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五马分尸,撕不动他分毫!筋骨寸断,竟能崩断铁索!
他是谁?“将不过李”的李存孝!
一人破城,逼死黄巢,天下无敌!
可他,却死于自己人之手!
临刑前,他仰天长啸,一句话,让枭雄李克用悔恨终生!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权力斗争和人性纠葛?
李存孝
雁门关外,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十二岁的安敬思,手脚被反绑在马后,一路拖行。他身上那件破羊皮袄,早就被磨得稀烂,左脚上的草鞋也跑丢了,露出血淋淋的脚趾头。
换做一般的孩子,早就哭爹喊娘了。可安敬思这娃儿,硬是咬着牙,一声不吭!他那双眼睛,像狼崽子一样,死死地盯着前方。
你可别小瞧这娃儿!就在不久前,他一个人,干翻了吐谷浑溃兵的三匹传令马!
咋做到的?
这小子,从小在草原上长大,跟狼群打交道比跟人还多。他早就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事:眼尖、手快、胆子大!
他瞅准时机,嗖嗖嗖几箭,就把那三匹马给撂倒了!那准头,那力道,搁现在,绝对是奥运会射箭冠军的水平!
这事儿,很快就传到了沙陀军首领李克用的耳朵里。
李克用,那可是个厉害角色!他手下猛将如云,但像安敬思这么小的,还真没见过。
李克用
他把安敬思带到自己跟前,上下打量了一番。这娃儿,虽然瘦小,但眼神里透着一股子狠劲儿,一看就不是个善茬!
李克用起了爱才之心。他想:这娃儿,要是好好培养,将来肯定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于是,他把安敬思留在身边,还给他灌了半坛子烈酒!
你猜怎么着?
这娃儿,喝了酒,更来劲了!他抓起桌上的铜灯台,就把关老鹰的笼子给砸了!
那老鹰,也是个凶猛的主儿,扑棱着翅膀就朝李克用脸上扑去!
说时迟,那时快,安敬思一把抓住铁链,反手就把老鹰的脖子给拧断了!
这一下,把李克用都给镇住了!他心想:这娃儿,不仅有勇,还有谋!
李克用哈哈大笑,说道:“好小子!有种!从今天起,你就跟着我干!我给你起个名字,叫李存孝!存得忠孝节义,才能镇得住你的野性!”
为啥要叫“存孝”?
这可不是随便起的!
在那个年代,兵荒马乱的,忠孝节义比啥都重要!李克用给这娃儿起这个名字,那是寄予了厚望!
往小了说,是希望李存孝对他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往大了说,是希望李存孝能为大唐江山出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这名字,既是荣耀,也是枷锁!它像一座大山,压在李存孝的肩上,让他一生都无法逃脱!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李克用收养李存孝,不仅仅是看中了他的勇武。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李克用希望通过李存孝,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巩固自己的权力,满足自己的“自我实现需求”。
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为何有如此胆识和身手?李克用又为何对一个俘虏如此看重?“存孝”这个名字,又对李存孝的一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公元880年,春雷滚滚,震得许州城墙都跟着颤抖。
城外,一支骑兵队伍,如同黑色的旋风,呼啸而来!
为首一人,身披重甲,手持一杆奇形怪状的兵器——毕燕挝,胯下骑着一匹乌黑发亮的骏马。
他,就是李存孝!
这毕燕挝,可不是一般的兵器!它是沙陀族的能工巧匠,用九天玄铁打造而成,形似鹰爪,锋利无比,专门用来破甲!
李存孝一声令下,十八飞骑如同离弦之箭,直扑城门!
这十八飞骑,可不是乌合之众!他们是李存孝从沙陀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猛将,个个身经百战,武艺高强。
他们用的兵器,也都是上好的货色:有的使长槊,有的使马刀,有的使铁鞭……
更重要的是,这十八个人,配合默契,如同一个人一样!他们就像一把尖刀,狠狠地插进了敌人的心脏!
守城的黄巢军,哪里见过这阵势?顿时乱作一团。
李存孝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他手中的毕燕挝,上下翻飞,左劈右砍,所到之处,血肉横飞!
那些黄巢军的士兵,别说还手了,连靠近他都做不到!
有个倒霉蛋,穿着一身龟背纹锁子甲,自以为坚不可摧,结果呢?
李存孝的毕燕挝,直接钩住他的左肩,轻轻一扯,那锁子甲就像柿子皮一样裂开了!
这哪是打仗啊,简直就是单方面的屠杀!
李存孝带着十八飞骑,一路砍杀,势如破竹!他们不仅踹破了东门,还用铁胎弓连发七箭,射断了城楼吊桥的索链!
溃兵们吓破了胆,四处逃窜。他们互相传言:李存孝这魔鬼,能在马上回身射落炊饼!
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也足以说明李存孝的箭术有多么高超!
再说长安城内,黄巢正站在五凤楼上,得意洋洋地看着城外的战况。
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败得这么惨!
突然,一支利箭,嗖地一声,从他头顶飞过!
黄巢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头上的平天冠,“咔嚓”一声,裂成了两半!
他这才知道,自己惹上了多么可怕的对手!
从动机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黄巢一开始对李存孝是轻视的。他认为,李存孝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根本不足为惧。
可是,随着战局的发展,黄巢的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开始感到恐惧,感到绝望。他意识到,自己这次是真的栽了!
黄巢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李存孝的勇猛,更是因为他自身的性格缺陷。他骄傲自大,刚愎自用,最终导致了兵败身死的结局。
黄巢
而李存孝呢?经此一役,他的威名传遍天下!人们都说:“毕燕挝过十八州,太保马蹄踏皇城!”
十八飞骑为何能以如此少的兵力,击溃黄巢大军?李存孝的武力值,真的能达到“万人敌”的程度吗?黄巢的失败,仅仅是因为李存孝的勇猛吗?
话说李存孝,自打长安一战成名,那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他帮着李克用,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按说,李克用应该高兴才对。可时间一长,他心里头,反倒开始犯嘀咕了。
为啥?
还不是因为李存孝的功劳太大了!
大到啥程度?
大到李克用都觉得,这小子有点儿功高震主了!
你想啊,一个手下,比主子还厉害,还出名,这让主子情何以堪?
搁谁身上,谁不膈应?
更何况,李克用这人,本来就心眼儿小,疑心重。
他开始琢磨:这李存孝,会不会有二心?会不会有一天,取代了我?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李克用对李存孝的猜忌,是权力斗争中常见的现象。
当一个人的权力受到威胁时,他往往会采取各种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地位。
猜忌、防范、打压……这些都是常用的伎俩。
李克用也不例外。他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李存孝,甚至还故意给他穿小鞋。
可怜的李存孝,还蒙在鼓里呢!他以为,自己对李克用忠心耿耿,李克用肯定会信任他。
他哪里知道,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除了李克用,还有一帮人,也对李存孝恨得牙痒痒。
谁啊?
李存信这些人呗!
李存信,也是李克用的养子。他看着李存孝受宠,心里那个嫉妒啊,简直比吃了十斤柠檬还酸!
他想:凭啥啊?论资历,我比他老;论功劳,我也不比他差!凭啥所有的好处都让他占了?
于是,李存信就开始在李克用面前,说李存孝的坏话。
他一会儿说李存孝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一会儿又说李存孝私藏兵器,图谋不轨。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李克用听多了,心里也开始犯嘀咕:难道,李存孝真的有问题?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李存信等人的嫉妒和陷害,是导致李存孝悲剧的重要原因。
他们为了自己的私欲,不惜陷害忠良,实在是可恨至极!
其实,李存孝这人,也有个致命的缺点:太耿直!
他不懂得官场上的那些弯弯绕,说话做事,从来都是直来直去。
这在战场上,是优点;可在官场上,却是致命的弱点!
你想啊,哪个领导喜欢听刺耳的话?哪个同僚喜欢跟直肠子打交道?
李存孝的耿直,让他得罪了不少人。这些人,明里不敢把他怎么样,暗地里却使劲儿给他下绊子。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李存孝的性格缺陷,也是导致他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
他的耿直、冲动,让他不懂得保护自己,最终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李克用为何会猜忌自己的养子?李存信等人的陷害,对李存孝的命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李存孝的性格,是否注定了他悲剧的结局?
龙纪三年(891年)秋,邢州。
城外,战鼓震天,杀声四起。
城内,李存孝孤身一人,站在谯楼之上。
他手持铁槊,身披残甲,满脸血污。
他已经在这里,坚守了三个多月。
城外的敌人,是他的义父,李克用。
曾经,他们亲如父子;如今,却兵戎相见。
这究竟是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李克用的猜忌,和李存信等人的陷害!
李存孝被逼无奈,只能起兵反抗。
可是,他势单力薄,哪里是李克用的对手?
更何况,还有朱温的援军,在一旁虎视眈眈。
李存孝心里清楚,自己这次,是在劫难逃了。
但他没有退缩,也没有投降。
他要用自己的生命,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他要让李克用看看,他李存孝,不是贪生怕死之辈!
城外的攻势,越来越猛烈。
李存孝挥舞着铁槊,奋力抵抗。
他一个人,硬是挡住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可是,人力有时而穷。
李存孝再厉害,也终究是个血肉之躯。
他身上的伤,越来越多;他的力气,越来越小。
终于,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李存孝被俘了。
李克用看着被五花大绑的李存孝,心里五味杂陈。
他既愤怒,又痛心;既惋惜,又后悔。
他下令,将李存孝五马分尸!
刑场上,五匹骏马,分别拴住了李存孝的四肢和头颅。
行刑的士兵,一声令下,五匹马同时发力!
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那五匹马,竟然拉不动李存孝!
李存孝的身体,如同铁铸的一般,纹丝不动!
监刑官吓坏了,赶紧向李克用报告。
李克用也觉得不可思议。他走到李存孝面前,问道:“你还有什么话说?”
李存孝抬起头,看着李克用,眼中充满了悲愤和绝望。
他用尽全身力气,喊道:“挑筋吧!”
这三个字,如同晴天霹雳,震得在场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李克用更是心头一颤,差点儿没站稳。
他没想到,李存孝竟然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要知道,挑筋,那可是比五马分尸还要残酷的刑罚!
它不仅会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还会让人彻底变成废人!
李存孝,他宁愿承受这样的痛苦,也不愿意屈服!
他的骨气,他的忠义,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行刑的士兵,按照李存孝的要求,挑断了他的手筋脚筋。
剧烈的疼痛,让李存孝浑身颤抖。
但他咬紧牙关,硬是没吭一声!
五匹马再次发力。
这一次,李存孝的身体,被撕成了碎片……
鲜血染红了刑场,也染红了李克用的心。
他看着李存孝的尸体,悔恨的泪水,夺眶而出。
他知道,自己做错了。
他失去了一个忠心耿耿的义子,也失去了一个天下无敌的猛将。
从权力斗争的角度来看,李克用虽然除掉了李存孝,但也为自己的败局,埋下了伏笔。
李存孝,一个“恨天无环,恨地无把”的绝世猛将,最终却落得个五马分尸的下场。
他的悲剧,既是个人性格的悲剧,也是时代和权力的悲剧。
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
李存孝至死,是否还对李克用抱有一丝希望?李克用的悔恨,能否弥补他犯下的错误?李存孝的悲剧,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是李克用,你会如何对待李存孝?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点赞、转发、关注,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