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历史上,有两位人设极其相似的名臣:一个是“乱世奸雄”,一个是“第六天魔王”。曹操和织田信长,同样出身“不太光彩”,同样经历了一番“北伐南征”,但有着不同的结局。
一个站上了乱世的巅峰,一个自尽而亡。那么,问题来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天下布武”,谁更高明?
今天,咱们就来盘一盘这场跨越国家的巅峰对决!

挟天子 VS 天下布武,谁的套路更绝?
东汉末年,皇帝的权威早已形同虚设,天下诸侯各自为政。曹操以敏锐的政治嗅觉,率先嗅到了机会。
他的手段可谓高明,直接将汉献帝揽入怀中,表面上是忠君之臣,实际上是手握生杀大权的“魏王”。
别人是“跟着皇帝”,曹操则是“带皇帝一起打工”。公元196年,曹操以迎奉天子的名义,将汉献帝从洛阳接到许昌,自此开启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布局。

这一策略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为曹操提供了合法性。尽管天下诸侯各自割据,袁绍、孙策、刘表等群雄各自占山为王,但名义上仍旧承认东汉王朝的正统性。
曹操以“汉室忠臣”的身份行事,号令四方,征讨不臣,使得不少本来摇摆不定的势力纷纷归附。他名义上是汉臣,实际上成了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
对比之下,织田信长的手段则更加直接。他压根不去考虑天皇的权威,而是靠着拳头闯出一片天地。1568年,信长挥师京都,扶持足利义昭为幕府将军。
然而,仅仅五年之后,他便将义昭赶出京都,彻底终结了延续数百年的室町幕府。信长的逻辑很简单:权力不需要包装,谁的军队强大,谁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

那么,曹操的“挟天子”是否比信长的“天下布武”更具优势?从结果来看,曹操的策略显然更稳妥。他本人虽未称帝,但后代顺利建立了魏国,完成了权力的传承。
信长靠武力称霸,但过于依赖个人的军事能力,导致他在尚未完全统一日本时,便遭到手下明智光秀的背叛,被逼剖腹自尽。
历史证明,曹操的策略更具可持续性。他不仅依靠武力,更深谙政治运作之道,这一点,使他在乱世之中游刃有余,而织田信长的激进手段,则最终让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官渡之战 VS 桶狭间之战,弱胜强的极限操作
如果说政治上的操作是“顶层设计”,那么战场上的生死对决才是检验枭雄成色的关键。曹操的代表战役是官渡之战,而信长的成名之战则是桶狭间之战。
权谋是一方面,但战场上的胜负,才是决定霸业成败的关键。这两次战争,都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军事才能。
公元200年,曹操面对的是北方强敌袁绍。袁绍拥兵十万,而曹操兵力不足两万,双方在官渡展开决战。战前,袁绍以为自己胜券在握,命令大军囤积粮草于乌巢,准备长期作战。

曹操得知这一情报后,果断派遣轻骑兵奇袭乌巢,一把火烧光了袁绍的粮草。失去补给的袁军顿时军心涣散,曹操乘胜追击,大败袁绍。
而织田信长的桶狭间之战,同样是一场惊险的胜利。1560年,今川义元率领两万大军进攻尾张,面对这支实力远超己方的敌军,信长采取了出其不意的战术。
他选择了暴风雨来临之际,率领三千精兵奇袭今川本阵,在混乱中斩杀今川义元,瞬间瓦解了敌军的斗志。
两场战役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利用了敌方的弱点进行决策。曹操瞄准袁绍后勤补给的致命缺陷,而信长则利用地形与天气打出奇袭。

但二者的不同点在于,曹操的胜利是通过长期的战略布局实现的,而信长的胜利则更像是一场豪赌。如果桶狭间之战失败,信长将一无所有,而官渡之战即使失败,曹操仍有后路可退。
从长远来看,曹操的战术更加成熟,而信长的战术则充满了赌博性质。这也决定了他们的最终命运——曹操能一步步扩张自己的势力,而信长则因性格激进,最终倒在了自己的急躁之下。
识才善任 VS 喜怒无常,用人之道见真章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除了自身能力突出,更重要的是如何用人。曹操和织田信长都非常重视人才,但他们的用人之道却大相径庭。
曹操以求贤若渴著称,无论出身如何,只要你有才华,他都会给予机会。比如,他重用寒门出身的郭嘉、程昱等谋士,也能接纳降将张辽、徐晃等人为己所用。
他曾说:“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正是这种开放的用人态度,使得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构建了稳固的政治与军事集团。

但与此同时,曹操对待威胁自己权力的人也绝不手软。吕布、董承、吉平等人,都因被视为隐患而被处决。这种恩威并施的用人方式,使得曹操的团队既能保持高效运作,又能杜绝内部不安定因素。
反观织田信长,他同样破除了日本战国时期的阶级固化,重用寒门出身的丰臣秀吉,使其从一介仆役成长为国家栋梁。
然而,信长的性格极为刚愎自用,往往因情绪化而处理手下。他对部下的态度极端,从极度信任到突然翻脸,仅在一念之间。
比如,1571年,他对比睿山延历寺的僧侣和信徒痛下杀手,甚至将老弱妇孺一同屠戮,这种极端行为让不少部下感到不安。最终,信长的暴虐性格导致了明智光秀的背叛,也让他死于非命。

相比之下,曹操的用人方式更具可持续性。他不仅能识才,还能通过制度管理手下,而不是依赖个人情绪。这使得曹操的团队在他去世后仍能保持稳定,而信长的组织则在他死后迅速分崩离析。
曹操和织田信长,都是乱世中的王者,但最终,一个家族称帝,一个却死无葬身之地。历史没有绝对的赢家,但权谋的较量,却能给后人留下无数的思考。
穿行在古代东亚世界的曹操与织田信长——历史人类学视阈下的跨民族文化对比.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