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王莽是如何登上权力之巅?东汉帝国那些事4
江南以西可可和一一


04真假皇帝

汉室衰微外戚颠,政君亲侄篡皇权‌。

公元前1年8月15日,汉哀帝刘欣病逝。

25岁的天子刘欣,和大伯汉成帝一样,同样没有儿子。

西汉王朝中后期,帝位普遍没有儿子成为一个规律,后来的东汉、宋朝、明、清都是如此。

皇室太注重血脉纯正,导致近亲繁殖,生出来的孩子十有八九夭折了,这也成为未来东汉帝国的魔咒。

汉哀帝是突然病逝,而他强势的祖母傅太后和母亲丁太后已病逝,而他独宠董家。

历经三朝的太皇太后王政君,再次展现出强大政治掌控能力。

毕竟是姜还是老的辣,吃的盐巴比刘欣吃的米还多,加之人在京城,很快让王家重新回到权力的中心。

她闻哀帝死讯后,趁着傅家和丁家没反应过来,迅速移驾未央宫,部署王氏子弟控制中枢。

哀帝临终前,曾将传国玉玺,交给他的男宠大司马董贤。

看来汉哀帝这是真的想把帝位传给董贤。

只可惜,美男子董贤是烂泥扶不上墙,没有政治手腕,白白浪费了汉哀帝的一番美意。

要是聪明一点的,凭着一方玉玺,伪造一个遗诏,拥立一个小皇帝,那他就是后来的“王莽”了。

机会来了,把握不住,在政治斗争中,最终只能成为枉死的鬼魂。

王政君听取王家在中央仅剩的高层王闳(曾应反对汉哀帝禅位给董贤被贬,后来在王政君的要求下重回京城)建议,派王闳威胁董贤交出传国玉玺,再交给王政君。

王政君召见董贤,问他国丧该如何调度。

董贤不能对,脱下帽子谢罪。

为什么不能用关系户,董贤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因为这些人,在关键时刻,总会掉链子。

而在古代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掉链子等同于掉脑袋,等同于株连九族。

老祖宗说过: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董贤烂泥扶不上墙的行为,正中王太皇太后的下怀。

王政君说:“新都侯王莽曾以大司马身份参与过成帝葬礼,知道该怎么办,我让王莽来帮帮你吧!”

于是,立即召王莽入宫,从董贤手中夺取兵权。

很快下诏说:“大司马董贤年少,不合众心。应交还印绶,撤销其官职。”

董贤当日自杀。

王太后下诏,要求朝中公卿推举大司马人选。

群臣会意,于是纷纷举荐王莽,只有前将军何武与左将军公孙禄表示反对。

两人互相推举对方,以示对王氏外戚专权的不满。

王太后对失而复得的权力,自然是不希望外人染指,还是自家子弟靠得住。

很快,王太后诏命王莽再任大司马,录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成为朝廷的一把手。

王政君痛打落水狗,对哀帝所拔擢的傅、丁两家势力迅速开展大清洗。

她除了将深恶痛绝的赵飞燕和哀帝傅皇后逼死,还干了一件丧尽天良的大事,将已故傅昭仪和丁姬的陵墓也被扒开。

可见王太皇太后对傅昭仪和丁姬的恨意有多大。

一番操作下来,王家势力很快就密布朝廷上下各个角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大权在握,还差傀儡。

于是,王政君、王莽拥立九岁的中山王刘衎。

由王莽代理政务,得到朝野的一致拥戴。

新任皇帝刘衎,是当年与汉哀帝争帝位的中山王刘兴的儿子。

老子没当初皇帝,儿子却实现了他的愿望。

历史就是这么喜欢开玩笑,后来的东汉帝国,还会有这么怪事发生。

为何拥立9岁的天子?

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和一个雄心勃勃的英豪,哪个对国家有利,哪个对自己有利?

如果是忧国忧民的政治家,雄心勃勃的英豪是首选。

可是对于一群唯利是图的政客,懵懂无知的小孩会成为第一选择。

其目的不言而喻,自然是便于便于弄权,不愿立年岁较长的君主。

公元前1年10月17日,刘衎即皇帝位,是为汉平帝,为西汉第14位皇帝。

旧瓶装新酒。

太皇太后王政君垂帘听政,大司马王莽操持国政。

王莽虽执掌国政,可上面毕竟还有王政君这尊菩萨。

为此,他开始无所不用其极讨好王政君。

王政君于是迎来一波波连绵不绝的糖衣炮弹。

王莽先是上言、尊王政君姐妹王君侠为广恩君,王君力为广惠君,王君弟为广施君,并且都领汤沐邑。

拿人手短,吃人最短。

姊妹们日夜赞誉王莽的美德。

王莽又知道王政君虽是妇人,却也讨厌待在深宫中,便举办许多可以让王政君外出的活动。

就连王政君的侍女之子生病,王莽也前去亲自侍候。

这里也可以看得出,他确实是人情世故的大师。

在利益的驱使下,王莽在王政君眼中就是一个完人。

王莽在立足已稳的前提下,开始大肆拉拢群臣,建立自己的团队班底。

很快,他的政治野心逐渐暴露。

他开始排斥异己,先是逼迫王政君赶走自己的叔父王立,之后拔擢依附顺从他的人,诛灭触犯怨恨他的人。

王莽知道要维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强化自己在朝中的势力,于是他主动巴结当时著名的儒者大司徒孔光。

孔光头顶着孔子后裔的这个金字招牌,自然是混得如鱼得水。

孔光是三朝元老,深受王太后和朝野的敬重。

但他为人胆小怕事,过于谨慎。

王莽一边主动接近和拉拢他,引荐他的女婿甄邯,担任侍中兼奉车都尉;

一边以王太后的名义,逼迫孔光为自己宣传造势,利用孔光上奏的影响力,充当自己排斥异己的工具。

于是,孔光上奏弹劾何武与公孙禄,将他们免去官职。

后又以各种罪名陆续罢免了中太仆史立、南郡太守毋将隆、泰山太守丁玄、河内太守赵昌等二千石以上的高官,剥夺了高昌侯董武、关内侯张由等的爵位。

与此同时,王莽逐渐培植了自己的党羽,以其堂弟王舜、王邑为腹心,用自己的亲信甄丰、甄邯主管纠察弹劾,平晏管理机要事务。

王莽平时表情严肃一本正经,当想要有所获取利益的时候,只须略微示意。

他的党羽就会按他意思纷纷上奏。

然后王莽就磕头哭泣,坚决推辞,从而对上以迷惑太后,对下向平民百姓掩盖自己的野心。

他们都是演员,都在尽力的表演,演技精湛,成效斐然。

为提高自己的地位,非刘氏不得封王,封王是不可能的,那就封个公爵。

王莽指使益州塞外少数民族献白雉,群臣借机请王政君封王莽为安汉公,王政君批准。

他的心腹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王莽与其三大亲信升任“四辅”之位:

王莽为太傅,领四辅之事;

孔光为太师、王舜为太保、甄丰为少傅,位居三公上。

“四辅”大权独揽,除封爵之事外,其余政事皆由“安汉公、四辅平决”。

其后王莽又利用王政君“厌政”的心理,将所有大权集中于自己,王政君只过问封爵之事。

同时为了迷惑群臣和百姓,他还对诸侯王、功臣后裔、朝廷官员大加封赏;

主动关心百姓和鳏寡孤独,带头过俭朴的生活;

一旦遇到天灾人祸主动捐钱救助,很快博得朝野一片赞誉。

有一次一个大臣到他家去拜访他,看一个妇人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还以为是仆人。

后来得知,居然是他的老婆。

公元2年,全国大旱,并发蝗灾,受灾最严重的青州百姓流亡。

在王莽带头下,二百三十名官民献出土地住宅,救济灾民。

灾区普遍减收租税,灾民得到充分抚恤。

皇家在安定郡的呼池苑被撤销,改为安民县,用以安置灾民。

连长安城中也为灾民建了一千套住宅。

在新皇帝执政的前三年,王莽夹着尾巴做人,在骗取王政君的大权后,善于表演的他,成为内外交口称赞的“周公”。

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决定把女儿嫁给皇帝。

3年春,朝廷决定立王莽之女为皇后,行纳采礼,他也成为国丈。

为吸取汉哀帝的前车之鉴,担心汉平帝的外戚卫氏家族,会瓜分他的权力。

于是,他将汉平帝的母亲卫氏及其一族封到中山国,禁止他们回到京师。

就连汉平帝的母亲卫姬,也被王莽禁止来长安。

卫姬思念儿子,日夜哭泣,到处求人。

就连王莽的大儿子王宇都看不下去了,希望王莽归政于平帝母家卫氏。

王宇是个厚道人,不像他老子厚黑。

还主动为卫姬出谋划策,屡次让卫姬上书骂丁、傅两家,希望能到长安。

但王莽只增加她的食邑,就是不让她来长安。

王宇,为了避免以后受到迫害,不赞成王莽这么做。

王宇的老师吴章,认为王莽不喜欢进谏而喜好鬼神,可用怪事吓唬他,然后乘势推演,劝说王莽把政权,移交卫姓家族。

于是,王宇让大舅哥吕宽,半夜用狗血洒在王莽的府邸门口,不料却被人发现。

王莽一怒之下,把儿子王宇逮捕入狱,用毒酒赐死。

王宇的夫人吕焉,因为怀孕,被投进监狱,待生下孩子后再杀。

吕宽潜逃后,不久被捕遭诛杀,并灭三族。

狗血门事件后,王莽以此为理由诛灭卫氏,大肆残杀政敌,逼迫敬武公主、梁王立、红阳侯立、平阿侯仁等上百人自杀。

海内震动。

这件事是王莽獠牙毕露的开始。

为了消除负面影响,王莽又令人把此事宣传为“大义灭亲、奉公忘私”的壮举,甚至写成赞颂文章分发各地,让官吏百姓都能背诵这些文章,然后登记入官府档案,把这些文章当作《孝经》一样来教导世人。

4年夏,朝廷加号王莽为“宰衡”。

何为宰衡:伊尹为阿衡,周公为大宰,采伊尹周公称号,加公为宰衡,位上公,这是功盖伊尹周公啊。

为拉拢儒生,给房子、给钱、给官位。

王莽奏请建立明堂、辟雍、灵台等礼仪建筑和市(市场)、常满仓(国家仓库),为学者建造一万套住宅,网罗天下学者和有特殊本领的几千人至长安,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得到儒生的拥戴。

这里面就有我们未来东汉帝国开国皇帝刘秀。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在儒生的倡导下,首都四十八万余民众,以及诸侯、王公、宗室上奏,请求加赏于安汉公王莽,再是公卿大臣九百人请求为王莽加九锡。

于是,朝廷赐予王莽象征至高无上礼遇的九锡之命。

九种特赐用物分别是:车马、衣服、乐县、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

九锡后来成为权臣的标配、篡逆的代名词。

如后世的曹操、孙权、司马昭,后来宋、齐、梁、陈四朝至隋唐两朝的开国皇帝都曾受过“九锡”。

接着,王莽为了制造太平盛世的景象,先是派“风俗使者”八人到各地考察,回朝后大加赞颂天下太平,彰显王莽宣扬教化之功。

通过重金引诱的政策,使匈奴等外族遣使来归顺朝贺,王莽遂成为人们心中,治国平天下的贤良圣人。

公元6年,汉平帝病逝,有人说他是被王莽毒死。

颜师古在为《汉书·平帝纪》所作的注收录了汉代人的注释所提供的平帝被毒杀的经过:

汉平帝逐渐长大,因为母亲卫姬的缘故,对王莽产生不满。

王莽知道自己与汉帝的关系恶化,于是趁腊日向汉平帝进献椒酒时,在椒酒中下毒,致使汉平帝中毒害病而死。

《资治通鉴》也采信了王莽在椒酒中下毒杀害平帝的说法。

总之不管是病逝还是毒死,这个皇帝就是一个傀儡,天天面对王莽这个伪君子,生不如死。

只是可惜王家小皇后,年纪轻轻就守寡。

王莽为博取虚名,争权夺利,杀了两个儿子,女儿的幸福他自然是置之不理。

汉平帝死后,王莽挑选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嗣,而自己则图谋篡汉。

刘婴(5年-25年2月),是汉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嚣的曾孙、广戚侯刘显的儿子。

刘婴1岁时被立为皇太子,4岁时被迫禅位于王莽并被王莽囚禁,又被通令禁止任何人与他讲话。

孺子婴长大后,六畜不识,话也说不清楚,成了一个傻子。

他被立为皇太子位,没有当上皇帝,王莽呼之为“孺子”,世称“孺子婴”。

王莽想让自己做没有名义的“皇帝”。

要行使皇帝的权力,总要编造个理由。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果然有人给编造了符命图谶。

在迎立刘婴即位的当月,武功县长孟通在挖井时,发现一块上圆下方的大白石头,上面写有“告安汉公莽为皇帝”八个血红大字。

王莽指使群臣,把此事禀告给太后王政君。

年愈古稀的太皇太后王政君,虽然重用娘家的人,但本心还是想守住刘家的社稷江山。

她没有料到王莽竟然有篡夺皇位的野心,不禁气愤至极,给予严厉斥责:“此诬罔天下,不可施行!”

这时,王莽的叔伯兄弟、太保王舜却告诉老太后:“事已如此,无可奈何,沮之力不能止。又莽非敢有它,但欲称摄以重其权,填服天下耳。”

太后王政君被逼得无可奈何,只好按王莽等人的意思下诏书:“令安汉公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以武功县为安汉公采地,名曰汉光邑。”

居摄践祚,是因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代居其位。

于是,王莽就成为了历史绝无仅有的‘假皇帝’。

他可以想用天子的特权:

服天子之服,用天子仪仗,如天子南面朝见群臣,处理政事。

出入之际要戒严,臣民在其面前要自称臣妾,一如天子之制。

举行祭祀典礼之时,赞礼者要称其为‘假皇帝’,臣民应称其为‘摄皇帝’,其自称应为‘予’,其公文应称‘制’。

人心不足蛇吞象,‘假皇帝’与真皇帝只有一步之遥。

面对近在眼前、唾手可得的帝位,他就真的禁得住诱惑?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