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朋友认为,在河里钓到的鱼归自己所有,只要钓到都可以拿回家食用,但在这我要遗憾的告诉大家,自然水域有些鱼类还真不归你所有,就算是自己钓到的也要放掉,不能拿回家吃,因为这些鱼属于国家保护动物,不可拿去买卖或食用,本文我们就来了解八种河里“不能吃”的淡水鱼,如果你钓鱼时无意间钓到记得要第一时间放生。
一、松江鲈鱼

松江鲈鱼又称四鳃鲈鱼,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淡水鱼类,因肉质鲜美、文化历史悠久而闻名,被誉为“江南第一鱼”。松江鲈鱼体长一般在10-15厘米,体型短胖,头部宽大口裂较深,背部灰褐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有4条明显的暗褐色横纹,成年松江鲈鱼的鳃盖后缘两侧各有一对橙红色鳃膜褶皱,看似“四鳃”(实际仍是两鳃,此为拟态特征)。
松江鲈鱼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钱塘江、闽江等流域的河口及沿海水域,现代由于栖息地被破坏、水污染和过度捕捞等原因,野生松江鲈鱼已极度濒危,仅少量分布于长江口、钱塘江口及浙江、福建部分河口。如今松江鲈鱼现已被列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2021年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野生的禁止捕捞、买卖和食用。
二、金线鲃

金线鲃是一类小型淡水鱼类,属于鲤形目鲤科鲃亚科,金线鲃体侧长有一条明显的金色或银色纵带(因此得名“金线”),其头部和口部可能具肉质触须,用于在黑暗环境中感知环境,多数金线鲃生活在溶洞、地下河或与溶洞相连的溪流中,属于典型的洞穴鱼类,它们以水生昆虫、藻类及有机碎屑为食,繁殖期多集中在夏季,产卵于石缝或沙砾中。
金线鲃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部的喀斯特地貌区域(如云南、广西、贵州等地)。金线鲃还有多个品种,例如滇池金线鲃,云南滇池特有,当地人称为“金线鱼”,是云南“四大名鱼”之一,;抚仙金线鲃,云南抚仙湖特有;多斑金线鲃,分布于广西地下河流域。金线鲃如今以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野生的禁止捕捞、买卖和食用。
三、胭脂鱼

胭脂鱼别名火烧鳊、黄排帆、鳍鱼、属鲤形目胭脂鱼科,为胭脂鱼属下的唯一物种,是东亚特有的古老鱼类。幼鱼体侧具3条醒目的黑褐色横纹,形似斑马条纹,背鳍短小。成鱼体长可达1米,重达15-20公斤;体色随年龄渐变为胭脂红色,雄性繁殖期色泽更艳丽;背鳍高耸如帆,故称“帆鳍鱼”;体侧扁,鳞片细密。口下位,呈吸盘状,适于刮食藻类。
胭脂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上游(四川、重庆、湖北等地)及闽江水系,偶见于珠江部分支流,繁殖期在每年的3-4月,亲鱼溯游至支流砾石滩产卵,卵具粘性,附着于石缝孵化。由于三峡大坝等工程阻断洄游通道,加上过度捕捞等原因,导致野生胭脂鱼簇群锐减,如今胭脂鱼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的禁止捕捞、买卖和食用。
四、岩原鲤

岩原鲤别名:岩鲤、黑鲤、墨鲤,是一种我国特有的淡水鱼类,属于鲤科原鲤属,因体色较深且栖息于岩石环境得名。岩原鲤体侧扁,背部隆起,呈纺锤形,口下位,呈马蹄形,有胡须两对,成鱼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体侧鳞片边缘具暗色环纹,形成网状斑纹;幼鱼体侧有黑斑,最大个体可达10公斤,体长超过80厘米。
岩原鲤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上游及其支流,如金沙江、岷江、嘉陵江、乌江等,多栖息在水流湍急、底层多岩石的江河深水区,常活动于石缝或洞穴附近。岩原鲤和我们常见的鲤鱼除了颜色没有太大区别,如今岩原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2021年调整),也被纳入长江十年禁渔计划重点保护对象,野生的禁止捕捞、买卖和食用。
五、芝麻剑

芝麻剑鱼学名斑鳠,是属于鲿科的一种淡水鱼类,其鱼体外形修长,头部扁平,口宽大,共有4对须(颌须、鼻须各1对,颏须2对),背部呈灰褐色或青灰色,腹部为银白色,鱼体表面分布不规则的黑色斑点(形似“芝麻”),故而得名“芝麻剑”,芝麻剑喜栖息于水质清澈污染、水流较急的江河底层或石缝中,白天很少出来活动,夜间活动觅食较为活跃。
芝麻剑主要分布于珠江流域,包括广西(红水河、柳江、西江等)、曾一度被称为广西的名鱼,广东(北江、西江)、贵州南部等地区,在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部分河流也有分布。由于过度捕捞、水电站建设导致栖息地破碎化,野生种群数量锐,2021年,斑鳠(芝麻剑)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野生的禁止捕捞、买卖和食用。
六、金沙鲈鲤

金沙鲈鲤又称金沙江裂腹鱼或鲈鲤,是一种我国特有的淡水鱼类,属于鲤科鲃亚科。金沙鲈鲤体长而侧扁,呈纺锤形,头部略尖,口端位(口裂平直),下颌稍突出,背部青灰色或灰褐色,腹部银白色,体侧常散布深色斑点或云状斑纹,尾鳍呈橙红色或淡黄,背鳍和尾鳍边缘略带黑色。•鳞片:鳞片细小,侧线明显,贯穿体侧中部。
金沙鲈鲤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流域(长江上游),包括云南、四川、西藏交界地区,如云南的丽江、迪庆,四川的攀枝花、凉山州等地,金沙江干流及其支流(如雅砻江、普渡河、龙川江等),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峡谷河流中,常见于砾石底质的水域。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野生的禁止捕捞、买卖和食用。
七、大鼻吻鮈

大鼻吻鮈又称大鼻吻鱼,是一种我国特有的小型淡水鱼类,属于鲤科鮈亚科。大鼻吻鮈鱼体延长,侧扁,头部较小,吻部显著突出且圆钝(“大鼻”特征明显),口下位,唇厚且具乳突,背部灰褐色或棕灰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无明显斑纹,侧线鳞清晰,背鳍短小无硬刺,尾鳍分叉,鳞片中等大小,侧线完全。为杂食性偏底栖鱼类,以水生昆虫幼虫、藻类、有机碎屑等为食。
大鼻吻鮈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及其支流,如四川(岷江、沱江)、重庆(嘉陵江)、云南东北部等水域,为我国特有种,未见于其他国家。大鼻吻鮈喜栖息于水流较缓的江河中下层或沙砾底质区域,对生活水质的要求较高。由于栖息地破坏,水利工程(如筑坝)、河道采砂及水污染等,如今大鼻吻鮈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的禁止捕捞、买卖和食用。
八、花鳗鲡

花鳗鲡又称云纹鳗鲡、大鳗,是一种大型洄游性淡水鱼类,属于鳗鲡科。花鳗鲡体长呈蛇形,成年个体可达1.5米以上,体重可达20公斤,是鳗鲡科中体型较大的种类,成体背部深褐色或灰褐色,布满不规则的云状斑纹(形似大理石花纹),腹部浅黄色,幼体体色较浅且斑纹不明显,头长而扁平,口大且具细齿,背鳍、臀鳍与尾鳍相连形成连续的边缘。
花鳗鲡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包括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台湾等地的江河溪流(如珠江、闽江、澜沧江),国外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热带至温带海域,包括东南亚(越南、菲律宾)、日本南部、澳大利亚东部及非洲东岸等地。2021年花鳗鲡以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野生的禁止捕捞、买卖和食用。
写在最后:
除了上面说到的这几种鱼,还有不少珍稀的淡水鱼类同样是保护动物,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可以自行在网上查看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名录。最后也要提醒喜欢垂钓的朋友,钓鱼钓到那些自己不认识,或者外貌长相比较特别的鱼类时,最好是先查询一番,弄清它们的身份,以免误食了国家保护鱼类而被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