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河南民谣:奶奶点张纸,魏婆一指头
二球

孙子可能知道祖父就是爷爷,祖父的名字,可能就不知道了。当今依然是父系社会的延续,奶奶依然是祖父的寄生者,孙子就更不可能知道奶奶的名字了。

人过三辈,了如云烟。

河南把外爷叫魏爷,外婆叫魏婆。坊间认为和曹操建立的魏国有关。曹操的女儿嫁给了汉献帝刘协,曹操在宫中地位很高,汉献帝的妻妾门叫曹操“魏公”,曹操的妻妾就叫了“魏婆”。

于是,坊间模仿宫中,就把外爷叫魏爷,把外婆叫魏婆。

魏爷和魏婆,与爷爷祖父同辈。就像孙子不知道爷爷奶奶的名字一样,孙子更不知道魏爷和魏婆的名字。

就是祭祀,河南坊间也是父系社会的祭祀方式。以男方家族为主,以女方家族为辅。还有的地方,只要有儿子,女婿是不能去给岳父岳母上坟的。就是儿子不回家上坟,女婿也不能越俎代庖。

就是进入了AI时代,坊间还是有很多AI代替不了的事物。

腊月三十下午,是河南坊间最重要的祭祀时间。老日子里,要蒸五个贡飨馍。馍高高的,圆圆的,摆在爷爷坟前。还要切一块四四方方的熟猪肉,插上一双筷子,摆在坟前。这块猪肉叫做叨头,是逝者魂灵吃贡飨馍时的菜肴。

上坟的男人,就拿一张钱,多次在草纸上拍拍,算是把钱印在草纸上。在贡飨馍和叨头前,点燃了纸钱。跪下来一边磕头一边说:爷,起来拾钱了;奶奶,起来拾钱了。

然后,把贡飨馍拾到篮子里,把叨头放到篮子里,踏着暮色走回村庄。

这个过程,就是一年最重要的祭祀。

一般来说,作为父系社会的祭祀方式,孙子必须要给爷爷烧纸,也要给奶奶烧纸。河南民谣说的奶奶几张纸,就是在奶奶的坟前点燃几张纸钱。细密的人,还会拿半瓶酒,倒在坟前,让爷爷奶奶喝上一壶。还会把纸烟丢在燃烧的纸钱上,让爷爷奶奶吸几根香烟。混得好,坟前点燃的香烟是大中华,倒的就是茅台。混得不好,坟前的香烟是黄金叶或茅庐,倒的酒是老村长或是二锅头。

如今祭祀也当代了,纸钱是印刷的,面值竟然有1000万的。点燃一叠,爷爷奶奶就有了几十个亿,还是美元。还有面值是500亿的,爷爷和奶奶手里的钱,都相当于美联储的主席,都相当于世界首富。

祭祀物品当代了,祭祀的惦念性和纪念性却淡薄了。

在祭祀的过程里,经过一座山岗的时候,远远看到了魏爷和魏婆的坟墓,孙辈们伸出一根指头,指着坟墓说:魏爷在那里埋着,魏婆也在那里埋着。

坊间,很少有人去给魏爷和魏婆烧纸。

民谣说的奶奶几张纸,魏婆一指头,倒也是个实话。就是魏爷魏婆抱大的外孙,也是很少去给魏爷和魏婆上坟的。民间的习俗,来自民间的生活况味。父系社会的根基,扎着很深的根,谁也撼动不了。

另外,产生这个民谣的时候,一家人都有几个娃子。魏爷和魏婆也有自己的孙子,他们吃着自己后人的贡飨和叨头,拾着自己后人给自己送的纸钱。

一晃,很多个朝代就这样过来了。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