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特湾海战的“杂交”战列舰

1944年的日本海军“伊势”号


在莱特湾的日本海军“伊势”号

1943年正在试航的日本海军“日向”号
1941年12月10日,日本陆基飞机击沉了英国主力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这让日本海军意识到,战列舰在面对敌方飞机时无法独立作战,需要友军的空中支援来保护它们。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中,日本损失了四艘航空母舰,这严重限制了日本海军提供空中掩护的能力,于是他们开始寻求其他替代方案。
在战争初期,曾有人提议将一艘或多艘战列舰改装成航空母舰,但遭到了否决,不过中途岛海战后,这些提议又被重新提了出来。更为复杂的改装计划因费用过高,尤其是时间紧迫而被否决,最终日本海军决定拆除后部的一对炮塔,代之以一个飞行甲板,该飞行甲板配备两部弹射器,用于起飞水上飞机。“伊势”级战舰被选中进行改装,因为“日向”号在5月初第5号炮塔发生了爆炸,该炮塔几乎被完全摧毁,而且它们的6号炮塔无法提升到日本海军预期的远程作战所需的最大仰角+43度。一旦前两艘改装完成,“扶桑”级战舰也计划进行同样的改装。
1944年10月20日,在护航航母的飞机进行了初步打击以及战列舰的炮击之后,登陆行动按时展开并取得了圆满成功。21日,塔克洛班和杜拉格机场被占领,不过这两个机场都被严重水淹,几乎无法使用。到23日,已有132400名士兵和20万吨物资上岸。24日,克鲁格在莱特岛设立了他的指挥所,麦克阿瑟也在次日设立了自己的指挥所。
第七舰队仅遭受了轻微的伤亡,作为其成功的代价。10月19日,驱逐舰“罗斯”号触碰到两枚水雷,但它却是整个战争中唯一一艘在这种双重不幸中幸存下来的驱逐舰。20日下午,一架鱼雷轰炸机严重损坏了轻巡洋舰“火奴鲁鲁”号。21日清晨,一架轰炸机显然是故意撞向了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澳大利亚”号重巡洋舰,这艘重巡洋舰是第七舰队行动的老手。和“火奴鲁鲁”号一样,“澳大利亚”号也不得不退出战斗区域。24日,两艘护航航母撤离,去接收补充的飞机。然而,这些事件都没有对第七舰队掩护和支援登陆部队的能力产生实质性影响。
第七舰队反过来得到了哈尔西强大的第三舰队的掩护和支援,第三舰队当时已在菲律宾以东海域就位。但此时第三舰队的实力不如对台湾进行打击时那么强大,因为在10月22日晚上,哈尔西已调走了他的四个特混大队之一,让其进行休整和补给。不幸的是,他挑选的是副海军上将约翰·麦凯恩指挥的特混大队,这是四个特混大队中最强的一支,包括舰队航母“黄蜂”号、“大黄蜂”号和“汉考克”号,以及轻型航母“蒙特雷”号和“科本斯”号。当收到关于日本军舰行动的首批报告时,他也没有召回这支特混大队。
即使没有麦凯恩的特混大队,第三舰队仍拥有舰队航母“列克星敦”号(米切尔的旗舰)、“埃塞克斯”号、“无畏”号、“富兰克林”号和老舰“企业”号,轻型航母“普林斯顿”号、“兰利”号、“独立”号、“卡伯特”号、“圣哈辛托”号和“贝劳森林”号,六艘战列舰,两艘重巡洋舰,七艘轻巡洋舰和四十四艘驱逐舰。尽管每艘军舰上的战机数量各不相同,但平均而言,五艘大型航母各搭载三十架“地狱俯冲者”俯冲轰炸机、十八架“复仇者”鱼雷轰炸机和四十二架“地狱猫”战斗机,而六艘轻型航母各搭载九架“复仇者”鱼雷轰炸机和二十二架“地狱猫”战斗机。这些资源足以让哈尔西独自应对日本可能派出参战的任何一支舰队。
然而,实际上,美国人的处境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乐观。指挥系统存在一个根本性的弱点,即金凯德受麦克阿瑟指挥,而哈尔西则听从珍珠港的尼米兹上将的命令。结果导致第三舰队和第七舰队之间缺乏联络。更糟糕的是,事实证明,哈尔西接到的指令不仅要求他保护滩头阵地,还要消灭任何出现的敌军部队。哈尔西生性好斗,且对敌人极度轻视,他认为这意味着他可以将保护滩头阵地视为次要任务,尽管尼米兹和麦克阿瑟都明确表示反对,他仍坚持自己的观点。
哈尔西急于采取行动还产生了另一个不良影响。他直接向他的特混大队指挥官下达命令,绕过了他的主要下属米切尔海军中将。正如莫里森教授在其关于这场战役的著作《莱特岛:1944年6月 - 1945年1月》中所述,米切尔“在他心爱的太平洋舰队快速航母部队中,几乎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乘客”。这非常不幸,因为米切尔丰富得多的作战经验,很可能会避免在即将到来的冲突中困扰美国人的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错误。
然而,与丰田副海军大将所面临的焦虑相比,美国人的任何困难都显得微不足道。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小泽海军中将的航母部队目前驻扎在日本本土水域,实力极其薄弱。自菲律宾海海战以来,又有三艘排水量约17000吨的舰队航母“天城”号、“云龙”号和“葛城”号加入其中,但不幸的是,这些航母毫无价值,因为没有经过训练的飞行员来操纵它们的飞机。日本还对两艘战列舰“日向”号和“伊势”号进行了改装,拆除了后部的火炮,代之以飞行甲板、机库和升降机。原本计划每艘战舰搭载二十二架水上飞机,这些水上飞机将通过弹射器起飞,随后降落在海面上,再由起重机吊回舰上。然而,所需的特殊水上飞机从未到位,而且即使有飞机,也没有飞行员来驾驶它们。
尽管如此,日本帝国海军参与莱特岛之战是必然的。正如丰田直截了当地所说:“以失去菲律宾为代价来保存舰队是没有意义的。” 由于他的航母无法指望拯救莱特岛,丰田的计划(乐观地命名为“捷号”行动,“捷”这个词意为“胜利”)的核心是用他舰队的重炮部队,特别是“大和”号和“武藏”号战列舰,来攻击莱特湾。这两艘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超过64000吨,满载排水量近72000吨,装备了世界上最大的舰炮,九门18.1英寸口径的火炮,安装在三座三联装炮塔中,两座在前,一座在后。这些战舰,以及实际上由栗田海军中将指挥的日本大部分水面舰艇,此前都驻扎在新加坡附近,以便靠近燃料供应地。但在10月18日,它们前往了婆罗洲的文莱湾。在这里,它们进行了加油。10月22日上午8点,栗田率领他的大部分舰艇再次出发——前往莱特湾。
为了简便起见,这支舰队可以被称为日本的中央部队,它由“大和”号、“武藏”号、三艘较小的战列舰“长门”号、“金刚”号和“榛名”号、十艘重巡洋舰、两艘轻巡洋舰和十五艘驱逐舰组成。栗田的任务是先在菲律宾最西端的巴拉望岛以西航行,然后转向东,从民都洛岛以南通过,穿越锡布延海,穿过吕宋岛和萨马岛之间的圣贝纳迪诺海峡,最后沿着萨马岛的东海岸向南航行,从北面攻击莱特湾。
栗田出发七小时后,西村祥治海军中将也离开了文莱,他的航行距离较短。美国人将其称为南方部队的先遣队,包括“山城”号和“扶桑”号战列舰、“最上”号重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它将从巴拉望岛以南进入苏禄海,在棉兰老岛以北航行,然后突然向北转向,进入莱特岛和迪纳加特小岛之间的苏里高海峡,从南面攻击莱特湾。
为了增援西村,南方部队的后续部队,包括“那智”号和“足柄”号重巡洋舰、“阿武隈”号轻巡洋舰和另外四艘驱逐舰,从冲绳出发,在进入苏禄海之前,先在吕宋岛和民都洛岛以西航行。然而,志摩只是在最后一刻才被派去支援西村,而且他对西村的计划一无所知。因此,作为资历较深的军官,他并不想加入先遣部队,因为那样他就必须接管指挥权;相反,他与先遣部队保持着至少40英里的距离跟随其后。
如果这些舰艇中有相当一部分抵达莱特湾,美国人将遭受重大灾难。尽管到10月25日日本舰艇计划到达时,大部分运输船已经离开,但堆满了食物、弹药和其他装备的登陆海滩,对于日本的大口径火炮来说,将是一个绝佳的目标。陆军指挥官的临时总部,包括麦克阿瑟的总部,也会是如此;所有这些,就像那些物资一样,都在海湾内舰艇的轻易射程之内。如果海滩遭到炮击,美国第六集团军将失去食物、弹药和指挥官。它还将失去空中支援。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日本人并不知道第七舰队的护航航母的存在,但它们恰好位于栗田的航线上。莫里森教授宣称,如果这些护航航母被歼灭,“麦克阿瑟将军的陆军就会像公元前413年在锡拉库扎的雅典军队一样被切断后路。仅靠第三舰队无法维持其通信联络” —— 这一事实在10月26日哈尔西给麦克阿瑟的一份电报中得到了承认。这样一场灾难,尤其是在美国取得了一系列长期胜利之后发生的话,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反响。
似乎日本陆军突然意识到了这种前景,因为它迟迟决定向莱特岛派遣增援部队。这些增援部队将由两个运输船队在该岛西部的奥尔莫克湾登陆:较大的一支由酒匂直次海军中将指挥,包括一艘重巡洋舰、一艘轻巡洋舰、一艘驱逐舰和四艘运输船;另一支由石井久雄中校指挥,仅包含三艘驱逐舰。
但是,栗田该如何应对阻挡他前往第七舰队和登陆海滩的强大的第三舰队呢?“捷号”行动规定,他将通过躲避第三舰队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栗田接近莱特湾时,第三舰队将被引诱到北方,而在栗田在莱特湾造成破坏之后,他将通过苏里高海峡撤退,再次避开第三舰队,那时西村和志摩已经通过了该海峡。
提供诱饵的不幸任务交给了小泽副海军上将的北方部队。一段时间以来,日本人一直考虑将“日向”号和“伊势”号战列舰改装的航母用作牺牲性诱饵,就像在东所罗门海战中使用“龙骧”号一样 —— 顺便说一句,美国人从情报报告中已经知道了这个计划。为了使诱饵更具吸引力,丰田现在决定在这两艘改装航母的基础上,再加上舰队航母“瑞鹤”号、轻型航母“瑞凤”号、“千代田”号和“千岁”号、三艘轻巡洋舰和十艘驱逐舰。航母上仅有二十五架“彗星”式俯冲轰炸机、四架用作高空轰炸机的“九七”式鱼雷轰炸机、七架“天山”式轰炸机和八十架“零”式战斗机,其中二十八架是战斗轰炸机。
飞行员的水平如此之低,以至于小泽认为最好将几架飞机派往岸上基地 —— 但这几乎无关紧要,因为丰田和小泽都清楚地意识到,如果北方部队成功完成任务,很可能要以自身的毁灭为代价。
为了在没有航母舰载机的情况下支援其水面舰艇,驻扎在菲律宾的日本陆基海军飞机接到命令,从10月24日起攻击第三舰队。而且,大西泷治郎海军中将决定,既然日本的水手们在即将到来的战斗中冒着一切风险,那么日本的飞行员也应该做出类似的牺牲:为了确保命中目标,他们应该准备好故意撞向美国航母。10月20日和21日,他组建了第一支“特别攻击队”来执行这一任务。它被命名为“神风” ,这个名字来源于1281年摧毁蒙古入侵舰队的一场台风。早在15日,一位下属指挥官有马正文少将就出发了,明确打算撞击一艘美国航母。尽管他在安全距离外被击落,但他“点燃了他部下强烈愿望的导火索”。
哈尔西海军上将一直在收到其他令人欣喜的消息。他急切地想找到日本的航母,他确信这些航母一定参与了当前的行动。当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的敌人希望他这样做,因此小泽的旗舰“瑞鹤”号故意在不同频率上打破无线电静默,不过由于其发射机存在一个未被发现的故障,它的诱惑并未引起注意。日本航母最有可能出现的地方是菲律宾的东北部,从日本本土直接驶向莱特湾。莫名其妙的是,哈尔西没有下令尽早在这个方向进行搜索,而当他试图弥补这个错误时,又因第三舰队受到的空袭而耽搁了。直到下午2点05分,“列克星敦”号上的“地狱俯冲者”俯冲轰炸机才出发去寻找那些难以捉摸的“航母”。
下午3点40分,沃尔特斯中尉发现了一支以“日向”号和“伊势”号为核心的敌军部队,这是小泽在有些绝望的情况下派到前面的,试图通过引发一场水面战斗来转移对栗田的注意力。接着,又发现了两艘被派去担任警戒的大型驱逐舰。最后,在下午4点40分,克拉普瑟中尉找到了北方部队的航母。小泽很高兴。他召回了先遣部队,让担任警戒的驱逐舰返航。而且,由于他希望将第三舰队尽可能地引到圣贝纳迪诺海峡以北,他在10月24日至25日的夜间,在大致距离吕宋岛东北海角200英里的海域,改变着各种航向航行。说来也怪,16世纪的一位西班牙航海家,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把这个海角命名为恩加尼奥角(意为“欺骗角”,Cape Deception)。
哈尔西海军上将确实被欺骗了 —— 而且超出了丰田或小泽最乐观的期望。他知道敌军部队正从三个不同方向逼近,但由于他把西村和志摩交给了金凯德对付,他只关心栗田和小泽。据报告,栗田的部队正在撤退,但众所周知,日本人非常顽固,而且中央部队的撤退总是有可能只是暂时的,事实上栗田正是这样打算的。不幸的是,哈尔西轻信了他的飞行员们极为夸张的报告,因此他觉得,即使有几艘未受损的舰艇“缓慢地通过圣贝纳迪诺海峡”,它们“也不再能被视为对第七舰队的严重威胁”。
下午3点12分,也就是在还没有发现北方部队的任何一部分之前,哈尔西就表示,将组建一支名为第34特混舰队的新部队,由威利斯·李海军中将指挥,包括四艘战列舰和支援舰艇,“如果栗田从圣贝纳迪诺海峡出击”,就由这支部队来对付他。哈尔西原本只是想以此表明未来的意图,但尼米兹、米切尔,以及最重要的是金凯德,都把这当作了一道命令,他们都认为这支新的特混舰队实际上已经组建起来了。
在找到了日本的航母之后,哈尔西本可以组建第34特混舰队,让它守卫圣贝纳迪诺海峡,而第三舰队的其余部分则去攻击北方部队。或者,如果他认为第34特混舰队需要战斗机的保护 —— 尽管考虑到日本空中力量的下降以及其飞行员技能的降低,李海军中将很乐意不需要这种保护 —— 他也可以留下一个特混大队来支援第34特混舰队。或者,实际上,他可以在圣贝纳迪诺海峡外集中他的全部兵力,摧毁任何从海峡中出来的栗田的舰艇(它们必须一艘接一艘地通过海峡),然后再对付小泽。
不幸的是,采取防御性行动从来都不符合哈尔西的风格。此外,他又一次毫无质疑地接受了飞行员们夸张的报告,因此他认为北方部队的实力比实际情况要强大得多。哈尔西的错误几乎没有什么借口可找。例如,他已经得到通知,小泽身边有四艘战列舰。然而,情报报告显示,日本现存的战列舰只有九艘,其中七艘已经被发现与栗田或西村在一起。因此,北方部队中可能只有两艘战列舰,而且它们肯定是“日向”号和“伊势”号,它们的武器装备有限 —— 至少有一艘战舰后部有飞行甲板的信息也证实了这一点。
顺便说一句,情报还显示,日本人长期以来一直考虑将这两艘战舰用作诱饵,所以它们的出现也许应该让哈尔西产生一些怀疑 —— 至少李海军中将就产生了怀疑。因此,他决定动用他所拥有的每一门火炮和每一架飞机来对付北方部队。晚上8点22分,整个第三舰队在没有留下哪怕一艘担任警戒的驱逐舰来预警中央部队逼近的情况下,就追着小泽而去了 —— 这正是日本人所希望的。
10月25日黎明时分,另一支日本部队似乎面临着彻底的毁灭。在战斗或行动中遭受的损失,使得小泽的北方部队只剩下四架“彗星”式俯冲轰炸机、一架孤零零的“天山”式轰炸机、十九架“零”式战斗机和五架“零”式战斗轰炸机 —— 总共二十九架飞机;而哈尔西最终将战术指挥权交给了米切尔海军中将,他指挥着214架“地狱俯冲者”俯冲轰炸机、171架“复仇者”鱼雷轰炸机和战斗机,其中三架是“普林斯顿”号的幸存者。在早上6点前不久,似乎无穷无尽的飞机开始从美国航母的甲板上起飞:首先是战斗空中巡逻机,接着是“列克星敦”号的侦察机,最后是来自三个特混大队的六十五架“地狱俯冲者”俯冲轰炸机、五十五架“复仇者”鱼雷轰炸机和六十架“地狱猫”战斗机,破纪录的指挥官大卫·麦坎贝尔担任目标协调员。
早上7点10分,侦察员发现了距离145英里远、正朝北航行的日本舰艇。大约在8点30分,第一次攻击开始了。当袭击者出现时,“瑞凤”号脱离编队,起飞了十五架“零”式战斗机,这些战斗机勇敢地投入战斗,在被“地狱猫”战斗机击溃之前,击落了一架“复仇者”鱼雷轰炸机,并击伤了其他几架。九架“零”式战斗机被击落;大概其余的在燃油耗尽时坠毁了。美国人在空中没有遇到进一步的抵抗,不过他们面临着猛烈的高射炮火攻击,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一天的战斗过程中,高射炮火只造成了十架飞机的损失。然而,高射炮火似乎确实干扰了袭击者的瞄准。
不过,第一次袭击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列克星敦”号和“埃塞克斯”号上的“地狱俯冲者”俯冲轰炸机对轻型航母“千岁”号取得了多次炸弹命中,“千岁”号摇摇晃晃地停了下来,着火并倾斜,于上午9点37分沉没。“无畏”号上的“地狱俯冲者”俯冲轰炸机对“瑞凤”号命中一次,但只造成了轻微的损坏。“无畏”号的鱼雷机和轻型航母“圣哈辛托”号的鱼雷机一起攻击了“瑞鹤”号。
“瑞鹤”号后部被击中,航速降至18节,其操舵装置严重受损,不得不手动操舵,通信系统也被摧毁,迫使小泽将他的旗舰转移到轻型巡洋舰“大淀”号上,以便他能够继续行使指挥权。一枚鱼雷还击中了驱逐舰“秋月”号,“秋月”号立即爆炸沉没。当时与小泽在一起的“秋月”号和其他三艘驱逐舰都是2700吨的大型舰艇。美国人一直将它们报告为轻巡洋舰,而小泽真正的轻巡洋舰“大淀”号、“多摩”号和“五十铃”号则被报告为重巡洋舰——这进一步夸大了北方部队的实力。
就在这次攻击在大约上午10点即将结束时,第二次小规模袭击开始了。轻型巡洋舰“多摩”号被一枚鱼雷击中,脱离编队,速度降至大约10节。“列克星敦”号和“富兰克林”号上的“地狱俯冲者”俯冲轰炸机集中攻击轻型航母“千代田”号,命中三次,使它停在水中,燃起大火,而“日向”号、轻型巡洋舰“五十铃”号和两艘驱逐舰在它周围盘旋试图提供帮助。美国人现在终于在李的指挥下组建了第34特混舰队,该舰队包含所有六艘战列舰,并将其派到航母前方,专门用于处置任何受损的舰艇:围绕着“千代田”号的这一群舰艇成了绝佳的潜在目标。
但李海军中将永远没有机会与它们交战了。上午8点22分,当第一批美国编队正准备攻击北方部队时,哈尔西的旗舰“新泽西”号战列舰收到了一则信号。这则信号是金凯德在一个小时十五分钟前发出的,由于它不是用密码而是用明码英文发送的,所以其紧迫性显而易见,而其内容令人震惊:日本主力舰,在后续信号中确认包括四艘战列舰和八艘巡洋舰,正在向第七舰队的护航航母开火,并威胁要突破到莱特湾至关重要的滩头阵地。
金凯德和正在遭受攻击的第七舰队各部队随后发出了一连串的求救信号。哈尔西却对它们置之不理。他确实命令麦凯恩的特混大队去支援第七舰队,但麦凯恩的位置比哈尔西更远。直到上午10点,当他收到尼米兹的一则信号,要求他告知第34特混舰队的位置(尼米兹认为第34特混舰队已被留下来守卫圣贝纳迪诺海峡)时,哈尔西才犹豫了。在仔细考虑了大约一个小时的情况后,他最终命令第34特混舰队去支援第七舰队。为了给李提供空中掩护,他将博根的特混大队——“无畏”号、“卡伯特”号和“独立”号——也加入到李的力量中。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哈尔西现在划分他的指挥权的方式,正是李和博根在最初发现北方部队时希望他采用的方式。然后,他又进一步将其拆分,组建了一个新的特混大队,由他最快的两艘战列舰“衣阿华”号和他自己的旗舰“新泽西”号,以及一小支护航舰艇组成,并将其远远地派到前面——最终在李剩下的四艘战列舰和博根的航母前方40英里处。拥有比整个日本海军更强大火力的第三舰队,现在在北方被小泽压制,在南方被栗田压制。
相比之下,米切尔冷静而高效地利用了第三舰队在航母舰载机方面的压倒性优势。在中午12点前不久,他对北方部队发动了当天的第三次袭击:来自他剩下的两个特混大队的大约200架战机,由“列克星敦”号的休·温特斯指挥官担任目标协调员。在途中,“富兰克林”号的一些飞机攻击了“日向”号及其护航舰艇,没有造成任何损失,但促使它们重新加入了小泽的舰队。“千代田”号被留在原地,船员们仍在船上——可能是出于他们自己的请求。
大约在下午1点10分,温特斯率领部队抵达北方部队的主力位置,他指挥手下分两波进行攻击。在第一波攻击中,“埃塞克斯”号和“兰利”号上的“地狱俯冲者”俯冲轰炸机对“瑞凤”号多次命中,引发了火灾,不过火势随后得到了控制。“列克星敦”号的飞行员,连同“兰利”号的一些飞行员,攻击了“瑞鹤”号。“瑞鹤”号也被炸弹击中,而且几乎同时被三枚鱼雷击中,使它停了下来,燃起大火并严重倾斜。然后,温特斯派遣“企业”号、“富兰克林”号和“圣哈辛托”号的飞机攻击“瑞凤”号。他们又命中了更多的炸弹,降低了它的速度,并使它的火势再次燃起,但它顽强地继续向北缓慢航行。
不过,“瑞鹤”号辉煌的生涯已经走到了尽头。下午2点14分,在没有任何爆炸的情况下,这艘曾参与攻击珍珠港的最后一艘航母缓缓倾覆并沉没了。温特斯指挥官带着胜利的心情注视着这一幕,心中也不免夹杂着一丝奇怪的遗憾,他报告说,“瑞鹤”号直到最后都飘扬着“一面巨大的战旗,可能有五十平方英尺那么大”,这是它的船员们作为最后一次挑衅的姿态升到桅杆顶上的。
在下午的时间里,又进行了三次袭击。在下午2点45分,“列克星敦”号和“兰利”号发动了一次小规模袭击,大多数飞行员集中攻击“瑞凤”号。他们又用两枚炸弹命中了它,最后两枚鱼雷也击中了目标。这艘勇敢的轻型小航母也耗尽了所有的运气;它在下午3点26分沉没了。后来的攻击中,它们对“日向”号造成了七次近失弹,对“伊势”号命中一次,还有令人惊讶的三十四次近失弹,但两艘舰艇都只受到了轻微的损伤。
然而,北方部队仍将遭受更多的伤亡。下午4点25分,米切尔派出的一支巡洋舰 - 驱逐舰部队向“千代田”号开火。“千代田”号立刻燃起了熊熊大火,浓烟滚滚。下午4点50分,它倾覆了,几乎立刻就沉没了。天黑后,美国人继续追击,并与三艘一直在搜寻幸存者的日本驱逐舰交战;他们击沉了2700吨的“初月”号。同样在天黑后,受损的轻型巡洋舰“多摩”号独自蹒跚着返航,被美国潜艇“贾劳”号击沉,全体船员遇难。即便如此,尽管困难重重,小泽的舰队中仍有十艘舰艇成功逃脱。
这些诱饵以比丰田或小泽预期更低的代价完成了他们艰难而危险的任务。他们无私的英勇行为是否为日本赢得了莱特湾海战的胜利,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