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筋膜学说是近几年兴起的热门研究,中医经络作为我们传统医学的特色之一,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筋膜学中的筋膜线与中医经络有着惊人的相似。筋膜是覆盖在肌肉与肌腱周围表面的一层薄膜性结构,遍布全身。筋膜线即筋膜的走行,依据现代医学理论(解剖学)而形成。
中医上有:经脉十二者,伏行于 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即经络循行于皮肤与肌肉和骨骼之间的筋膜间隙,它依据中医理论而成。
虽然两者的理论不同,但同部位的筋膜线与经络有着绝大部分的重合,说明医学的目标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人,只是路径和表现形式不同。
今天这篇文章重点讲的是手臂前部的筋膜线及其经络—— 上肢前向筋膜线与手太阴肺经。
一、上肢前向筋膜线
(一)解剖
上肢前向筋膜线上的肌肉包括胸小肌、胸大肌、三角肌、肱肌、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鱼际肌和拇短屈肌等。
主要肌肉的功能及功能障碍
1.胸小肌
功能
胸小肌附着于肩胛骨喙突和第3~5肋骨,部分人群在肋骨附着于2~5肋骨,将肩胛骨束缚在胸廓,当外力作用于手臂时,胸小肌有助于稳定肩胛骨。
用手臂撑起身体时,胸小肌与前锯肌协同作用使肩胛骨紧贴胸廓。
胸小肌也是第二呼吸肌,可通过固定肩胛骨,上提第3~5肋,助胸廓扩张,增大胸腔容积。此功能需要与膈肌、肋间外肌等多块肌肉协同进行。
功能障碍
胸小肌紧张可造成圆肩,常见于在身体前方从事重复性活动的人,如长期伏案工作。
胸小肌紧张可牵拉肩胛骨前引,导致肩胛骨相对于胸廓前倾,进而导致肩背部肌肉受到牵拉损伤,如斜方肌下束。
胸小肌深面有臂丛神经通过,胸小肌紧张也可造成臂丛神经损伤,并出现神经损伤的症状(如手麻)。
2.三角肌
功能
三角肌在肩关节联合运动中有着重要作用。
三角肌包绕和支持肩关节,对稳定的肩部起着重要作用,所有纤维收缩时可外展肩关节。
肩外展时,三角肌收缩可使肱骨头上移。
三角肌前部肌纤维和胸大肌协同,能屈曲和内旋肩关节,后部肌纤维与背阔肌、大圆肌协同可以伸展肩关节。
功能障碍
当三角肌和肩袖肌力量失衡后,易出现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当三角肌前部肌纤维出现紧张缩短时,会 限制肩关节后伸。
3.肱肌
功能
肱肌主要与肱二头肌和肱桡肌一起屈肘,使手臂能做大范围快速运动。
肱二头肌和肱肌可最大限度提高关节功能并减少损伤。
功能障碍
急性或慢性肱肌过度使用,或肱肌短缩,损伤,可出现肘关节不能伸直。
肱肌损伤严重时会压迫桡神经,出现神经卡压症状。
4.肱二头肌
功能
肱二头肌可稳定肩关节。
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一起使臂内收,并在行走时使臂向前摆动。
功能障碍
肱二头肌长头腱在肱骨结节间沟内,有肱横韧带将其限制在沟内,因而活动时易受摩擦,出现损伤。
肱二头肌止点在桡骨粗隆,此处有一滑膜囊,反复摩擦后可出现病变。
肱二头肌腱膜出现病变可压迫下方的正中神经。
5.桡侧腕屈肌
功能
近固定时,使桡腕关节屈,参与手关节外展、辅助肘关节屈和前臂内旋。
功能障碍
桡侧腕屈肌损伤,可导致肘部、腕部疼痛、无力、屈曲受限和手外展受限。
6.拇短屈肌
功能
屈曲第1 指的掌指关节。
功能障碍
拇短屈肌损伤,可导致造成拇指疼痛、无力、活动受限。
(二)肌肉与筋膜的联属
1.拇指前屈运动是由拇长屈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拇短展肌完成;远端屈曲主要涉及第一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
2.大鱼际肌许多肌纤维附着在屈肌支持带,因此,前屈拇指会牵动该支持带;
3.桡侧屈腕主要是由桡侧腕屈肌等完成;桡侧腕屈肌与前臂筋膜相连,继而通过肱二头肌腱膜(内侧)和肱二头肌相连;屈曲涉及到的关节部位是腕前方桡侧;
4.屈肘是由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完成;肱二头肌通过腱膜和前臂内侧筋膜相连,肱肌和肱桡肌与外侧筋膜相连;
5.三角肌和胸肌部分肌纤维附着在臂筋膜;同时向上和颈部筋膜相连。
(三)筋膜线的整体功能
上肢前向筋膜线的整体功能是屈曲,包括屈曲肩关节、屈曲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和屈曲拇指。
此筋膜线到达末端主要是控制拇指,通过拇指可控制手部的角度及抓握能力,进而进行更多精细的活动。
(四)诊断、评估与治疗
1.问诊
职业,如果患者是手法康复师、医生,会经常用到拇指,拇指的使用与上肢前向筋膜线密切相关;
现病史,目前的症状特点、分布,发作时间,做了什么治疗,如何治疗会感觉症状缓解等,都有助于疾病的评估;
既往病史,手术、外伤、内脏疾病或者感染性疾病等,如果存在,会有皮肤瘢痕或肉眼不可见的瘢痕粘连,它们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导致疼痛、麻木等症状。
2.视诊
皮肤表面的色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病理性瘢痕;
姿势评估,是否存在拇指的异常屈曲;
肩胛骨前倾
如果患者存在肩胛骨前倾的异常姿态,可能提示前方胸小肌紧张,将肩胛骨拉的前倾;后方斜方肌下束和前锯肌等薄弱,降肩胛骨和稳定肩胛的作用减弱,导致肩胛骨前倾。
治疗:松解胸小肌,激活斜方肌下束和前锯肌。
拇指屈曲
如果患者有上半身的症状,比如头痛、颈痛、肩痛、肘关节疼痛。在与患者交流的时候,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拇指屈曲的姿势,如果有,常提示大鱼际与拇指末端处的筋膜、肌肉、神经等存在损伤。
3.动作测试
牵张
上肢内向筋膜线(后伸),看是否存在异常疼痛部位,比如肱二头肌处疼痛,提示此处筋膜点异常。可在此处的筋膜点进行治疗。
4.触诊
触诊症状部位,有压痛,存在病灶;
触诊症状部位,无压痛,可沿着相应的筋膜线进行触诊按压,看压痛点在何处,为病灶部位,这类似于中医上的阿是穴。
二、手太阴肺经
1.经络循行
体内的循行:
起于中焦腹膜间隙;
向下联络大肠;
向上通过食管裂孔,联属肺与纵膈之间的胸膜间隙;
然后通过腋下出于体表。
体表的循行:
上臂,行于肱二头肌与肱肌、喙肱肌之间的间隙,下行肘部;
前臂,沿着肱桡肌和桡侧腕屈肌之间的缝隙到腕;
手掌部,沿着大鱼际与第一掌骨之间的缝隙到拇指桡侧指甲角。
2.主治病症
此条经络的主治病症为咳嗽,气急,喘息,心烦,胸闷,上臂、前臂的内侧前缘酸痛或厥冷,或掌心发热。
当气盛有余时,可见肩背酸痛,感受风寒而汗出,伤风,小便频数,张口嘘气;而气虚不足时,则见肩背冷痛,气短,小便颜色异常。
三、筋膜点与腧穴
筋膜点是指皮肤交错,关节筋膜交错,肌肉筋膜交错,神经筋膜交错和骨膜筋膜交错的位置。
如果一条筋膜线上的软组织出现损伤,可通过刺激其相关的筋膜点来改善疼痛、麻木等症状。
经典的记载:腧穴是指人体组织衔接处,气血灌注与皮、脉、肉、筋、骨(五节)在体表下连接的特殊部位。腧穴所在的缝隙,包括缝隙中气血运行和代谢过程中的多种状态。
中医学讲,通过经络联系人体内部组织、器官、脏腑,反映它们的生理或病理变化,并能起到调节、恢复作用。
上肢前向筋膜线上的筋膜点与手太阴肺经上的腧穴的位置对应如下表
我们的线下课程,一直秉承“授人以渔”的理念, 让大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对诊疗有整体全面的认识,快速提升诊疗水平的同时,还能知道哪里不足,提升有方向,学习有方法。通过短时间付费线下课程学习,让自己提高的时间和精力成本都大大减少。
我们的课程系统的覆盖了人体疼痛的所有路径,学完我们的课程,会让你在疼痛和疑难杂症,诊疗领域脱颖而出,提升整体竞争力。
我们课程的承诺:支持试听,不满意,可退费。
下面的是关于课程大概详情,想提升的老师,联系工作人员,详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