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青茶
编辑 | 青茶
前言
中美关系一直备受全球瞩目。近年来,美国小动作不断,频繁推演对华战争,各种报告堆积如山。而2024年美国国防战略委那份长达114页的战略报告,更是如一颗重磅炸弹,引发轩然大波。
报告里对武器运用、兵力调动、战争损耗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甚至连开战后的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周全。
但是,让人震惊的是,这份报告最后总结出,如果中、美发生战争,不出一个月,就会有结果。这个结论,就像是一颗炸弹,瞬间引爆了所有人的情绪。所有人都很好奇,这是怎么回事?这到底是美国在吹牛,还是真的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美国弹药储备告急
朝鲜最高领导人早在俄乌冲突爆发前就断言“现代战争是炮战”,可当时多数人都不相信,依旧痴迷于导弹等高科技武器,觉得它们才是决定战局的关键。
然而,俄乌冲突的发展却狠狠地打了这些人一巴掌。在这场冲突中,双方投入了各类高科技武器与海量导弹,可真正左右胜负的,却是那看似老旧的炮群。
在战争中,弹药的消耗是非常恐怖的,乌克兰每个月都要消耗上万枚子弹,如果是在一些比较激烈的战斗中,一个月甚至能消耗十万枚左右。北约各国翻遍了自己的仓库,想要帮乌克兰筹集到更多的军火,但即便是155 mm口径的火炮,也是远远不够的。

而美国,虽然一直在拼命生产155mm口径的火炮,但每个月的产量也只有三万六千枚,即使到了年底,他们也能生产出七八万枚。
但在乌克兰的战争中,这点数量根本不够看。要知道,美国在战前的每月生产也不过1.4万发而已,两者之间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美国的军火储备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耗尽,其中有很多原因。首先,美国以海军为起点,凭借海上霸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这也是为什么军队中的主要武器,火炮并不是很受欢迎的原因。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就再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争了,无论是在越南的森林,还是在中东的沙漠,都是由航母和航空母舰组成。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美国就将大部分的军火库都转移到了国外,导致了他们的生产力直线下降,直到现在,他们还没有恢复元气。
还有啊,炮弹这东西是有保质期的,就算保管条件再好,顶多也就存个三四十年。现在美国库存里最老的弹药,都得是1980年后生产的,而那个时候正好赶上产业外移潮,自家造炮弹的本事一落千丈。

再加上二十年反恐战争,那就是个吞弹巨兽,库房里根本攒不下什么存货。而且造出来的炮弹得占仓库、养设备、养人伺候,哪哪都得花钱,军费账单蹭蹭往上涨。
美国压根就没打算按世界大战的标准囤货,就照着海湾战争那种局部冲突的用量备货,结果乌克兰战场成了个填不满的无底洞,自家生产线又跟不上,现在军火库里能用的炮弹,满打满算凑不出三十天的用量,战略委员会的人都急得跳脚了。

中美若开战,美国将面临怎样的困境?
中美要是爆发军事对抗,那阵仗和激烈程度,可不是俄乌战场能比的。世界前两大经济体要是交火,弹药需求那不得呈指数级增长。就看美国现在维持乌克兰战场的炮弹补给,都已经左支右绌、捉襟见肘了。
俄乌前线每月消耗的155毫米炮弹,已经让美国军工厂开足马力,预计到明年年末月产量才勉强能达到八万发。可解放军部队的弹药需求基准线,至少是乌克兰战场的二十倍起跳。

华盛顿连东欧平原的局部战争补给都应付不来,怎么可能扛得住太平洋战区那吞噬弹药的钢铁洪流呢?要是西太平洋燃起战火,美国军工体系马上就得面对每月百万发炮弹的订单缺口,炮弹供应瞬间就成了要命的大问题。
这种量级的消耗战,别说持续数年了,开战头三个月就能把美军库存耗得一干二净。现代战争讲究的就是速战速决,根本不会给美国人临时扩建生产线的时间。

在工业能力方面,美国早已丧失了和中国打持久战的能力。中国有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有很好的生产能力和完整的产业链,使得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的生产效率和稳定性都很好。
而美国,则是因为制造业的空洞,军火的供给出现了巨大的短缺。如果战争变成了消耗战,美国想要赢下这场战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就好比一场马拉松比赛,中国是体力充沛、耐力持久的选手,而美国则是一开始冲得猛,但后劲严重不足的选手。在长期的消耗中,美国必然会被中国远远甩在后面。所以说,从工业产能这个关键因素来看,美国在与中国的潜在战争中,劣势尽显。

美国的策略转变与背后深意
面对这样的现实困境,美国也开始调整策略。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一系列举措都显示出战略收缩的路线。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看似强硬,可对比对墨西哥、加拿大征收的25%税率,明显要温和许多。
这一方面配合了美国制造业回流计划,另一方面也透露出避免过度刺激中国的意图。经过四年的中美博弈,美国发现从盟友身上获取利益似乎更容易,于是开始转向盟国市场。特朗普团队不仅放话要控制加拿大与格陵兰岛,还对盟友征收比中国更高的关税。

同时,为了节省开支、缩减海外影响力,专门成立效率部门裁撤冗余机构,大量关闭驻外办事处。这些动作组合在一起,客观上缓解了中美对抗的节奏,将两国矛盾尽量控制在非军事化层面。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表面上嚣张跋扈,但心里其实很清楚,真要和中国开战,自己并没有十足的胜算,所以只能通过这种策略调整来避免冲突升级。

结语
美国114页报告得出的结论,让我们看到了中美在军事潜在冲突中的一些关键因素。美军弹药储备不足、工业产能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在可能的战争中的表现。
而美国策略的转变,也表明其对自身实力与中美关系有了更现实的认识。虽然目前双方动武的可能性在降低,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中国一直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但也绝不惧怕任何挑战。
我们要抓住当前相对和平的时机,继续发展自身实力,不断提升国防建设水平,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毕竟,只有自身强大了,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多话语权,更好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