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折腾十年还不够,日本以为撬走中国大单,却低估印度人的厚脸皮
百科密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十多年前,印度为建设自己第一条高铁,高调在全球招标。当各国闻讯而来,却发现条件十分苛刻,本来中国已经勉强答应这些条件,不料日本半路杀出来,劫走了这个大单。

然而,这也是日本噩梦的开始。开始建设后各种问题接踵而至,花费了五年时间,仅仅修了10公里。

最近又传出消息,印度打算换用日本连自己都还没用上的新型列车。这不禁让人感叹:这趟高铁怎么"越跑越慢"啊?

那么,印度高铁为什么难修?中国又为何放弃参与其中?

从热闹的竞标到尴尬的现实

说起印度的高铁梦,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一直有着打造现代化交通网络的雄心。特别是在看到邻国中国高铁飞速发展后,印度也坐不住了。毕竟,谁不想拥有一条现代化、高效率的交通动脉呢?

印度要建的这条高铁线路,可不简单是修条铁路那么简单。这条连接孟买和艾哈迈德巴德的高铁全长508公里,设计时速高达320公里,计划沿线设置12个站点。按照最初的设想,原本7-8小时的路程将缩短至约2小时,每天还将开行70个班次。

在莫迪政府的设想中,这条线路将连接印度的金融之都孟买和工业重镇艾哈迈德巴德,创造一条繁荣的经济走廊,就像当年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如何改变了东京到大阪沿线地区一样。

最初,印度政府广撒网,向多国发出了合作邀请。法国、德国、西班牙、日本、中国——几乎所有有高铁技术的国家都被印度"相中"过。

印度提出的要求也不少:技术先进、造价合理、部分本土化生产、优惠融资条件……这么一长串条件,就像是在购物网站上挑选商品时勾选了所有筛选条件。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印度最终没有选择高铁技术最成熟、造价最合理的中国。为什么呢?

说起来,印度不选中国高铁的首要原因还是那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两国之间那条长达3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的争议问题,让印度政治精英们总是对中国抱有一种天然的警惕心理。

其次是印度与中国的关系不仅复杂,还带着一种微妙的心理因素——作为两个同时崛起的亚洲大国,印度始终不愿被视为"跟随中国脚步"。

除了地缘政治和心理因素外,印度对中国高铁建设模式本身也持有疑虑。中国高铁建设的高效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强有力的中央决策和土地政策,这在印度的政治环境中难以复制。

最终,2015年12月,日本凭借着优厚的融资条件(年利率仅为0.1%,偿还期长达50年)和政治上的"同盟价值"赢得了这个项目。莫迪和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一拍即合,签署了引进日本新干线技术的协议。印度高铁梦,就这样开始了它漫长而曲折的旅程。

个充满戏剧性的建设过程

谁能想到,这条充满希望的高铁线会演变成一场漫长的拖延赛?

2017年,印度国家高速铁路公司正式成立,莫迪和安倍共同为项目奠基。彼时,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让人以为印度高铁马上就要飞驰起来了。然而,现实很快给了所有人一记重拳。

首先遇到的是土地征收难题。在民主国家印度,征地涉及复杂的法律程序。古吉拉特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农民不愿轻易放弃祖辈耕种的土地,一些地方政府也对中央政府的项目暗中设阻。有趣的是,工程师们常常发现,今天刚谈好的土地,明天就冒出新的"所有者"来索要更多赔偿。

一位印度工程师曾私下抱怨说:"在印度,修一条铁路最难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如何说服人们让出土地。有时候我们会开玩笑说,如果可以把铁路修在空中就好了,这样就不用和地面上的人争了。"

接着是资金问题。最初估算的120亿美元预算很快被证明远远不够。地价上涨、材料成本增加、工期延长导致预算一再突破。日本政府不得不追加贷款,这引发了日本国内的不满。一位日本评论员曾尖锐地指出:"为了与中国竞争,我们接了一个无底洞项目。"

当新冠疫情在2020年席卷全球时,印度高铁项目几乎完全停滞。工人们返乡避疫,设备和材料进口受阻,日本工程师也无法入境指导。

到了2022年,一个尴尬的数字被曝光:5年时间,仅建成约10公里线路。这一消息在国际上引发嘲笑。有印度网友自嘲道:"照这个速度,骑自行车都比修高铁快!"

截至2023年,项目整体进度才达到44%。原定的2023年通车目标早已成为泡影,新的时间表推迟到了2030年,甚至有报道称要到2033年才能全面运营。16年建一条高铁,这可能创下了世界纪录吧?

日本未投用的E10系成了"新宠"

就在人们以为印度高铁故事已经足够戏剧化时,2024年3月又传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印度准备更换列车型号!

原本,印度计划采用日本的E5系新干线列车,这是一种成熟可靠的车型,在日本东北新干线和北海道新干线上运行多年。但现在,印度突然对日本尚未投入使用的E10系新干线产生了兴趣。

这个E10系到底有什么魔力?据说它采用了更轻量化的材料,能效更高,乘坐舒适度也更好。但更关键的是,这款列车的设计更"未来感",这正好符合印度"赶超世界"的心态。

一位了解印度决策层的分析师这样解释:"在印度,政治形象非常重要。如果用老款列车,选民会说'我们又在用别人淘汰的技术';但如果能引进最新型号,政府就可以宣传'印度引领潮流'。"

然而,这一变更带来了新的问题。首先,E10系计划在2030年才在日本投入使用,技术还未完全成熟;其次,印度坚持部分列车要在本土制造,但技术转让范围和方式尚未明确;最后,更换车型意味着设计变更和潜在的成本增加,这对已经超支的项目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印度铁道部长阿什维尼·瓦伊什瑙去年访问日本时,据说对日本展示的最新技术赞不绝口。有传言称,印度国家高速铁路公司将很快就是否更换车型做出非正式决定,并与日立和川崎重工洽谈具体计划。如果真的更换,这条尚未建成的高铁又将面临新的变数。

从这个曲折的高铁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效率与民主、雄心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相比之下,中国高铁建设的高效率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从2008年第一条高铁开通至今,中国已建成超过4万公里的高铁网络,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市。这背后是系统化的规划、高效的执行和完整的产业链支持。

印度的高铁梦想不是不可实现,但他们或许需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而不是一味追求"最新""最好"却忽视了建设效率。就像一位印度评论家所说:"我们不缺梦想,缺的是把梦想变成现实的方法。"#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印度高铁一拖再拖,又想换日本都还没投运的下一代新干线列车》观察者网 2025-03-20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