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乌关系彻底闹翻了,特朗普直接把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给停了,连情报支持都不给了,这对乌克兰军队来说,打击太大了,没有美国的武器弹药和关键技术,前线的仗根本打不下去,很多靠北约体系的装备直接没法用。

文案|编辑:清
就在乌克兰被美国逼得喘不过气的时候,中方伸了把手,中乌在基辅签了两份协议,乌克兰的豌豆和野生水产,可以更方便地卖到中国。这事儿看起来不大,但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意义可不小,乌克兰这些年被战争拖得够呛,经济早就撑不下去了,能跟中国搭上贸易的线,至少能喘口气。
更关键的是,这一步让乌克兰在国际上多了一条路,不用老是看美国的脸色,过去,乌克兰几乎是被绑在北约的船上,现在有机会松松绑,往中立的方向靠一靠,跟中国合作,不光能在经济上拿点支持,还可能在战后重建上找到更靠谱的帮手。

中乌走近的消息传出去没多久,特朗普就有点慌了,他之前是铁了心,要给泽连斯基点颜色看看,可中国这一步,直接打乱了他的盘算,如果乌克兰真跟中国靠得太近,美国战后控制乌克兰的计划就得泡汤。
特朗普没办法,只能换个策略,把谈判桌重新摆出来,他之前对乌克兰下手太狠,现在局势变了,也得给自己找个台阶下,重启谈判表面上,是为了给泽连斯基一个机会,实际上也是为了稳住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利益,泽连斯基当然得抓住这个机会,哪怕谈判桌上签的东西,条件再不公平,也得先把局面稳住。

与此同时,俄罗斯那边也在盯着局势看,普京最近在一次活动上公开放话,俄罗斯绝不会向任何人低头。这话听着挺硬,但背后的事儿没那么简单,俄乌冲突已经打了三年,俄罗斯花的代价可不小,国内那些强硬派的情绪也越来越高。
普京当然想停战,但他得先拿到足够的安全保证,不然没法跟国内交代,现在美国这边态度不清不楚,欧洲和乌克兰又咬着不松口,停火谈判的路还远着呢,俄罗斯接下来很可能会加大军事压力,给乌克兰制造更多麻烦,逼着对方坐下来谈,普京的算盘打得清楚,只有让乌克兰觉得撑不住了,谈判才可能有进展。

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角色也不能忽视,美乌关系闹翻后,欧洲国家一度说可以接手,继续支持乌克兰。但欧洲内部对乌克兰问题的看法很不一样,德国和法国更想通过外交途径推动停火,而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态度很硬,主张多给乌克兰送武器,这种分歧让欧洲很难拿出统一的办法。
而且欧洲的经济和军事能力有限,过去三年,欧洲已经给乌克兰送了不少援助,但还能不能撑下去,现在都得打个问号,能源危机和高通胀,让很多欧洲国家自己都忙不过来,民众对继续大规模援乌也不太愿意,欧洲领导人在公开场合喊得很响,但真到做事的时候,更多是光说不练。

欧洲这边还得顾虑跟美俄的关系,美国停了援助后,欧洲得重新想想自己的路,如果完全接手支持乌克兰,可能会跟俄罗斯的矛盾闹得更大,这对那些靠俄罗斯能源的国家来说,风险太高,但如果啥也不干,又担心失去对乌克兰的影响力,让美国或者其他国家钻空子。
欧洲现在是左右为难,既想在乌克兰问题上有点话语权,又怕担的责任太多,泽连斯基当然也看清了,他一方面继续向欧洲要援助,另一方面也在找别的路,比如跟中国合作。

联合国没少呼吁停火,但实际效果几乎没有,俄乌双方在战场上僵住了,停火倡议一次次落空,联合国安理会因为大国之间的分歧,始终没法通过什么像样的决议。一些中立国家想当中间人,比如土耳其和印度,但他们的影响力实在不够,没法改变局势。周边国家则更多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波兰和罗马尼亚加大了对乌克兰难民的接收,同时也加强了边境防御,怕战火烧到自己家。白俄罗斯则继续站在俄罗斯那边,提供后勤支持。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这样的小国则小心翼翼,生怕成为下一个冲突点。

国际社会中,还有一些声音开始说,乌克兰危机的根源得重新看看,一些发展中国家觉得,西方支持乌克兰更多是为了压俄罗斯,而不是真心关心乌克兰老百姓。
这种看法在全球南方的国家里越来越普遍,它们更希望大国之间别再斗来斗去,转而解决点全球性的问题,比如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中乌签了农产品协议后,有些国家也开始考虑跟乌克兰做生意,希望通过贸易缓解乌克兰的压力,同时也给自己多争取点资源。

特朗普重启谈判,很可能就是冲着中国来的,他不想让乌克兰彻底倒向别的阵营,可又不愿意给出太多承诺,尤其是在安全保障上,美国的想法很简单,能从乌克兰拿点资源就行,至于别的,能拖就拖。
俄罗斯那边,普京嘴上喊着不低头,心里也得盘算,怎么把损失降到最低,欧洲国家倒是想接手美国的空缺,可实力摆在那儿,喊得响,做得少,乌克兰要是真想摆脱困境,光靠低头是没用的,得学会在这些力量中间找空间。

中乌合作是个好的开端,但光靠经济支持还不够,泽连斯基得在军事和外交上,找到新的平衡点,同时争取更多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未来几个月,前线的战况可能会更激烈,谈判桌上也会有更多博弈,局势究竟会怎么走,谁也说不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