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王丁丁:赖昌星红楼王牌女公关,出卖色相腐蚀官员,扩大商业版图
古凌

远华集团靠走私起家,公关部却是它最隐秘的武器——用美色和手段腐蚀官员,铺平非法生意的路。

王丁丁就是其中一员,加入后她发现,自己的新工作不是弹琴迎宾,而是出卖自己去换取集团的利益。她曾试图逃跑,却被拦下,得知个人信息和家人资料早已被掌控,只能硬着头皮留下。

从那时起,她被推上了一条不归路,成了赖昌星手中最锋利的王牌。

在远华案爆发、赖昌星出逃的1999年,这个红楼女公关突然消失,留下无数疑问。她是随赖昌星逃往海外,还是被秘密藏起来了?

公关部的角色

1995年,厦门远华集团总部大楼里迎来了一位特别的新人——王丁丁。

她是厦门大学的校花,身材高挑,气质出众。那天,她站在集团创始人赖昌星的办公室里,赖昌星坐在办公桌后,手里翻着她的档案,直接拍板把她安排进了刚成立的公关部。

远华集团是个靠走私起家的企业,业务涉及油品、汽车等多个领域,而公关部可不是表面上那种接待客户、组织活动的简单部门。

公关部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各种方式,跟政府官员、关键人物拉上关系,确保走私货物能顺畅通关,不被海关查到。

王丁丁刚进公司时,对这份工作的具体内容还一无所知。她以为自己可能是负责一些对外联络、安排会议之类的事务,毕竟她有大学学历,又有艺术特长,应该能派上用场。

没过多久,她就察觉到事情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公关部的日常工作远比她预想的要复杂得多,甚至有些黑暗。

那些跟她一起工作的女同事,经常被要求陪客户吃饭、喝酒,甚至参加一些私密场合的活动。

她们穿着精心挑选的礼服,佩戴昂贵的首饰,出入各种高档场所,表面上风光无限,可实际上却是在为集团的走私生意铺路。

王丁丁慢慢明白了,公关部就是远华集团用来打通关系、掩护非法业务的工具。

意识到这一点后,王丁丁坐不住了。有一天,她悄悄收拾好自己的背包,打算偷偷离开。

她穿着一件不起眼的灰色外套,低着头,快步走向大楼的出口。当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楼里的灯光昏暗,走廊里几乎看不到人影,眼看着大门就在几十米外。

她还没来得及迈出最后几步,就被一个身影挡住了去路。

那是公关部的监管人李姐,四十多岁、眼神锐利,身后还跟着几个穿黑西装的男人。

李姐告诉王丁丁,远华集团早就把所有公关人员的个人信息,甚至她们家人的详细资料,都录进了公司的数据库。

不仅如此,厦门的电信局里还有集团的线人,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从那以后,王丁丁只能硬着头皮留下来,继续在公关部工作。

“公关行动”

1996年3月,远华集团的走私油轮“海鹰号”载着价值1.2亿元的油品,驶向深圳大鹏湾海域。这艘船是远华集团走私生意的重要一环,船上装满了从海外低价买入的成品油,准备在国内高价卖出赚取暴利。

这天晚上,海关的缉私艇突然冒了出来,带着强烈的探照灯直接锁定了“海鹰号”,船上的船员一下子慌了手脚。

消息很快传到了厦门,赖昌星当时正待在悦华酒店的总统套房里,接到电话后他没多犹豫,立刻拿起座机拨通了一条专线,语气急促地安排了接下来的行动。

四小时后,王丁丁已经从厦门赶到了北京,出现在某部委的招待所。

她顶着一头赫本式的发髻,身上穿着特制的手工刺绣旗袍,手里还提着一个装满全套翡翠首饰的礼盒,直接敲开了公安部副部长李纪周的房门。

这次拜访可不是普通的礼尚往来,而是远华集团精心策划的一场“公关行动”。

接下来的36小时,王丁丁留在了招待所,跟李纪周进行了长时间的接触。没过多久,海关总署就下发了一份特批的通关文件,“海鹰号”顺利脱困,1.2亿元的货值保住了,远华集团躲过了一场大危机。

同一年,王丁丁还接到了另一个任务,这次的目标是厦门海关关长杨前线。

杨前线是个喜欢古董字画的人,王丁丁特意挑了一幅明代仇英的《汉宫春晓图》摹本作为他的生日礼物。

这幅画可不简单,画轴的夹层里藏着一枚微型摄像机,能偷偷录下杨前线办公室里的一切。

远华集团通过这枚摄像机,拿到了杨前线的不少机密信息,甚至还搞到了海关电子系统的后台权限。从那之后,他们开始篡改数据库,把走私油品的记录改得天衣无缝。

接下来的18个月里,远华集团靠着这个手段,顺利走私了超过270万吨的油品,赚得盆满钵满。这两次行动的成功,让王丁丁在远华集团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她的“公关能力”也成了赖昌星手里的一张王牌。

频繁活动

到了1997年初,王丁丁的日程表变得更加满当当,她的公关任务也升级了。

每周的星期二、星期四和星期六晚上,她都得去厦门湖滨南路的一处秘密公寓,跟厦门船管科科长吴某见面。

这个公寓是远华集团专门用来接待重要人物的地方,吴某负责监管港口的船只进出,是远华走私链条上绕不过去的一环。

王丁丁的任务就是稳住他,让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集团的走私船只放水。

到了每周的星期三和星期五,她就得坐上飞往北京的航班,去找李纪周。她在北京的行程更加低调,通常都是在高档酒店的套房里跟李纪周待上整整一天,确保他在更高层面上继续为远华集团提供保护。

这种一周五天、两头跑的精密安排整整持续了九个月,远华集团的走私活动在这段时间里几乎没遇到什么大麻烦,货物一批接一批地运进来,利润滚滚而来。

1997年11月,事情突然起了变化。

开元外贸集团的一起走私案东窗事发,他们有1万吨毛豆油被海关查了个正着,海关总署决定对厦门海关展开突击检查。

这下远华集团内部也炸开了锅,因为他们的走私网络跟厦门海关关系太深,一旦查得太细,保不齐就会把自己牵连进去。

检查开始前夕,王丁丁通过她在海关和政府的关系网,提前三个小时得到了风声。她立刻联系了赖昌星,两人商量后决定不能让正在海上的12艘走私船冒险靠岸。

赖昌星当场拍板,把这些船的航向改到天津港,王丁丁负责具体指挥。她通过电话和电报,一艘一艘地通知船长调整路线,还安排好了天津港的接货人。

这批货总值1.98亿元,全是远华集团的命根子,不能有半点闪失。最终,这12艘船顺利抵达渤海湾,货物在天津港完成了交割,海关的检查完全扑了个空。

离岸公司

1998年,王丁丁的工作重心从厦门移到了香港,她被派到香港中环,负责开设一家离岸公司。

这家公司挂着贸易公司的牌子,实际上却是远华集团用来洗钱和转移资产的工具。王丁丁到香港没多久,就开始忙着把这家公司的业务运转起来。

她利用自己在厦门积累的人脉和经验,迅速跟香港本地的银行、律师事务所搭上了线,把公司的账户和文件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短短三个月,这家离岸公司就流转了14亿元的资金,这些钱可不是小数目,全是从远华集团走私生意里赚来的黑钱。为了掩人耳目,她把这笔钱拿去买了太平山上好几栋豪宅,还在瑞士银行开了好几个保险箱。

这些资产的登记人不是她自己,而是周兵。

周兵是王丁丁一手带出来的“接班人”,一个来自江南的女子,跟厦门海关关长杨前线关系不一般,甚至为杨前线生过一个私生子。

王丁丁选周兵来接手这些资产,一方面是因为周兵跟杨前线的特殊关系能给远华集团多一层保护,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分散风险,让自己不直接暴露在明面上。

除了管钱,王丁丁还经常跑去启德机场的贵宾室,跟某航空公司的负责人碰面。她每次去都带着一堆资料和计划,商谈的主要内容是确保远华集团的走私货机能拿到航线特权。

她跟航空公司谈妥了条件后,远华集团的走私货机开始频繁起降,把一箱箱非法货物运进来,再通过其他渠道分销出去。

远华案的调查

1999年4月20日,中央纪委的“四二〇专案组”突然杀到了厦门,正式拉开了对远华特大走私案调查的大幕。远华集团的走私网络本来就盘根错节,涉及油品、汽车、电子产品等好几个领域,金额高达数百亿元。

集团的很多秘密都藏不住。赖昌星坐不住了。他作为远华集团的头号人物,眼看风声越来越紧,赶紧收拾东西跑路,直接逃到了海外。

他的出逃让调查变得更复杂,也让远华集团内部人心惶惶。

王丁丁作为公关部的核心人物,也在调查开始后不久就没了踪影,她的去向一下子成了个谜。有人说她可能跟赖昌星一起跑到了国外,毕竟她手里攥着集团太多机密,赖昌星不可能把她丢下不管。

还有人猜她被国内的某个部门秘密保护了起来,因为她知道的那些官员名单和交易细节,对调查来说价值太大了。

不过,这些说法都没个准信,到现在也没人能确认她到底去了哪儿。“远华案”后来成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大的走私案之一,牵扯进来的官员从地方到中央有好几百人,涉案金额更是惊人。


[1]方菲.厦门远华案:“红楼”见证特大走私案[J].方圆,2019,0(18):70-71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