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5日,中央有关部门公开通报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其中之一是甘肃省天水市盲目举债上马“有轨电车”项目造成巨大资金浪费。

中国有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是盈利的吗?答案是没有,所有城市的轨道交通都靠政府补贴。
天水有轨电车采用PPP模式建设,各投资方如下:
天水有轨电车项目各投资方占比以二期工程为例,在天水通号有轨电车有限责任公司中体现如下:
- 天水市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建设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35%。
- 通号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5.5%。
-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8%。
-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
- 通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0.2%。
- 通号轨道车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0.1%。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0.1%。
-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0.1%。
既然能招揽到央企参与基础建设为什么不建设呢?这种机会失去就没有了,而一些天水和甘肃人对此既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而是跟风对比冷嘲热讽,好像不建设有轨电车,他们就能分钱似的。
再看看中国轨道交通亏损前列的城市
目前暂无确切的中国各城市轨道交通统一亏损比数据,但可从以下各城市亏损情况大致了解其亏损程度:
北京:2023年扣除政府补贴253.4亿元后,亏损229.4亿元,是亏损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
杭州:亏损额达87.55亿元,因房地产市场降温,土地开发等收入减少,票价收入低,难以覆盖成本。
重庆:亏损85.09亿元,因地形复杂,建设难度大、成本高,运营线路增加使成本上升,收入难以平衡。
成都:亏损55.39亿元,建设规模扩大致运营成本增加,虽客流量较大,但票价收入有限,其他收入不足以弥补亏损。
南京:亏损47.6亿元,建设和运营成本高,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土地开发等收入减少,票务收入增长慢。
青岛:亏损61.45亿元,成本费用增加,营业收入基本不变,导致亏损。
郑州:亏损74.61亿元,拆迁成本高,增加了建设成本,进而导致亏损。
西安:亏损37.84亿元,票价较低,票务收入不高,难以覆盖成本。
宁波:亏损56.7亿元,客流量较低,收入难以回本。
广州:亏损4.56亿元,虽票务收入较高,但运营成本也高,仍存在亏损。
大城市亏损没人批评,还一股脑的攀比地铁通营里程,西北五线小城建个有轨电车就招来官媒带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