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元九运”
是人类发展史的逻辑
作者:美国易经学会会长 段建华
起始于公元前2637年黄帝时期的,以每180年为一周期的“三元九运”,至今已经是第26轮三运九运中的下元九运了,即从2024年至2043年期间。
显然,在远古黄帝时期,也就是五千年左右之前,是以“口授言传向文字使用”的转折过渡期。
如果按中国有一万年文化史来说的话,那么“三元九运”早在文字出现之前的更漫长的口授言传中,经过很多以180年做为一“轮”的循环中,就被发现验证,并完善应用了。
当然也让这段以口授言传为主要传承办法的古先人们,世代受益和国泰民安了。
这些远古先人的幸福快乐,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是传说神话,始终让后人津津乐道。
在黄帝时期以后,也就是我们这些后人,用文字书写做为传承办法的,至今已经到了第26轮周而复始的三元九运中,近五仟年却没有发现有人去认真验证,当然更谈不上使用受益了。而淡忘忽视了。
可能这也是我们今天总觉得世界越来越乱,却又束手无策的原因。
在三元九运的180年循环中,不同的每一运特点,都有它的良机和危机,同时也有相应的对策。只要运用对策,把握良机,避免危机,何愁人类不能未雨绸缪,扬长避短,化险为夷,国泰民安呢?
譬如,在“内憂”期,不在内憂中用腦就在内憂中跌倒。
在“外患”期,不在外患中出擊就在外患中窒息。
在“災難”期,不在災難中換代就在災難中淘汰。
在“探索”期,不在探索中奮戰就在探索中完蛋。
在“鞏固”期,不在鞏固中做大就在鞏固中做罷。
在“傳承”期,不在傳承中自信就在傳承中迷信。
在“發展”期,不在發展中調控就在發展中失控。
在“壯大”期,不在壯大中舍得就在壯大中失色。
在“輝煌”期,不在輝煌中升華就在輝煌中消亡。
以“災難”期特点为例,这里的对策就是換代,即改朝换代,拨乱反正。所以,在人类发展史中的
在第13轮的灾难期中的公元前436年就是春秋与战国的交接。
在第14轮的灾难期中的公元前240年就是东周与秦朝的交接。
在第17轮的灾难期中的280年就是西晋与东晋的交接。
在第18轮的灾难期中的479年就是南北朝的交接。
在第22轮的灾难期中的1368年就是元朝与明朝的交接。
在第26轮的灾难期中的1911年就是清朝与民国的交接。
那未,为什么在更远的“夏商周”时期都是有五佰年以上的“长寿”,在早期的多轮“灾难”期都能打破“改朝换代”的“魔咒”?这就可能是用自身“拨乱反正”的换代,而化险为夷了。
加上,距离黄帝时期较近,没有淡忘忽略“三元九运”的规律,把握了每一运特点和相应对策,才得以趋吉避凶,长治久安。
反之,随着发展史的推进,越淡忘“三元九运”规律,“改朝换代”也就越频繁了。
因此,当务之急就是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