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到《哪吒之魔童闹海》里的“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这乾坤”,这个顶着烟熏妆、双手插兜的3岁小孩哪吒彻底点燃了中国电影市场,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奇迹——首部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10名的唯一一部亚洲电影、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冠军。

哪吒火了,饺子导演也火了,而关于电影的讨论,更是从没停过。
其中,有一个问题被反复提起:为什么《西游记》里有哪吒,而《哪吒》里却没有孙悟空?
要知道,在动画片《大闹天宫》和86版《西游记》(杨洁执导)第3集(注:大闹天宫时有哪吒出现)、2010版《西游记》(程力栋执导)第3集中,可都是有“哪吒大战孙悟空”的场面或片段的。

86版《西游记》画面
同样,在《西游记》原著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中,哪吒也曾随父亲托塔天王李靖一起奉玉帝之命率十万天兵前去捉拿孙悟空。原文如下:
这大圣一条棒,抵住了四大天神与李托塔、哪吒太子,俱在半空中。杀够多时,大圣见天色将晚,即拔毫毛一把,丢在口中,嚼碎了,喷将出去,叫声:“变!”就变了千百个大圣,都使的是金箍棒,打退了哪吒太子,战败了五个天王。
此外,很多80后、90后可能都还记得,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哪吒》系列连环画中,第十二册就是《大战孙悟空》!

由此可见,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孙悟空和哪吒是有过交集、并且有过交手记录的。
那么,为什么在饺子导演的国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却连孙悟空的影子都没见到呢?
今天,历史妞就和大家来聊聊这个话题。
1、哪吒和孙悟空,本来就不是一个“朋友圈”
首先,从神话背景来看,哪吒和孙悟空虽然都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但他们所处的“朋友圈”完全不同。
哪吒的故事主要源自《封神演义》,背景设定在商周时期。他是陈塘关总兵李靖的三儿子,天生神力,后来因斩杀龙王三太子惹下大祸,最终在太乙真人的帮助下重塑肉身,成为天庭的重要神将。

而孙悟空的故事则出自《西游记》,背景设定在唐朝。他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的一块仙石所化,曾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得观音菩萨指点,一路护送从东土大唐来的唐僧赴西天取经,才最终修成正果。

简单来说:哪吒是“封神宇宙”的重要人物——灵珠(魔丸)转世,脚踩风火轮、手持火尖枪,三头六臂的小英雄;而孙悟空是“西游宇宙”的顶流——仙石所化,腾云驾雾、火眼金睛,七十二般变化的齐天大圣。虽然他们都是神话界的“顶流明星”,但一个活跃在商周时期,一个活跃在唐朝,时间线差了上千年。硬要把他们凑在一起,难免会让人觉得“串戏”,毕竟,哪吒闹海的时候孙悟空还没“出生”!
是的,“3岁小孩”哪吒年龄要比孙悟空大得多!换句话说:跟哪吒比起来,孙悟空才是真正的小孩。
而这一点,恰恰能解释得通为什么《西游记》里有哪吒了——因为孙悟空刚出道大闹天宫的时候,哪吒已经成仙封神,出现在《西游记》中再正常不过了。
而反过来,哪吒3岁刚出道的时候,孙悟空是绝对不可能在场的!所以,如果《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哪吒之魔童闹海》里出现了孙悟空,反而会成为一个“硬伤”!但是,饺子导演很聪明,他没有犯这个低级错误。
2、创作逻辑:IP不能乱炖
哪吒和孙悟空都是神话世界里的“顶流明星”,仅从市场角度来看,如果哪吒和孙悟空合体,票房号召力或许会更高。
但是,如果强行把孙悟空加入哪吒的故事中,不可避免地会分散主线剧情,并且会导致故事变得冗长拖沓,搞不好会沦为注水大戏。
另外,在某种程度上,哪吒和孙悟空的性格相似,都是叛逆、自由的象征,如果同时出现,难免会让观众觉得“重复”!

因此,从创作的角度考量,尽管将哪吒、孙悟空这两个IP放在同一部电影中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但为了不影响影片的整体效果,必须聚焦主线、聚焦哪吒。从《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来看,这确实是一个更加明智的选择!
基于以上2点,大家在饺子导演的国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看不到孙悟空的影子就在情理之中了!
总之,从故事背景、创作考量的角度来看,饺子导演的选择无疑是明智的。当然,我们也期待看到饺子导演用更合理、更巧妙的方式让哪吒和孙悟空在银幕上相遇!

最后,问题来了:你希望哪吒和孙悟空同框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