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已是如此。
打败同行,站在消费者角度跨界卖货。
这是最近实操在一线的最大收获。尤其在店播端口。
想要真正去做直播间内容,立足直播运营角度,往往陷入一个品类里的纠缠,无论怎么优化,找对标,似乎取得的见效都很难被量化。
难以量化的执行都是无效执行。
无论是人货场的整调,似乎调整来,调整去,都是在一个圈子里打转。
所以另辟新径,往往是反正已经这样,不如尝试的改变。
所以做直播内容是什么?往大了说是整体的策划,形式,不同的场景的方案。
诚然,我之前就是这么想。

可是对于店播,你认为的大场,活动策划。对于消费者来说未必觉得会是大场活动。当大场策划,以及去评估ROI和产出的时候。
消费者只是看客,转化是另一码事。
变量是很难评估价值。
往小了说:其实就是说点和同行直播间不一样的。
在标品里面去说非标品的话术。在非标品里去说标品的话术。
以太阳镜为例,当所有直播间都在讲解眼镜产品的卖点,场景,价值,老话术三件套的时候。
在直播间我突然发现我们主播在讲肤色,妆容,因为直播间用户画像成交都是女性,所以转化,和停留一下子都上来了。
这里我想表达,并不是去忘却或者脱离产品去做讲解,而是二者的有机结合。用卖美妆的思维去卖眼镜。美妆属于非标,眼镜是标品。两者想通融的结合,你就是直播间的转化王。

标签的纬度,从来都不是单一的。所以越发明白什么叫做兴趣用户。
你定义了狭隘,你就会变得狭隘。
所以直播“卷”的是什么?
就是“卷”对人群的理解,对“人性”的理解。
你说一个墨镜有什么好说的,使用方法是个人都会。也不是多需要解释使用说明,注意事项。
该种草的标品直播间,都把卖点说烂了。吸引用户,总要玩点不一样的。
成交的本质是“信任”。
如何抓取用户的信任,就是契合用户的疑虑。
真诚单出始终是C 类主播,真诚 + 契合用户,才是王炸。
怎么契合用户,就是看这个用户身上有多少标签。
是女的逃不了爱美,老年人逃不了养生。
所以面试主播我从不看,是否播过这个品类,单场的业绩做多少多少。
玩的就是跨界,同品类的主播很容易陷入“对这个品类”的固有思维,再去指导的时候,是很难被教育和改变的。
毕竟教育改变一个人的思维,就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只筛选,不教育。
上清华,不是比谁听的好好学习次数多,而是筛选真正执行贯彻的人。
我始终坚信娱播主播+专业带货知识=高转化成交直播间。可是在一个赛道久了,赛道本身就是一种禁锢。运营亦是如是。
试错成本,本身就是变量。而往往又大概率是失败的。
这是八大人群的消费特性。
不仅是素材内容,直播间话术可以对人群针对性的做调整。

在回到直播内容里面,跨界卖货是什么呢?
是鲁迅的弃医从文?还是饺子弃医从漫?
执行你能改变,做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无论是场景,货盘,主播话术。比如:具有辨识度的场景。比如让人一样就懂得排品链接,主图卖点的跨界。卖眼镜,不说防晒遮阳。就主打修饰五官。
上升一个维度,再降到一个商品去讲解。上升到生命纬度在去说健康。上升到变美帅气,再说功能。所谓“跨界”不过是重复一遍又一遍的做降维打击的事。
一般来说 曝光进入问题= 产品 场景 人群问题,商品点击问题= 产品问题 人群问题,点转低 =主播塑品 产品问题
做直播内容的前提始终遵循:先复盘自己,再复盘他人。或许这样也叫“精细化运营”,可能也谈不上。毕竟这只是一种运营思维。如果你也在卡业绩。

私信回复“商品卡”获取经营指南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