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多年前苏美尔地区的某个春季,一位老人坐在幼发拉底河边,监督着儿子、媳妇、族人以及雇工们完成着一艘大船建造的最后步骤。对外人来说,与其说这是艘船,倒不如说这是一个木制大堡垒,因为这个长方形的大家伙完全没有船的模样,它上下三层,每层又分割成多个隔间,即使把整个族人都装进去,也还有无数空余的空间,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来这么浪费钱财。
AI辅助绘制的建方舟的方法
不过老人有老人的想法,因为他注意到这些年底格里斯河沿岸所有城市和村庄的人口都在暴涨,对自己的家族来说好坏参半,好的一面是对运输贸易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坏的一方面是社会治安也在急剧恶化。最近一段时间盗匪横行,来往商队经常遭到袭击,即使住在岸边的帐篷里也很不安全。作为游牧民族的一位长者,他觉得把运输工具和家合二为一更加划算,一座漂浮在水中远离岸边的堡垒既可以有效躲避岸上盗匪的袭扰,也可以用做水路运输工具和仓库,最重要的是还能像祖先们一样自由自在地流浪。
AI帮助生成的诺亚方舟图十分贴近我的想象
不在老人计划之中的是,二月船刚建好,这个季节罕见的倾盆大雨就从二月二十七号开始下个不停,河水暴涨并将船浮了起来,倒是省去了怎么下水的麻烦。可这雨并没有要停的意思,远处岸边的城市眼看着就要被洪水淹没完了。老人本想去帮助那些被围困的人,却发现这完全不可能,因为家族里没有足够人手能在大风中移动这艘硕大的平底船。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可怜人和城市一道消失在水面下。
暴风雨中飘荡的诺亚方舟
老人下令家人把所有能搬进船舱的东西一股脑都装了进去,包括粮食,日用品,家畜,甚至是无处可逃的各种动物和飞鸟,一下子就把船舱塞得满满的。在船舱里虽然没有性命危险,粮食储备也足够,但即使是这么大的船在这样持续不断的暴雨天也只能随着洪水和风飘荡流浪,听天由命。
大雨下了整整四十天才停。一百五十天后水才逐渐消退。七月十七日,船搁浅在了亚拉腊山上。老人命令族人放船上的飞鸟出去探查水情,直到放出去的鸟不再飞回来,才开舱下船,那已经是第二年的正月初一。大水最终在第二年的二月二十七日才完全消退。
方舟停靠在亚拉腊山上
这段经历在老人的后代中口口相传,直到大约公元前12世纪被一位叫摩西的后裔先知用希伯来文写在了律法书《创世纪》里,成为现在的圣经旧约第一章。造船的老人名叫诺亚,闪米特文明的祖先,也是现在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诺亚造的那艘大方船被称为诺亚方舟。
苏美尔地区经历过同一场大洪水的不仅是诺亚一家,留下记录的也不只有希伯来人。大致在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就有人用苏美尔语把大洪水故事文本写在了泥版残片上并保存到了现在,比摩西早了八百年以上。公元前1800-1600年古巴比伦人用楔形文字写在泥板上的《吉尔伽美什史诗》中也记录了和摩西相类似的大洪水故事,只是写作时间也比摩西早了五六百年。
《吉尔伽美什史诗》第十一块泥板 照片(此图来自互联网百度百科)
《创世纪》和《吉尔伽美什史诗》都声称是神用大洪水消灭了除义人或主角一家及少量生物配种以外的所有陆地生命,其实神还网开一面放过了水里的动物和所有的植物。另外神放过的义人不只诺亚一家,因为在遥远的中国,在差不多规模的大洪水中生存下来的人家数不胜数,例如尧,四岳,鲧,共工以及无数的治水民工。这或许是中国那个时候处于圣人统治时代,大多数家庭都是“义人”家庭吧。当然这是玩笑话,不过在中国的儒家必读经典书籍《尚书》的“尧典”中的确记载了史前大洪水以及尧帝派鲧治理洪水的过程。尧的生活年代大概是在四千三百多年前,和圣经洪水时间重叠。
“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於!鲧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
-《尚书》尧典
AI生成的尧帝视察洪水情况
那么中国《尚书》尧典里的大洪水和圣经《创世纪》以及《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大洪水会不会是同一时期的大洪水呢?科学角度看肯定是有疑问的。因为如果这是同一时期的大洪水的话,就意味着四千多年前的某一年地球北半球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异常降雨气象事件,而且这一事件的影响范围极其广大,以至于苏美尔地区所在的两河流域和中国黄河长江流域同时都受到了影响。如果上面这个假设成立,那么由此可以合理推论,在两河流域以及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之间的区域也可能会受到异常降雨的影响,因而在这个中间区域也应该能够找到同一时期的第三个独立的大洪水记载证据,否则上述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就不太高了。
同一时期夹在中国华夏文明和苏美尔文明之间的是古印度文明,那么在古印度文明遗留下的文献里是否也有大洪水的印记呢。翻了下资料,还真有,大约创作于公元前十至七世纪的《百道梵书》中也记录了这么个故事:古印度的人类先祖是14位摩奴。有一天,有一位摩奴在洗手时一条鱼跃到他的手上求救,并预言将会有一场大洪水摧毁一切生物(看来《创世纪》里的水中生物未被大洪水杀死是有原因的,因为它们更像是大洪水策划者之一:-))。这条鱼告诉摩奴如何养育它,并在它长大后,建造一艘大船以逃避洪水。当洪水来临时,摩奴按照鱼的指示乘船逃生,而鱼也救了他。洪水过后,所有的生物都被消灭了,只有摩奴幸存下来。但印度人一向没有时间观念,所以书中没有留下时间信息帮我们推断摩奴遇到的大洪水是发生在什么时候,但从创造了最早的印度河流域哈拉巴文明的达罗毗荼人大约就生活在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1715年左右推断,《百道梵书》里的印度先祖摩奴也应该生活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和尧典、圣经大洪水时代接近。
AI创作的摩奴大洪水传说图
另外,再来看看圣经(吉尔伽美什)洪水、中国尧典洪水以及古印度摩奴洪水在地理位置上是否具有某种共同特征,因为天气气象灾害往往是和物理位置有一定程度相关联的。圣经(吉尔伽美什)洪水很明确发生在苏美尔两河地区,大约在北纬30-34度;中国尧典洪水同时影响了黄河流域河河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北纬32-42度,长江流域在北纬24-36度;印度摩奴洪水应该是发生在哈巴拉文明的印度河流域,大约在北纬24-37度。可以看出,三个大洪水位置集中围绕北纬33度线上下分布。刚好百家号里面有一张北纬33度的世界地图,图中可以看出北纬 33度附近(在24-42度之间)还有欧洲的希腊,北美西海岸的南加州。如果我们假设圣经洪水时代的受洪灾影响的区域都位于北纬33度上下这一理论成立的话,就应该能在古希腊文化中也找到大洪水传说的踪迹。事实上网上随手一搜就可以发现创作于公元前8世纪的《神谱》里就有希腊大洪水神话故事,故事情节和圣经洪水里几乎一样,因人类的罪恶行为激怒了众神,宙斯决定用洪水毁灭人类。丢卡利翁和皮拉在事先得到启示后建造船只在洪水中漂了长达九天,并在洪水退去后重新繁衍人类,成为新世界的始祖。
北纬33度附近的大城市(此图来自互联网)
到这里,我们有勇气大胆假设圣经(吉尔伽美什)洪水,中国尧典洪水,印度摩奴洪水以及希腊神谱洪水都是同一时期全球范围的异常降雨导致的洪水灾害,只是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异常降雨量和洪灾持续时间有差异。那么以圣经洪水为代表的大洪水期具体发生在历史上的哪一年呢?圣经的研究者以及中国史书研究者都有给出年表(大致在公元前25-24世纪),但是这些年表都没有实锤的科学证据做支撑,仅是以现存的传说做推断,可信度大打折扣。
个人觉得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回答除了神的意志外,还有什么原因导致在北半球北纬33度附近引起这么超大范围,超大规模的异常降雨(长达40天,陆地生命大量死亡)?首先,这不应该是海啸引起的洪水,否则不会持续那么长时间,也不会影响到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比如中国的山西)。这种大范围异常降雨应该是全球大气运动系统发生了突变进而引发的气象灾害。而导致大气运动系统发生突变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地球外部的,类似陨星撞击,第二种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如火山喷发。
首先,公元前24世纪前后有关陨星撞击地球这样的事件未见有任何记录(并非不可能发生,也可能是无人看到),无法进行考证,所以本文先不做可能性探讨。
至于火山喷发,其实在地球上算是比较常见的自然现象。目前科学家对火山喷发如何影响到全球的气候有了一定研究,认为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等大颗粒物质会迅速在喷发点周围落下,对全球气候影响不大。 真正影响全球气候的是火山喷发时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和硫化氢溶胶,这些硫化物溶胶会进入平流层随大气环流扩散,基本上几个月之内就会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均匀。硫化物溶胶在平流层生命周期可达数年,通过阻挡太阳辐射,产生一个“阳伞效应”,帮助地球将更多的阳光反射出去,使地表冷却,从而影响全球气候。另外,火山喷发能否影响气候和进入平流层的硫酸盐量有关(即和火山喷发等级有关)。下面引用的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周天军研究团队在相关访谈时给出的一些重要观点:
1)火山喷发后的全球降温程度和火山喷发强度成正比。
2)“研究人员基于目前可公开获取的重建降水记录、多套观测资料以及气候模式模拟试验,揭示出南、北(半球)火山喷发会导致位于同一半球的季风区降水减少,而另一半球季风区降水增加;热带火山喷发导致全球季风区降水均减少。”
3)“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发现,位于不同纬度的火山喷发后,次年均对应着全球干旱区降水的增加。
经查阅资料发现,中国长江和黄河流域属于北半球季风区;苏美尔两河流域以及希腊不属于季风区,属于北半球干旱区;印度虽然大部处于季风区,但恰恰是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为热带沙漠气候,也不属于季风区,而是属于北半球旱区。也就是说按照中科院科学家的观点,唯有南半球非热带地区的大规模火山喷发才可能既造成包括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在内的北半球季风地区的降水增加,又同时引发包括苏美尔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希腊地区等干旱区的降水增加。
这样我们有理由推断只有公元前24世纪发生在南半球非热带地区的某次火山大爆发才可能同时引起包括希腊、苏美尔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中国长江黄河流域降水量远大于正常年份,并因此引发了这些地方的特大洪灾,从而分别在各自文明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烙印,只是具体年份因为时代太久远而记不清了。但只要我们能弄清那一时期的发生在南半球非热带地区的火山大爆发的信息,就能反推圣经大洪水发生的可能时间。
不过现在新问题出现了,史前的火山喷发记录也是比较难得找到官方资料的内容,好在在互联网上还能搜到了这样一则信息,现将部分原文摘录如下:
“由ESRI公司绘制的地图显示了过去10000年间已知的火山爆发活动。【颜色越深火山爆发指数越大,火山爆发指数从0至8级一共9个等级】。
近1万年里全球发生的最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为VEI7级喷发,这种级别喷发共发生过8次分别是:距今7700年前【公元前5700年】美国俄勒冈州马扎马山火山喷发;距今6300年前【公元前4300年】日本九州岛南部鬼界火山喷发;距今4300年前【公元前2300年】阿根廷西北罗夫莱多火山喷发;距今3620年前【公元前1620年】希腊桑托林岛火山喷发【被认为是亚特兰蒂斯的原型】;公元180年新西兰北岛陶波湖火山喷发;公元946年中国长白山火山喷发;公元1257年印度尼西亚龙目岛林贾尼火山喷发;公元1815年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山喷发【火山喷发后第二年全球气温降低,1816年6月中国长江流域降雪;1816年至1819年连续3年云南昆明下雪并且云南发生严重饥荒】。”
来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1105/13/72270794_944232722.shtml
此图来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1105/13/72270794_944232722.shtml
如果上面的信息准确的话,人类历史上有确切记录的火山喷发级别最高也就是7级。而按照ESRI公司给的数据,在公元前2300年的确有一次(也是近万年来唯一一次)位于南半球非热带地区的高等级(7级)火山喷发,即阿根廷罗夫莱多火山喷发。如果是这次高等级的火山喷发导致的天气异常同时引发了北半球的苏美尔地区和中国长江黄河流域的大洪水的话,倒的确和圣经学者推断的圣经大洪水时间(2350年前后)以及尧典时间(尧在位时间公元前2357年)非常接近了,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推断年表也和上述假设不矛盾(治水的大禹在位时间约为公元前2224-公元前2198)。当然,如果未来有更多的科学证据能具体判断罗夫莱多火山喷发的具体年份的话,我们可以反过来修正中国尧舜禹时代的年表。
到此为止,我们终于可以获得一个圣经大洪水的轮廓,即公元2300年左右(误差有个几十年),南半球非热带地区的阿根廷罗夫莱多火山发生了一次7级超大规模的喷发,火山喷发出的大量硫化物溶胶进入大气平流层并在几个月内扩散均匀,影响了全球气候,导致了包括中国季风地区,苏美尔地区,印度河流域,希腊等地的异常降雨增多。由于火山爆发强度达到历史最高 7 级,因而这些地区的异常降雨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在苏美尔地区的高强度降雨超过了四十天,引发了近半年的大洪水,由于四千多年前防洪工程远不及当代,因此人口损失惨重,只有有船的人幸存概率比较高。
这些有船的幸存者里包括了希伯来人和阿拉伯人的祖先诺亚,即本文开始描述的那一幕。在圣经《创世纪》里诺亚按照神的指示“你要用歌斐木造一只方舟,分一间一间地造,里外抹上松香”造船,推测诺亚本人并不熟悉造船,而是用造房子的思路在造船。《创世纪》里神指示了船的长宽高,指示要造几层,指示了在哪开门,在哪留光,但没有指示是否立帆,需要多少只桨来划,从后来诺亚一家上方舟到方舟搁浅在亚拉腊山上,再到洪水完全退去的经历看,方舟里没有人动过帆和桨,说明诺亚造船时并没有考虑到任何动力系统的设计,他造的就是一种能飘在水面的平底房子。这也是为什么诺亚在他的方舟里装有动物,鸟,还有家畜和禽兽,但作为一个“义人”却没有出手援助周围灾民的原因。注意《创世纪》里神并没有指示他不可以去救其他人,救人并不违反神的指示,诺亚没去救人是因为他无法控制方舟的行动方向,他是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去救人。
总之,不要轻易忽视一个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史前记录,那是古人在通过各种方式和我们对话。有时这些记录看起来像是离奇的故事,只不过是因为外面包裹着一层时间锈蚀,需要我们拿起各种工具耐心剥离锈蚀,但只有你信,你才能坚持到剥出真相的那一刻。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