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中国海军突破第一岛链,新西兰对遵义舰心生恐慌?
局势观察

2024年3月,中国海军055型驱逐舰“遵义舰”编队出现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以东的公海区域。该编队由一艘万吨级导弹驱逐舰和一艘综合补给舰组成,根据既定计划,在距离新西兰北岛约1500海里的国际水域执行例行的远洋训练任务。此次军事行动完全遵循国际法的相关规定,尽管如此,它在南太平洋地区引起了相当程度的关注。

中国海军055型驱逐舰

新西兰国防部长朱迪思·柯林斯在议会中对这一事件表达了强烈的忧虑,并提出了两个关键质疑。首先,她指出尽管中国方面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前通知了实弹演习的相关信息,但没有满足新西兰政府要求的“提前48小时详细报备编队动态”的额外条件。

这一要求显然偏离了国际惯例——根据国际海事组织发布的《海上意外相遇规则》,在公海上进行军事演习的主权国家只需要发布航行警告(NOTMAR),并不需要向其他国家详细提供军事活动计划。新西兰的额外要求明显超过了国际海事规则的范畴,折射出西方阵营对中国军事活动的认知偏差。

055型驱逐舰所搭载的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

更具戏剧性的是,柯林斯在记者会上展示的卫星图片上指出,055型驱逐舰所搭载的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约1500公里)有能力覆盖新西兰全境。此番言论忽视了基本的军事常识——055型驱逐舰作为水面作战舰艇,主要职责是作为航母战斗群的区域防空核心,肩负着舰队防卫任务,而非对新西兰实施打击。

这一论断显得过于片面,缺乏对中国海军装备和作战任务的充分理解。如果真如新西兰防长所言,那么美军部署在夏威夷的宙斯盾舰,其搭载的战斧导弹射程高达1700公里,岂不早已将新西兰纳入打击范围?

这种选择性焦虑背后,深藏着西方国家的双重标准。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在2023年在南海的航行高达152天,距离中国岛礁仅12海里,却一直以“航行自由”为名,声称其行动合法。而当中国舰艇在距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岸线500海里之外的国际水域进行例行训练时,反而被要求履行远超国际法的通报义务。

美国海军第七舰队

这种矛盾的态度令人质疑,正如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战略研究教授休·怀特所言:“某些国家似乎认为太平洋是他们的私家泳池,却忘了这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海洋。”新西兰政府的反常立场,实际上与其近年来战略转向密切相关。

作为“五眼联盟”的成员,新西兰在2023年发布的《国防政策声明》中首次将中国列为“安全挑战”,并宣布将在未来十年内增加44%的国防预算,重点加强海军力量。这一战略转向反映出新西兰在保持与中国经济合作的同时,试图拉近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在安全领域的关系。

这种政策上的摇摆不定,使中新关系变得愈加微妙和复杂。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李海东指出,此次争议本质上是海洋规则制定权的博弈:“某些国家试图通过合法化已经军事化的西太平洋区域,来遏制新兴海军力量的正常发展。”事实上,尽管中国海军远海训练的频次不断增加,但与美国相比,其在国际水域的航行里程依然远远不及美军的一半。

外交部

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所强调的,中国始终致力于维护国际海洋秩序,其军事活动的透明度明显高于某些国家在南海进行的“抵近侦察”行动。面对新西兰的过度反应,中国方面始终保持了克制。中国国防部发布的信息表明,遵义舰编队在此次演习中严格遵守了《海上意外相遇规则》,并未进入任何国家的专属经济区。

针对关于航班改道的传言,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发布的航行通告显示,演习区域远离国际航线,距航班通行的30海里以外,所谓的“49架次航班被迫绕飞”的说法完全缺乏民航数据的支持。这场风波凸显了印太地区战略格局的深刻变化。

中国海军

当中国海军突破“第一岛链”向深蓝发展时,某些传统海洋强国还未做好心理准备。新西兰国防部长的言论更多体现出对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全球权力格局变化的本能反应。正如《南华早报》评论所指出的:当055型驱逐舰的航迹从黄水走向蓝水时,某些国家应当学会平等地看待这个海洋文明古国的复兴之路。

如何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促进地区稳定,已成为当前国际关系中的一大课题。

(在国际军事领域的讨论中,我们始终不能忽视背后的伦理和人道主义问题,虽然军事力量的运用往往聚焦于战略与防卫,但其最终目标应是维护和平,保障人类安全和尊严,我们始终要站在客观理性的角度来探讨!留下您的关注和爱心吧。)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