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编辑:nirvana
女人总爱说那么一句话,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但是话说扯谎日白,花言巧语它确实是不犯法的嘛。
但是有时,赌咒发誓他不但犯法,没准还要命。。。
额,今天写文章之前,先说个故事。

1929年6月,贵阳打铜街的城隍庙热闹非凡。
新任贵州省长周西成,带着贵州厘金局卡员以上的县局级官员一众官员,来到城隍庙。
他们来城隍庙也很有意思,他们是来进香和赌咒盟誓的。
这个誓词前半部分是统一的,如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祸国殃民、贪赃枉法、伤天害理、结党营私、侵蚀公款等等,后半部分就是我XXX甘愿受到什么什么惩罚。

那么赌咒嘛,哪个不会,发誓一个比一个狠,然后发完誓赌完咒,大家也就没当回事,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不过是觉得周省长也太迷信了,所以谁也没放在心上。
这誓词一式两份,一份烧了以鉴鬼神,另一份则保管在省政府里面。
那么事情就来了。。。
很快,官员们也就是到各地上任去了,但是就在这件事情不久,贵州独山县县长张五丰就被举报,贪污大洋一千元,那贪污一千大洋对于县长来说,不大不小,一般来说把钱退了,撤职查办也就是了。

但是周西成就叫人找来当初张五丰赌咒发誓的誓词一看,哦“如犯错,愿被九子连枪打死。”
于是周西成说,那好嘛,准备支九子连枪,真就把张用九子连枪给枪毙了。。。
还有遵义县长拓泽忠,贪赃枉法,他的誓词是被竹箭穿耳游81县示众(当时贵州是81个县),结果真犯事了,周西成真让人做了一支竹箭,把他耳朵扎穿,然后抬着游街示众,结果走完19个县就已经奄奄一息了,好在同僚急忙给他去求情才得以捡了一条命。
同样遭到自己毒誓处罚的还有很多,被枪毙的,割耳朵的都有。

当时贵州一个法政学校毕业被派到黔东当巡视员的学生,因为和县长沾亲带故,县长的马弁给了他一袋子板栗,谁知板栗里面有五十块大洋,这哥们回去一看,差点没吓尿。因为他当时赌咒更狠,贪污就下油锅。
后来当天夜晚他就把大洋找了个僻静地方埋了,直到后来周西成战死了,他才松了口气,给别人说起这件事。
那么现在我们再来继续说说这个被当时戏称为“赌咒省长”的周西成是何许人也。
壹

周西成旧居
周西成,清光绪十九年出生于贵州桐梓县新桥黑神庙的一户普通农家。
最先在家乡私塾读了五年书,后来在光绪三十一年,清朝废除科考,开办新学后,转到桐梓明德二等学堂读书,因为这个事民办的,收费要低一些,所以后来这批桐梓系的像王光烈啊,毛光翔啊基本都是这个学校出来的。
1911年,也就是周西成十八岁那年,贵州新军派人到桐梓来招兵,去干什么呢?

杨柏舟
原来当时的贵州都督杨柏舟连续接到湖北都督黎元洪的来电,要他派兵援鄂。
杨泊舟就率领这自己手下的两个营人马外加这群刚招来的新兵组成了一个混成旅支援湖北。
这一路,周西成逐渐显示出才干,被提升为了班长。
谁知好不容易走到湖南常德的时候,南北议和了,杨泊舟于是跑到南京面见孙中山,黔军就留在湘西了。
这边杨泊舟一走,贵州旁边的云南就不安分了,就在民国元年,唐继尧攻入贵州,贵州被滇军占领,孙中山当时也已经妥协让步,将政权交给了袁世凯,所以援鄂军就此瓦解。
周西成这些人只得辗转回了贵阳。

恰好1913年,滇军在贵州办了一个贵州讲武堂,那时候人员流动太大,也没有网络查学历,连办假证的都没有,周西成上嘴巴皮搭下嘴巴皮张口就说自己是个少尉,滇军也无法考证,见他说得头头是道,就让他进了讲武学堂。
周西成学习还是很刻苦的,据说经常在厨房油灯下面看书,最后被管理员禁止,以后就改在帐内“明烛自修”。
1912年从贵州讲武堂毕业后,周西成进入黔军,最初驻军毕节一带。
在当地作战中,他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尤其是在撒拉溪之战中,以少胜多击溃千余土匪,开始崭露头角。
当时的国内局势风起云涌,在1915年底,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发起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称帝。

贵州黔军响应号召,周西成随军出征,在川黔边境的战斗中,他率部夜袭北洋军,活捉敌军营长,因战功升任副营长。
护国战争最终推翻袁世凯,恢复共和。
此后,周西成继续随黔军征战,在护法战争中表现突出,升任营长。
1920年,因贵州军阀内部争斗,“民九事变”爆发,袁祖铭脱颖而出,成为了黔军总司令,周西成大军讨伐周西成所在旅。
周边打边退,在铜仁击败贵州老派兴义系军阀、游击军司令王华裔后退出贵州,投奔四川石青阳部讨贼军,加入反北洋军阀的阵营。

当时四川内乱的局面比贵州优胜,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但是乱的同时,也是机遇,周西成在作战中接连扩充部队,就像在驻扎涪陵期间,杨森溃败时,周西成九截留了杨部一千多人枪。
然后又通过击败敌军、收编溃兵等方式,使自己的势力迅速壮大,最终竟然发展出五个旅的规模。
1923年,他参与四川讨贼之战,多次袭击重庆南岸的北洋军,并成功夺取铜元局的大量军资,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和地位。
而贵州那边,老派军阀、兴义系大哥刘显世又勾结滇军,把袁祖铭给赶走了。
袁祖铭被北洋政府方面任命为援川各军总司令,和南方政府任命的四川讨贼军司令熊克武杠上了。
川战的事情我们写过很多次了,这里不再多说了,反正结果就是讨贼军战败后,周西成率部退入赤水一带,与袁祖铭达成了和解,据说二人在泸州的一艘轮船上谈了整整半天,两人交谈后发现竟然十分投缘,竟有相见恨晚之意。当天二人就做了三个决定。
第一是两家结为儿女亲家。第二,袁祖铭任命周为黔军第三师师长,第三就是袁祖铭推荐周为贵州军务会办。
至此,他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一方军阀,并开始在地方治理上进行探索,逐步确立自己的统治基础。
贰

周西成在赤水的两年,可以说是他崛起为一方军阀的重要阶段。
他以赤水为根基,励精图治,修文备武,使这座黔北边城迅速繁荣,成为他军事、经济发展的跳板。
他生前常说:“赤水是我的发祥地。”此言不虚。
初到赤水,周西成发现当地匪患猖獗,商旅不敢往来,市场萧条。
他治军严厉,令出必行,迅速展开围剿。
匪患平息后,商业逐渐恢复,他随即推行经济改革,以稳固财政、扩充实力。
他废除了盐业垄断,实行“散商”政策,这样一来,各地盐商纷纷前来,盐税自然收入大增。
另外,这点其实很有争议,但是当时西南军阀干这个的不是少数,那就是他对鸦片贸易采取宽松政策,允许种植、经营、运输,并收取重税,成为军资的重要来源。
此外,他整顿木材贸易,取缔山霸林奸,使杉木、楠竹源源不断流入市场,推动赤水成为黔北商贸重镇。

周西成
周西成的治理手段既强硬又务实。
他迅速平定匪患,恢复商业,保证税收来源,而他对经济的掌控力也远超同时期许多军阀。
不过他并非单纯依赖掠夺,而是以市场规则和秩序来构建自己的财政基础,这种治理方式使赤水在短时间内焕然一新。
经济好了,自然要更加确保商贸安全,于是周西成设立“保境通商”制度,在水路设“盐防军”,陆地设“保商队”,若商旅遭劫,军政乡保一律赔偿。

赤水旧照
他整顿商会,维护公平交易,同时改善赤水城市面貌,拓宽街道,整修店铺,引入西餐馆、茶馆、戏院,使赤水逐步成为繁华热闹的商业中心。
在经济腾飞的同时,周西成也推进近代化建设。
他购置发电机,为赤水提供电力,使其成为贵州最早进入“电化世界”的城镇。
他在重庆购回柴油汽船“之江号”,开辟赤水至长江航线,并修筑“赤兴马路”,虽未全线贯通,但依然是贵州最早的长途公路之一。

他还购置贵州第一辆汽车,并在赤水试行驾驶,开启贵州汽车运输的先例。
为增强军事实力,周西成设立造币厂,铸造“周大板”银元在防区内流通。

他还创办兵工厂,生产“赤造枪”、机枪、手榴弹,并培养技术工人,该厂日后迁至贵阳,成为贵州兵工雏形。
此外,他在赤水设立“贵州陆军崇武学校”,培养军官,为自己的军事体系储备人才。周毕竟是军人,所以这一手抓得还是非常扎实。

他的军队采用的是日本步兵操典,为了培养士兵吃苦耐劳,比如就有吃饭限定五分钟,饭中掺杂铁沙子,列队迟到罚站一炷香,夜晚经常三四次突击演习,每人每天持枪负重跑步四十里,这批学员后来就成了周的骨干,毕业后基本上是以连长任用。
所以当时他的军队战斗力在黔军中还是非常强的,像我们上次写的黔战,在1927-1928年,周西成的这支黔军已经是具有了相当战斗力的一支军队了。
周西成在赤水的建设,的确体现出他的一定的远见卓识。
他的这一系列行为,使赤水成为了贵州近代化的先行者,这在军阀割据的混乱时代,是极为罕见。
叁
眼见周西成有如此成就,袁祖铭是很高兴的,于是在1926年初,就将原来的贵州省长彭汉章调离,另向北洋政府委任周西成继任了贵州省长。

贵阳旧照
这个时候的贵州,不像四川,几方势力疯狂角逐。辛亥革命后,北洋的势力其实是一直没有真正控制到过贵州的,而南方政府方面,贵州同样是若即若离。
到了26年,北伐战争开始,两边就更加无视这个偏僻省份了。这就给了周西成一个有利于他发展经济,搞建设的一个空间和时间。
周西成对修路是非常执着的。

当时还有一首民歌:
民国十五年拆城墙,周西成坐政在贵阳。
喊了一声修马路嘛,众位保董长来商量。
。。。
陈门拆到 (么)西门转,从十字拆得亮堂堂,
牌坊拆来垫路走(嘛),从卷口拆间好祠堂
。。。
哪天出了真命主 (嘛),天下 (么)太平不慌张。
马路修得(么)宽又长,两边栽树( 么)一行行。
哪天树子长高了嘛),从树下头( 么)躲阴凉。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周西成和同僚们的共识。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交通闭塞,要想发展,首先得让车跑得起来。

他在贵阳成立了路政局,规划了全省公路网络,主要修建了贵赤、贵西、贵南三条公路,分别连接四川、云南和广西,并配合其他支线,使贵州首次形成较为完整的公路体系。
他的目标是让贵阳成为西南交通枢纽,连接外界,打破贵州的闭塞局面。
虽然由于他几年后战死,很多路没修完,但贵州的近代公路史,确实是从他开始的。
周西成在贵州掌权三年,政局不稳,财政吃紧,军阀混战从未停歇,但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依然搞了一系列建设。

除了修公路、还有诸如建工厂、办学校、开矿产,甚至贵州最早的电厂、电灯、无线电通讯,也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的。
从结果来看,他确实推动了贵州的近代化进程,当然话说回来,很多资金来源确实不太“光彩”,靠的是鸦片税。
可以说,他一手修路建厂,一手推动鸦片贸易,贵州的建设就是在这矛盾中前进的。
在工业上,他主要搞的是军工。
他把赤水、沿河、遵义的造枪设备搬到贵阳,建了兵工厂,生产“西成式”步枪,还试着造机枪,但质量一般,只能凑合用。

此外,他还在贵阳设立造币厂,铸造“汽车大洋”银元,虽然成色不太好,但这至少是贵州第一次尝试本地铸币。
除了军工,他还搞了造纸厂、织布厂、白药厂,贵州的轻工业算是有了雏形。
能源方面,他建了贵州第一座发电厂。
1927年,他把原本被废弃的发电设备运到贵阳,在城南建起了贵州电气局。

贵阳电灯厂旧照
当年中秋,贵阳城里第一次亮起了电灯。
虽然当时供电能力有限,但这标志着贵州进入了电气时代,也是贵州近代化的重要一步。
矿业方面,他也有不少动作。
他下令开采铜仁的朱砂矿、晴隆的锑矿和铅矿,并在龙里办了黔隆煤油厂,尝试开采石油,但因为技术落后,没能成功。
尽管部分矿业项目因为管理混乱最终失败,但他至少迈出了贵州近代矿产开发的第一步。

通讯上,他让贵州进入无线电时代。
1927年,他在贵阳建立无线电台,与南京、广西等地保持通信,还推动城乡电话建设,虽然信号不好,时断时续,但贵州的现代通讯是从这里开始的。
农业方面,他也有些想法。
他要求各县设立实业局,推动垦荒、林业、畜牧、蚕桑等发展,还整理了贵阳的农业试验场,想要提高农产品产量。
不过,由于主要精力放在军事和基建上,农业方面并没有太大起色。

40年代的贵州大学
教育上,他创办了贵州大学。
1928年,他和教育家周恭寿等人筹建省立贵州大学,开设政治、法律、经济、医学等专业,希望培养本地人才。
不过,他去世后,政局不稳,贵州大学被迫停办。
虽然这所学校只存在了三年,但它的创办,仍然是贵州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大突破。
我们上面说了,周西成的这一切建设,离不开鸦片贸易的支撑。
他实行“寓禁于征”政策,名义上禁烟,实际上是允许缴税后合法种植和贩运鸦片。
贵州每年外销鸦片4-5万担,带来至少500万元的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

此外,他设立“通关护商税”,允许商人交税后自由运输鸦片,并提供官方保护。
这使得贵州成为全国重要的鸦片产地之一,鸦片贸易达到鼎盛。
然而,靠鸦片支撑的经济终究是不可持续的,虽然短期内解决了财政问题,但也让贵州对毒品经济形成依赖,加剧了社会问题。
从现代角度来看,周西成的建设功过参半。
他的这种经济模式是畸形的,依赖鸦片税作为主要财政来源,导致建设难以长期维持。
但是他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军阀,只会抢地盘、扩军队,而是有明确的施政目标,希望通过建设提升贵州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他修路、建厂、发电、办大学,推动了贵州的近代化进程。
肆

袁祖铭
讲完经济,我们来说说周的政敌,周西成在当省长后,其实还有一件事是他的心腹之患,那就是他开始担心袁祖铭了。
在周作了省长后,袁祖铭却因为受到四川刘湘等人的排挤,军队里面又有王天培,彭汉章这些将领不合,于是不得不退出重庆,转而将军队开赴湘西,自己则返回贵阳。
袁祖铭在贵州经营多年,势力根深蒂固,一旦留在贵州,必定会对周西成的统治构成严重威胁。
周深知“留着袁,就等于头上悬了一把刀”,因此,他费尽心思要将袁“送”出贵州,永绝后患。
周西成的策略很简单——既然赶不走,那就“送”走。

他表面上对袁祖铭恭敬有加,主动承担后方勤务,表示“一切唯命是从”,并不断给袁灌心灵鸡汤,要袁公一定要有“问鼎中原”之志,一定要去北伐建功立业,不要困守贵州这个小地方。
与此同时,他对袁的身边人也展开攻势,千方百计笼络他们,暗中推动袁尽快离开。
在此期间,钱,成了周西成最直接的武器。
周西成送给袁祖铭二十万元旅费,军饷二十万元,粮食两百多万石,让他毫无后顾之忧地带兵出征。
甚至连袁的父亲袁干,周也不忘打点,送了两万多元。

周西成还深知袁祖铭“好色成性”,于是精心挑选了四名年轻貌美的女子献上,甚至特意从镇宁接来一位女子,让她与袁成婚,以分散袁的注意力,使其心满意足地离开贵州。
经过一番精心布局,袁祖铭终于在1926年底带兵前往湖南,正式踏上北伐战场。
而就在袁祖铭离开后,周西成立刻展开行动,全面接管贵州军政,把袁的残余势力连根拔除。
而随着1927年袁祖铭在常德被杀,不仅意味着周西成彻底掌控贵州,也标志着贵州军阀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战不费一兵一卒,却比战场上的拼杀更加精彩。

李燊
同时,还有个人物那就是兴义系的李燊。我们以前已经讲了《黔战:1928、29年,贵州“兴义系”和“桐梓系”军阀争夺贵州之战》,周西成终于挫败兴义系李燊的攻势后,李燊在激战中负伤,最终已经是强弩之末的李军残部只得败退云南。
不过周西成没想到的,1929年,贵州局势急转直下,周西成陷入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

李燊养精蓄锐后再次打回贵州,妄图重新掌控黔政,而云南军阀龙云更是居心叵测,火上浇油,命令滇军九十九师、九十八师一部联合李燊的部队,从关岭、镇宁一线攻入贵州,试图一举推翻周西成的统治。
在外敌环伺、内部混乱的危急关头,周西成倾尽全力,拼死一战。
面对滇军的步步紧逼,周西成首先派出表兄王家烈的第三师和内弟侯小白的第七师前往铜仁迎战。
然而,战况不利,侯小白在铜仁城外十里的川硐场阵亡,王家烈也在川硐场外的一块烂田中负伤,战局愈发不妙。
与此同时,滇军在龙云的授意下继续推进,贵州局势风雨飘摇。
周西成闻讯后,急调犹国材率部迎敌,但犹国材此时竟然掉以轻心,师部驻扎在安顺,战况危急之时,他的部分部属还在当地举办婚礼,上演了一出“临阵招亲”的荒诞剧。

由于行动迟缓,犹国材的部队在关岭、镇宁一线节节败退,毫无招架之力。
此时,贵州危急存亡,周西成别无选择,亲自披挂上阵,率教导师、手枪营及部分崇武学生,与滇军展开血战。
他深知这一战的成败关乎全局,亲率部队在一昼夜之间连夺九个山头,攻克关键制高点,甚至让李燊本人也身负重伤。
周西成英勇果敢,身先士卒,激战持续了一整夜,天亮之后,战局急转直下——周西成的部队已经弹尽粮绝,援军无法及时赶到,滇军反扑而来,贵州军节节败退。
周西成的战场风格一向高调,而这一次,他的招摇,成为了致命弱点。

传言他出征时身穿钢甲背心,腰佩马刀,身边簇拥着亲信护卫,而号兵们更是高举写有“贵州省长周”“二十五军军长周”的八面杏黄大旗。
号兵的军号全是红色,身边的亲兵也都是配刀提枪,护卫森严。
这种“显眼包”式的出战方式,让他在战场上成了最明显的目标。
敌军很快注意到了这位“贵人”,有意狙杀,最终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右胁,周西成当场倒下,鲜血浸透了盔甲。
亲信们慌乱之下,想要将他撤离战场。
他的哑巴侍卫拼死背起他,涉过白水河试图逃生,然而水流湍急,二人被大浪卷走,侍卫尸骨无存,而周西成最终被冲至螺丝滩,殒命于乱军之中。

毛光翔
贵州军队彻底溃败,李燊短暂占据贵阳,但仅十八天后,便被毛光翔反攻驱逐,贵州政局再次易手,而周西成却永远倒在了螺丝滩的河水之中。
周西成的妻子侯氏、钱氏得知噩耗,悲痛欲绝,亲自派人前往螺丝滩搜寻遗体。
然而,战后多日,河水已将尸体冲刷得面目全非,难以辨认。
最终,他们在一具高度腐烂的尸体上,发现右腿还残存的一根“扣袜带”(松紧带),凭此认定这是周西成的遗体,遂将其收殓,葬于镇宁鸡公背。

周西成铜像
贵州军民不愿让这位枭雄就此被遗忘,他们在桐梓县城虎峰山麓修建衣冠冢,并在贵阳铸铜像,以示纪念。
人们感叹,他曾是贵州近代化的推动者,是军阀中少有的能建设、敢作战、亲临前线的实干派。然而,他终究未能逃脱那个时代军阀的宿命,在战火中落幕,留下一段传奇。
结语
碍于篇幅,周西成的事情还没能展开讲,特别是如果你再把桐梓系加进来一起讲的话就太长了,我们今天就只说说周西成的一些情况。
周西成从一介桐梓农家子弟,历经战火磨砺,最终登上贵州的权力之巅。
他是军阀,却不同于一般的枭雄。他能修路、建厂、办学,推动贵州的近代化进程;
也能披甲上阵,身先士卒,在战场上冲杀至最后一刻。
他的生命,是一个不断拼搏的故事,他的死亡,则是那个动荡时代的缩影。
在那个军阀割据、烽火连天的年代,个人的意志再强,也难敌时代的洪流。
他试图以枪杆子夺取权力,也试图用治理之道维系统治,但最终,他的枪声停息,他的事业随风而逝。

他的一生,是豪情与悲剧交织的篇章,是理想与现实碰撞的回响。
螺丝滩的河水,冲刷掉他的血迹,也冲刷掉他的权势和荣光。
他曾站在贵州的巅峰,俯瞰江山万里,意气风发;也曾在战场上力竭而倒,望着破碎的山河,留下一声叹息。
他的敌人,昔日的盟友,甚至曾追随他的部下,最终都继续在乱世中沉浮,而他,却定格在了那个血色的清晨,成为历史长河中一抹壮烈的剪影。
今日回望,周西成或许只是旧时代的一粒尘埃,但在他短暂的一生里,他曾拼搏、挣扎、建设、抗争。
他的身影,虽已消失在滚滚尘烟之中,但在贵州的大地上,那些他曾修建的公路,那些曾被点亮的电灯,那些曾在课堂上朗朗读书的学子,或许仍隐约映照着他未曾熄灭的梦。
抗战期间,蒋介石来到贵阳视察,有人曾要求蒋拆除贵阳周西成铜像,遭到了蒋的训斥,并告诉相关人员如果路过桐梓,要去周西成祠拜揭,可见蒋还是承认周西成当年的努力的。
参考文献:
程昭星:周西成传略
罗泽仙:周西成之一生
朱崇演 何静梧:周西成在贵州的“新建设”
王同星:周西成事略
黄康迪:周西成主黔时之见闻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