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情即是佛,烦恼即是菩提。"
禅宗初祖达摩祖师有一句著名的开示。在《达摩血脉论》中记载,有人不解其意,问他为何说情能成佛。
达摩却说,能被情所困而觉醒的人,要么是宿世慧根深厚之人,要么就是命里带华盖的大根器。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话说在少林寺闭关期间,达摩祖师每日面壁打坐。
一日,来了一个年轻的僧人,名叫慧可。他在雪地里跪了整整七天七夜,最后甚至断臂求法,这才打动了达摩。
达摩问他:"你为何如此求法?"
慧可说:"我心不安。"
达摩说:"把你的心拿来,我为你安。"
慧可想了很久说:"我找不到我的心。"
达摩说:"我已经为你安心了。"
就这样,慧可开悟了。这个故事广为流传,人们都知道慧可是如何用断臂的决心感动达摩。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慧可之前,还有一个人也曾经让达摩动容。

这个人叫明远,是洛阳城里一个富商的儿子。
他从小聪明过人,但为情所困。他爱上了一个名叫玉儿的歌姬,可是他的父亲却要他娶同为富商的女儿。
明远不愿违背父命,但又割舍不下对玉儿的感情。他整日茶饭不思,形容憔悴。
有一天,他听说山里来了一位从西天来的高僧,能解世间一切烦恼,就决定去求见。
明远来到少林寺,见到了正在面壁的达摩。他把自己的烦恼说了出来:"大师,我该如何放下这份感情?"
达摩继续面壁,淡淡地说:"你为何要放下?"
明远愣住了:"不是说修行就要放下一切吗?"
达摩转过身来:"你可知道,情能成佛,烦恼即是菩提?"

明远更困惑了:"这是什么意思?"
达摩说:"你现在的烦恼,就是因为执着于放下与不放下。放下本身又何尝不是一种执着?"
明远若有所思:"那我该怎么办?"
达摩说:"随心而行,但要明白,任何的感受都是暂时的。快乐也好,痛苦也罢,都如同流水一般。不要抗拒,也不要执着。"
明远听了这话,心里有些明白,但还是不太懂。他问:"大师,难道说遇到情劫是一件好事吗?"
达摩看着他说:"能被情劫唤醒的,要么有深厚的慧根,要么便是华盖之人。你可知道这是......."
达摩继续说:"所谓华盖,是指命中注定要经历大起大落的人。这样的人,表面看似多灾多难,实则是因为他们有着特殊的使命。他们通过经历痛苦来成长,通过体验情劫来觉醒。"
明远问:"那深厚的慧根又是什么意思?"
达摩说:"慧根深厚的人,能从情劫中看到真理。就像莲花从淤泥中长出来一样,他们能从烦恼中见到菩提的光明。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达摩又说:"你知道为什么我说情能成佛吗?因为情能让人看到自己的执着。当你看清楚了执着,就等于看到了解脱的路。就像你现在,正是因为情的困扰,才来寻求解脱之道。"

明远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大师的意思是说,我们不应该逃避情感,而是要从中学习?"
达摩点头:"正是如此。在《楞伽经》中说:'如来藏为无始虚妄恶习所熏,名为识藏。'意思是说,我们的烦恼本身就包含着觉悟的种子。"
明远又问:"那该如何从烦恼中见到觉悟?"
达摩说:"观察你的心。当你感到痛苦时,不要急着逃避,而是要观察这个痛苦从何而来。你会发现,痛苦来自于执着。当你能够看清这一点,执着自然就会减轻。"
达摩接着说:"《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现在的烦恼,看似是情的困扰,实则是执着的显现。如果你能看破这一点,就能明白情的本质。"
明远若有所思:"那我回去后,该如何面对这份感情?"

达摩说:"不要刻意追求,也不要刻意放下。随顺因缘,保持觉知。当你能够以平常心看待一切时,自然就能超越情与无情的对立。"
这番话让明远豁然开朗。他回到洛阳后,既没有违背父命,也没有完全放弃对玉儿的感情。他学会了用平常心看待一切,反而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明白了佛法的真谛。
后来,明远成为了一位在家居士,广修善行。他常说:"正是因为经历了情的困扰,我才真正明白了佛法的意义。"
达摩祖师的这番开示,为后世留下了重要的启示。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宗密大师也说:"情即是佛,烦恼无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不应该否定或逃避情感,而是要从中领悟真理。

就像《维摩诘经》中说的:"不断烦恼而入涅槃。"真正的修行,不是要断绝一切情感,而是要在情感中保持觉知,从烦恼中见到菩提。
达摩祖师的这个教导,打破了人们对修行的误解。很多人以为修行就是要断绝一切情感,其实不然。真正的修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觉察自己的心,明白情感的本质,最终达到超越。
正如《坛经》中所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我们不需要逃避世间的情感,而是要在其中觉醒。这才是达摩祖师所说的"情即是佛"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