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四川新高考适应性演练成绩的公布,考试院也公布一分一段表,通过模拟招生计划与历史数据的对比中,还是能够看出一些问题。
接下来张老师就分析一下相关的数据,供参考。因为数据仅仅是模拟数据,不代表一定正确,最终还是要看考试院公布的正式招生计划。
但总体来说,可以做一个趋势参考,大致能够看出一些变化。

一分一段表
一、总体招生计划变化:规模扩大但结构分化(模拟计划)
1、总量对比:本科批扩容,专科批增幅显著
2025年模拟总计划:367,777人,较2024年增加4,546人(+1.25%)。
本科批B段(合并原一本、二本):230,160人,增加3,680人(+1.62%)。
专科批:121,379人,增加3,890人(+3.31%)。
其他批次(如提前批、专项计划):16,238人,减少3,024人(-15.7%)。
分析结论:
本科批合并后,招生规模小幅提升,招生计划增加是必然的,因为总体报考人数也上来了,包括昨天清华大学也宣布本科要扩招。
其他批次缩减可能与政策调整(如专项计划优化)有关,考生需关注特殊类型招生的竞争加剧,当然模拟计划不具有太大的参考性。

模拟计划
2、物理类与历史类招生比例失衡
本科批B段物理类:172,231人,占本科批B段总计划的74.8%。
本科批B段历史类:57,929人,占比25.2%。
物理类招生规模是历史类的3倍,且较2024年物理类计划进一步扩大(2024年物理类占比约70%)。
竞争压力分析:
物理类考生虽招生名额多,但考生基数更大(四川近年选科比例约物理60%、历史40%),实际录取竞争未必显著低于历史类。
历史类考生需警惕“低招生占比+中分段相对集中”的双重压力,尤其是文科热门专业(如法学、汉语言文学)的位次门槛可能进一步抬高。
因为文科可报考的专业不多了,很多冷门专业,分数会继续下降,特别是分了专业组之后。

二、双一流院校招生策略:物理类优势显著,专业组设置分化
1、省内8所双一流院校模拟招生计划
物理类:57个专业组,17,150人;历史类:30个专业组,3,758人。
物理类招生规模是历史类的4.6倍,且专业组数量多出近一倍。
院校对比:
西南石油大学:物理类招生3,386人(省内双一流最多),历史类908人,体现工科院校的科类倾斜。
电子科技大学(0055代码)(不包含沙河校区):物理类仅1个专业组、299人,历史类1个专业组、102人,反映其“少而精”的招生策略。即便算上沙河校区,他的招生计划竟然不到1000人。
我都怀疑是不是给人家印错了。
三、分数与位次预测:合并批次下的新挑战
1、八省联考分数线
考试院明确说明,不会公布划线,大家都是预测。
八省联考划线预测:本科批合并后,预计物理类本科线可能介于440-450分(原二本线附近),历史类本科线约460-470分。
2. “赋分制”与成绩分布变化
新高考“3+1+2”模式下,选考科目(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实行等级赋分,可能导致中分段考生成绩分布更密集,同分人数增加。
建议:考生需更关注全省位次而非绝对分数,尤其是中等分段(如物理类5万-8万名)志愿填报需设置足够梯度。

四、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中上高校:
省重(一般以省属重点师范大学为参照)以上高校,新高考影响较小,参考历史数据同时注意分组:热门干净(调剂风险小)专业组略上涨,常规专业组持平,冷门专业组下降
中层高校:
原一本线上下40分。因一二本合并会出现大波动。本科考生最多的在这部分,风险最大的在这部分,捡漏最多的也在这部分。
历史数据参考价值不大!这个分数段很考验我们的判断把握能力,特别是还要找出符合考生生涯个性的特色高校或专业来。
下层高校:
这部分依然用“线差”法参考。本地民办、发达地区学费不那么夸张的民办大学分数略高。
本科保底相对容易,因为民办大学专业组少大部分都是“物理+不限”或“历史+不限”,45个组合相对来说保底本科概率大增。
其他的,比如历史+化学的组合,可以捡漏护理专业,分数估计不会太高。
工科专业组还会继续上涨,一定要注意,不要盲目去冲热门。
四川本地省属高校专业组大概率分数会继续上升。都想兜底本省院校。
五、总结与提醒
模拟数据≠最终计划:最终还是要以考试院发布的正式招生计划为准。随时关注动态。
适应性考试位次参考价值有限:本次演练无往年数据对标,考生应结合高三多次模考综合定位。
新高考复杂度升级:专业组填报、选科限制等规则要求家长提前研究政策,避免误判。
四川新高考改革既带来机遇(如本科批合并减少滑档风险),也伴随挑战(如专业组填报策略复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