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在中美博弈的关键节点,李嘉诚将巴拿马运河两个关键港口拱手让给美国;非洲军政府掌权的尼日尔突然对华变脸,驱逐中国石油高管打劫中方资产;菲律宾携域外国家不断在南海挑衅,肆意妄为挑战中方的底线。
这些事件绝非孤立,而是西方在全球围堵中国战略的一部分。在此关键时刻,中国必须以雷霆手段进行严厉回击,维护国家尊严和战略利益,战狼精神该硬起来了。
李嘉诚这位曾被视为"中国资本出海破冰者"的商界传奇,在2025年3月做出惊人之举:将分布于23国的43个港口资产,尤其是掌控全球6%海运贸易的巴拿马运河核心港口,拱手让予美国贝莱德财团。
这场看似精明的商业撤退,实则暴露出资本逐利与民族大义的深层冲突,这无疑是李嘉诚跪美递了一把尖刀,具体请点击这篇文章《》了解。
巴拿马运河作为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海上生命线",每年承载着全球21%的中国商船货运量。
李嘉诚家族自1997年起掌控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与克里斯托瓦尔港口,其战略价值早已超越经济范畴。
一旦交易完成后,贝莱德将控制全球10.4%的集装箱吞吐量,美军更获得封锁中欧贸易航道的战略支点。
这种"商业避险"的实质,是将中国船舶置于单次150万美元的"过路费"勒索风险中,为美国围堵中国递上战略匕首。
3月13日,非洲国家尼日尔军政府以“薪资过高”“本地化不足”为由,限期驱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三名高管,并查封津德尔炼油厂账户,吊销中资营业执照,具体详情请点击参阅《》。
新上台的军政府以“资源主权觉醒”为名,要求将原油分成比例从15%提高至30%,并以“税务稽查”追缴津德尔炼油厂1.3亿美元税款。
为缓解财政危机,2024年3月,军政府与中石油签署4亿美元预付款贷款协议,却在一年后因无力偿还本息,转而以行政手段施压。
2025年2月,尼方以“外籍高管薪资过高”“拒绝本地化采购”为由,要求中石油加快管理层本土化并改善尼籍员工待遇。
尼日尔这一系列行动被外界视为“变相勒索”。尼日尔的“农夫与蛇”悲剧,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敲响警钟,保护海外资产需要真枪实弹的战狼精神。
2025年3月,菲律宾方伙同美、日、澳等六国签署驻军协议,并计划部署“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在域外势力持续煽风点火、菲律宾变本加厉,马科斯政府错误地认为,凭借域外势力撑腰即可肆意妄为。
菲律宾的侵权行径呈现出明显的升级态势。从1999年非法“坐滩”仁爱礁的“马德雷山号”军舰,到2024年3月在铁线礁连续三次越界,菲方已将中方的克制视为可乘之机。
菲律宾惯用手段包括:派遣多艘舰船实施“狼群战术”冲击封锁线,在民用船只搭载西方媒体进行“碰瓷式”直播,甚至以所谓“人道主义补给”为幌子运送建筑材料,企图将非法占领永久化。
2023年以来,美方已累计开展上百次抵近中国大陆领空的侦察行动,最近距离仅30海里。这种军事挑衅与舆论抹黑的双轨策略,暴露出其搅乱南海以遏制中国发展的真实意图。
某些资本家在关键时刻并不可靠,甚至可能为自身利益牺牲国家利益。中国政府应强化对海外战略资产的掌控,对类似的关键企业加强审查,防止出现更多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
在西方的操控下,尼日尔开始对华不友好,甚至采取暴力手段驱逐中国企业高管,掠夺中方资产。这不仅是对中国经济利益的打击,也是对中国外交影响力的直接挑衅。
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步步紧逼,甚至不惜与美日等域外势力联合,频繁制造摩擦。中国一再克制,但菲方却得寸进尺,不仅破坏中国设施,还主动冲撞中方海警船只,公然挑战中国底线。
菲律宾此举不仅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更是在为美国反华战略服务。对菲律宾的挑衅,中国不能再以“警告”和“驱离”了事,而必须进行更直接、更具震慑力的反制。
中国该出手了,不能再“以德报怨”。
长期以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上秉持“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但面对这些赤裸裸的挑衅和背叛,仅仅依靠外交手段已经不足以维护国家利益。中国必须展现更强硬的手腕,才能树立威信,震慑宵小。
中美博弈进入深水区,围堵与反围堵的较量已经白热化。中国的耐心不应被误解为软弱,只有强硬回击,才能真正赢得尊重。
战狼精神,是时候硬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