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种地吧3》第一期正式开播,站内热度值已破7100。
本季《种地吧》一共有11个赞助商,与《种地吧2》的16个赞助商相比,少了5个,节目的招商能力还是很不错的。

十个勤天10人,7人常驻,3人离开
第一期节目分成上下两期,时长共计114分钟左右。
一是交代蒋敦豪、李耕耘和赵一博暂时退出第三季。
二是鹭卓、何浩楠、王一珩、赵小童和卓沅到玉树囊谦考察项目,李昊和陈少熙请假,一个腿伤,一个参加音乐综艺《声生不息大湾区季》。

十个勤天把家门口的水稻收割完以后,我又再次看到了他们的做饭日常。
鹭卓、赵小童、何浩楠等少年一起开火,让我想起了后陡门第一次烧火做饭的时刻。
现在后陡门的厨房电器都配齐了,也有钱买菜了,完全不用担心没饭吃了。

离开3人中,蒋敦豪资源比较多
蒋敦豪离开后陡门以后,他开了个人巡演,登上了“湖南卫视中秋晚会”“湖南卫视跨年晚会”“湖南卫视春晚”“安徽卫视元宵晚会”“安徽卫视春晚”,加盟《时光音乐会4》《恋爱兄妹》等综艺。
离开的3位种地少年中,蒋敦豪和赵一博资源是相对较多的。

李耕耘是运气最差的,大家都以为他离开后陡门是去拍戏,结果在家呆了差不多一个月。
赵一博和李耕耘分别参演的影视剧是《遇人不熟》和《古乐风华录》,三子还和大学同学郭俊辰在同一个剧组。

十个勤天考察第一站“玉树囊谦”
十个勤天小分队考察的第一站是青海玉树囊谦,其实一提到玉树,大家肯定会第一时间想到2010年“4.14玉树地震”。
我希望十个勤天的这次考察,能为囊谦县的相关产业带去一些热度,助力当地牧民增收。

十个勤天去囊谦重点考察了囊谦白扎盐场,拜访了玉树州藏医药职业学校,并到当地村民家中体验牧民的生活日常。
3个当地居民呈现出3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但他们都有一颗热忱的心,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带动周边的村民们一起发展。

十个勤天考察囊谦红盐
十个勤天首先考察的是囊谦白扎盐场,当地村民祖祖辈辈都是靠制盐为生,白盐用来售卖,红盐用来喂牦牛等牲畜。
盐场社长一共养育了11个子女,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带着村民们一起运营盐场。
当鹭卓提到想和他们合作开发盐制农产品时,这位70多岁高龄的社长第一反应是“他一个人做不了主,要和全体村民们商量才能做决定”。
卓沅问他还有什么没实现的梦想时,他说:“希望能继续经营盐场,让村里的年轻人把这份手艺传承下去,靠盐场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十个勤天囊谦行的第二站是“玉树州藏医药职业学校”,考察当地农产品“芫根”。
该校的校长叫更确木兰,是一位“藏医”,就是他创建了“玉树州藏医药职业学校”,共计培养了800多位学生,学生们上学都是免费的。
为了能让学校能持续运营,更确木兰校长创办了“芫根饮料加工厂”,但产品却缺乏相应的销售渠道。

工厂建起来以后,只在去年运营过一次,生产了8000多盒产品,但当时都没有卖完。
其实,这个产品要是能上架到十个勤天的橱窗里,肯定一下就被消费者抢完。
但十个勤天不可能一直帮他们销售,更应该帮助他们打开销售市场,将芫根卖到其他地方。

十个勤天囊谦第3站就是“当地牧民成林的家”,他家里养了牦牛,搭建了9个大棚,但大棚里的蔬菜因为缺水、电,长势不好。
王一珩建议他使用“雾培技术”,弟弟真的长大了,现在都能向别人传递农业知识了。

这期节目中,鹭卓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点,那就是“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十个勤天除了能“直播带货”,让当地村民增收以外,更应该帮助当地村民建立一个能长期运营的经营模式,把技术交给村民,不能只靠种地少年们带来的短暂热度。

甘肃民勤热度仍在持续
《种地吧》已经录制了三季,甘肃民勤种梭梭树是一个比较成功的项目。
仲麟靠着《种地吧》和十个勤天的热度,帮助村民们买农产品。
现在都还有学生、志愿者、观众等去民勤义务植树,切切实实地带动了当地的文旅发展。

十个勤天在离开牧民成林家里时,特别贴心的留下了1000元,虽然钱不多,但这是几位少年的心意,并留下字条,感谢他们一家人的热情招待
看完《种地吧3》第一期,我相信10位种地少年的初心是没有变得,虽然3人选择离开,但其中肯定有许多原因。
我希望离开的蒋敦豪、赵一博和李耕耘能把自己的事业发展好,留下的鹭卓、李昊、赵小童、卓沅、何浩楠、陈少熙、王一珩能发挥余热,把《种地吧》和十个勤天一起做大做强。
对于《种地吧3》开播,大家有什么想说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