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尤其在清朝初期和中期,为了不断拓展领土,清政府频繁进行对外征战,通过这些战役成功夺取了大片土地。

然而,在清朝频繁征战的漫长岁月里,朝廷的银库却从未见底,财政状况一直相当宽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清朝打造了中国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辉煌时期——康乾盛世。

清朝是如何在长期征战的同时,还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呢?
【对于农业的重视】
清朝是由满族人创立的政权,由于满族人口远少于汉族,所以开国皇帝们一开始就头疼:怎样才能有效管理庞大的汉族百姓呢?

清朝能打下江山,主要靠的是八旗军这支精兵强将。不过光靠武力统治,清朝在中原怕是坐不稳龙椅。

清朝皇帝们深知,要想让汉人在满人统治下安分守己,不闹出大乱子,就必须把老百姓的生活问题解决好。
在古代中国,推动经济进步、改善百姓生活最有效的办法,无疑就是大力发展农业。

清朝政府特别看重农业生产,当时的皇帝们出台了大量扶持农业的措施,想方设法促进农业发展。

清朝的农业进步非常显著,仅仅过了一百多年,全国人口就增长了好几倍。

在封建时代,农业兴旺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定,只要百姓安居乐业,清朝的国库就能源源不断地获得收入。

在清朝持续向外扩张的百年间,农业的稳步发展实际上为朝廷的对外征战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后盾。
【能够从江南地区收到钱】
从三国两晋那会儿起,中国的经济重心就一直在往南方挪,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到了宋朝末年,南方已经成为全国经济的主要地区了。

从那时起,江南这片富饶之地就成了历代王朝的钱袋子,为朝廷源源不断地提供着财力支持。

清朝晚期,朝廷遇到了严重的钱袋子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太平天国闹得太厉害。这场动乱让江南这片富庶之地损失惨重,直接导致朝廷收上来的银子大幅减少。

在清朝前中期不断开疆拓土的岁月里,江南地区提供的巨额财富,实际上成为了清朝持续进行对外征战的关键经济支柱。
不过,这种做法也带来了一个难题,就是怎么从富裕的江南地区获取钱财。

自古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主要靠科举考试,特别是明朝以后,江南地区的考生在每次科举中都表现突出,成绩优异。

明清时期,江南籍官员在朝中占了很大比例。这些人退休回到家乡后,利用自己的关系网,大量购买土地,使得江南一带的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土地兼并现象愈演愈烈。

这些地主拿到田地后,往往利用自己的关系网,少交甚至不交朝廷规定的税钱。

明朝快完蛋那会儿,朝廷已经陷入了这种困境。
明朝政府因为税收不足,只好加重对普通百姓的征税负担,结果激起了此起彼伏的农民反抗。这些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成为了导致明朝灭亡的关键因素。

清朝的皇帝们从明朝的教训中明白,要想稳固政权,必须重视从江南地区的富人和官员那里征收钱财。

但与明朝相比,清朝的皇帝们有个特别有利的条件,因为清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

清朝由满族建立,因此在其统治期间实际上存在两套权力体系。
一拨人是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汉族官员,和过去的封建王朝没啥两样;另一拨人则是来自满族圈子的。

清朝皇帝们觉得,这正是他们最大的长处。
要是那些汉族官员还像明朝时那样,靠着关系网逃避交税,清朝的满族统治者根本不用怕他们。他们完全可以直接抓人定罪,把该收的税一分不少地收上来。

因此,在清朝前期和中期,朝廷能够顺利地从江南一带获取大量财富,这些资金足以维持长达百年的军事行动。
【战争地点远离核心区】
从康熙到乾隆时期,清朝皇帝为了扩大领土并巩固对现有地区的统治,频繁发动了一系列军事行动。

为了应对准噶尔汗国的崛起,清朝在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和青藏高原等地,与准噶尔汗国的力量展开了长期的较量。

除了准噶尔汗国这个对手,清朝在川西高原上还得应付躲在堡垒里死守的少数民族土司武装。同时,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他们也面临着逐渐强大的缅甸和安南等势力的挑战。

在古代中国,这些地方对封建王朝来说,都是必须花费大量钱财和人力才能出兵征讨的偏远之地。

对清朝来说,在这些地方打仗确实要花很多钱,但有个优势,这些战场都离清朝的腹地很远。

清朝的基本盘就是大家熟悉的"汉地十八省",这块地方为清朝提供了稳定的财政来源和充足的人力资源。
唐朝时期,唐军之所以能够横扫西域和中亚,靠的就是“汉地十八省”提供的强大后勤保障。

唐朝最强盛的时候,唐军和吐蕃军队打仗的地方就在现在的青海湖附近。吐蕃是那时候和唐朝一起发展起来的高原强国。

然而,唐朝内部爆发的安史之乱,直接摧毁了王朝的心脏地带,导致整个国家的实力急剧下滑,元气大伤。

安史之乱刚平息,吐蕃就迅速拿下了长安,切断了唐朝内地与西域驻军的联系,这样一来,吐蕃与唐朝的主战场就从青海湖附近转移到了长安城边。

从唐朝和吐蕃之间的战争就能明白,像"汉地十八省"这样的核心区域,对古代王朝来说有多么重要。

清朝那会儿,虽然战事不断,但主要战火都烧在边疆地带,中原腹地基本没受波及。这种局面让清军有了个安定的根据地,前线打仗时,后方稳稳当当的,不用担心出乱子。
【结语】
清朝末年,朝廷腐败无能,导致我国在与西方强国的多次交战中接连失利,不仅失去了大片土地,还被迫放弃了大量关税自主权。

不过,我们得承认,清朝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其前中期确实干了不少影响深远的大事。

经过数百年的扩张,他们打下了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虽然近代以来失去了其中很大一部分。

然而,在这些未被开发的土地下,仍然蕴藏着大量宝贵的自然资源,正是这些资源为当前的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参考资料】
《清实录》是清朝官方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详细记录了清朝历代皇帝在位期间的重要事件和政策。它不仅是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了解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明史》是一部详细记录明朝历史的官方史书,由清朝学者编撰,涵盖了从朱元璋建立明朝到崇祯帝亡国的整个时期。这部著作系统地整理了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是研究明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旧唐书》这部历史著作,记录了唐朝的兴衰历程,详细描绘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它不仅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后人了解古代社会风貌的宝贵窗口。通过这部书,我们可以窥见唐朝的辉煌与变迁,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深远。
范文澜所著的《中国通史》于2010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