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朝方二号人物惊天叛逃,上千武警及装甲车严防死守,阻止事态激化
古凌

在朝鲜半岛的政治舞台上,能够位居第二把交椅的人物寥寥无几。

黄长烨就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位,他的经历堪称传奇:从一个普通的平安南道学子,到成为朝鲜最高人民会议议长,再到轰动世界的叛逃事件主角,他的人生如同一部充满戏剧性的政治传记。

显赫权势终成空

1923年,黄长烨出生在平安南道江东郡。年少的黄长烨却凭借着过人的才智,在学业上展现出非凡的天赋。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这为他日后的仕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朝鲜战争结束后,黄长烨获得了前往莫斯科留学的宝贵机会。在莫斯科大学期间,他专攻哲学,获得了博士学位,还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这段留学经历让他对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他日后参与构建朝鲜主体思想提供了理论支撑。

回国后,黄长烨被任命为金日成综合大学教授。作为朝鲜最高学府的重要教师,他培养了大批政治精英,其中最重要的学生就是后来成为朝鲜最高领导人的金正日。

这段师生情谊在当时看来是黄长烨通往权力巅峰的重要垫脚石,但历史的发展往往充满戏剧性。

在担任大学教授期间,黄长烨展现出了卓越的理论功底。他参与整理和阐释金日成的主体思想,为这一思想体系的理论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他后来在回忆录中透露,主体思想的许多核心观点都是由他提出和完善的。这种贡献使他被誉为"主体思想工程师",在朝鲜意识形态领域享有崇高威望。

随着在理论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黄长烨的政治地位也节节攀升。他先后担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书记、最高人民会议议长等要职,负责意识形态和对外联络等重要工作。

在朝鲜,他的地位仅次于金正日,是当之无愧的"二号人物"。

随着金正日全面执掌朝鲜政权,黄长烨对国家的发展道路和执政理念逐渐产生了质疑。他目睹了邻国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就,也看到了韩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这些都让他开始反思朝鲜的发展道路。

黄长烨在莫斯科访问时,一次不经意的发言暴露了他对主体思想来源的不同见解,这引起了金正日的极大不满。

加之他在日本寻求粮食援助任务失败,种种因素叠加,让这位位居权力巅峰的高官开始了他人生最重大的转折。

惊世叛逃震东亚

1997年2月,朝鲜最高人民会议议长黄长烨和他的副手金德弘,以购买生活用品为由,在韩国驻北京总领事馆附近的一家百货商店内徘徊。

他们的真实目的,是与韩国情报部门国情院的特工会面,商讨叛逃事宜。

朝鲜驻华使馆的工作人员正在为黄长烨准备生日庆祝活动时,黄长烨已经搭乘出租车,直奔韩国驻华大使馆。

上午11点,当黄长烨和金德弘进入大使馆的那一刻,一场外交风暴在东亚三国之间骤然爆发。

消息传开后,朝鲜方面的反应异常激烈。他们立即调动了上千名在华留学生,在韩国大使馆外进行抗议。同时,近百名朝鲜特工也渗透进北京,企图通过各种手段暗杀这位"叛徒"。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中国政府派出了一千多名武警和装甲车,在韩国大使馆周边构筑起了一道密不透风的安全防线。

据后来等信息披露,早这场叛逃在黄长烨访问日本期间,韩国情报部门就已经与他取得了秘密联系。由于当时没有从日本直飞平壤的航班,他必须经由北京中转,这给了他逃脱的最佳时机。

中国政府在处理这一敏感事件时表现出了大国的智慧和担当。

一方面,他们严格遵守国际法和外交惯例,确保韩国使馆的外交豁免权不受侵犯;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朝鲜特工的暗杀行动在中国境内展开,以免引发更大的外交危机。

武警部队在大使馆周边昼夜巡逻,每一个可疑人物都会受到严密监视。

装甲车则在街道上来回穿梭,震慑着那些可能潜伏的朝鲜特工。这种高强度的安保措施持续了数周之久,期间发生过多起朝鲜特工企图接近使馆的未遂事件。

经过两个月的艰难谈判,各方最终达成一致:让黄长烨经由第三国菲律宾转往韩国。

这个方案既照顾到了朝鲜的颜面,也确保了黄长烨的人身安全,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在中国境内发生不可控的局势。

这起叛逃事件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金正日在得知消息后非常震怒,韩国媒体报道说“黄长烨成为了朝鲜头号暗杀目标”。

对韩国来说,这次成功策反朝鲜二号人物的政治影响,堪比击败朝鲜十个师的军事胜利。

生死悬念

1997年4月20日,黄长烨和金德弘二人乘坐专机从菲律宾出发,上午时分起飞,下午便抵达了最终的目的地——韩国首尔。

他受到时任韩国总统金泳三的接见,韩国政府对他的支持显然为他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黄长烨的声音在韩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金泳三卸任后,2003年,他再次与金泳三会面,分享了更多关于朝鲜体制内的细节。

2000年,他解除审查后,公开发表演讲,分享自己对朝鲜政权的独到见解。他的观点和揭示朝鲜鲜为人知的政治内幕让他迅速成为一个颇具话语权的人物。

在1998年到2003年之间,黄长烨先后举办了超过300场非公开的报告会,并接受了40多次国内外媒体的采访。

他的著作也接连不断,短短几年时间内,他就撰写了17本书。

2003年12月,黄长烨在解除特别保护后,得到了韩国卢武铉政府的批准,得以应邀访问美国。

这次访美之行意义深远,他与美国政府高层官员举行了多次重要会晤,其中包括与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凯利、负责军控问题的副国务卿博尔顿的首席顾问弗雷兹等官员以及美国国会的有关人士进行了深入交流。

这些会谈不仅促进了黄长烨与美国政治圈的联系,也进一步强化了他作为朝鲜问题专家的地位。

2010年10月10日,当值的特勤人员发现,习惯每天上午九点半准时在二楼客厅品茶看书的黄长烨,反常地未曾出现。

直到接近中午,担心其安危的警卫破门而入,在浴室中发现了黄长烨的遗体。

浴缸中的水仍然温热,黄长烨赤身半坐其中,看起来就像是在进行平常的沐浴。房间内没有打斗痕迹,监控录像也没有记录到任何可疑人员的出入。

这位曾经的朝鲜"二号人物",就这样离世。

在黄长烨离世后不到一小时,平壤城内正在举行一场声势浩大的阅兵仪式。这个时间点的巧合,让许多人不禁产生联想:究竟是上天开的玩笑,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行动?

韩国警方在进行详细调查后,倾向于认定这是一起自然死亡事件。

他们的理由是:黄长烨的住所有二十四小时警卫保护,住宅内外都安装了严密的监控系统,任何外来人员都不可能在不惊动警卫的情况下进入。

况且,他的生活起居一直有专人照料,如果有任何异常情况,这些工作人员都会第一时间发现。

这个官方结论并未平息外界的质疑。有分析人士指出,以朝鲜特工的专业水平,完全有可能找到绕过安保系统的方法。

何况在此前的2010年1月,就已经有朝鲜特工假扮"脱北者"潜入韩国,企图刺杀黄长烨的先例。虽然那次暗杀行动被韩国情报部门及时破获,但这说明朝鲜方面从未放弃过对黄长烨的追杀。

黄长烨的死可能涉及多方势力的博弈。在他叛逃后的13年里,美国一直希望将其培养成未来朝鲜政权更迭时的重要人选。

而黄长烨本人,在经历了家人惨死、颠沛流离的人生后,或许也对这种政治角色感到厌倦。时至今日,黄长烨的死因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1、与黄长燁的对话 DAILY NK

2、朝鲜叛逃高官黄长烨去世 BBC NEWS中文 2010年10月10日

3、《黄长烨回忆录》书评:从忠于暴君的吹鼓手到拥抱自由的悔悟者 議報 Sep 14, 2024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