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著名画家纪振民谈少儿美育教育:有教无类 择才而教 人才辈出
艺趣时代

2月27日,著名画家纪振民读《津门书法名家、诗人马孟杰先生书法作品赏析》,有感于斯,将其四十年美育教育的体会总结为十二个字——“有教无类,择才而教,人才辈出”。

著名画家纪振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天津市与广州市举办少年儿童美术书法联展之际,看到广州市少儿书法作品很感动。回津后,根据天津市少年宫的场地和少年儿童的特点,筹办了天津市少年宫书法培训班。每年招生经过校、区考试选拔,市少年宫考核后招收一个班学员,我任班主任,聘请了国学修养较深、楷书功力扎实的窦振文先生长期担任专职书法老师。我不教他们书法技能,只是他们的班主任,他们称呼我为老师、恩师。

多年来,从市少年宫书法培训基地,涌现出一批书法优秀学生,有马孟杰、康国林、张建会、赵子玉、赵子群、赵寅、崔寒柏、崔希鹏、徐汝衍、于力、郭彪、江皓等不计其数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少儿美育教育告诉我一个规律,有教无类,择才而教,人才辈出。这是我四十年做美育教育的体会。

马孟杰感言:感谢恩师纪公振民先生引领我艺海扬帆!您当年的“一张纸”就是我从事书法艺术最大的支持与动力!

笔力雄健 意境深远 | 津门书法名家、诗人马孟杰先生书法作品赏析

作者 肖建华

马孟杰,字泰文。号抱月斋主人。1962年出生。津门诗人、书画名家,幼禀庭训,五岁始即习字学诗文,先后受业于著名书画家纪振民、窦振文、宁书伦,顾志新,董鸿程、欧阳中石先生,受多位先生耳提在命教悔,加之几十年来寒暑笔耕不辍,笃行致远,诗文、书法、绘画技艺炉火纯青。与此同时,对古人的典模法帖进行精研,博采众长,守正创新,终走出了自家的艺术道路。

马孟杰先生自幼临习《柳公权玄秘塔碑》千余遍,对柳体笔法的刚劲有力、结构的严谨规整有深刻领悟和继承,为其书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师古而不泥古”对传统书法的精华兼收并蓄,如对古人优秀的笔法、字法以及书风进行深入研究学习。如将王铎的气势磅礴、笔法多变,董其昌的淡雅自然、韵味悠长等特点全部收入囊中,在他的作品中都充分得到体现。可贵的是他的书法并没有完全被传统所束缚。在掌握传统技法后,勇于探索自己的风格。在笔法上形成了富有弹性和张力的线条,在整体风格上豪放大气,与传统书法中一些追求精致、秀雅的风格有所不同。用笔力度大,笔画粗细变化明显,字形开张,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展现出一种豪迈的艺术气质,是对传统书法风格的一种拓展和创新。

马孟杰先生擅长行书、草书。

他的行书。在笔法上,继承了传统书法中锋用笔的特点,笔画扎实有力,如“地”“功”等字的撇捺笔画,中锋行笔使得线条饱满且富有质感,体现出传统书法对线条质量的追求。笔画的起笔、收笔以及转折处的处理,借鉴了古代经典书法作品的笔法技巧。在保持传统笔法的基础上,他还增加了用笔的灵动性。部分笔画出现了牵丝映带,使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更加紧密,增添了作品的动态感和节奏感。

在章法上,他的书法多采用传统的竖排书写形式,字距、行距的安排规整,体现了传统书法作品在章法布局上的经典范式,给人以整齐、有序的视觉感受,契合传统书法审美中对章法布局的要求。

马孟杰先生的草书,从孙过庭《书谱》起,开启了临习历代草书大家碑帖的漫长历程,对孙过庭、智永等草书大家的笔法多有研习。注重“疾涩”用笔,追求在快中含涩,避免滑而轻浮,体现了对传统草书笔法理论的把握。在结字与章法传承上,他重视传统结字规律,在书写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把握经典草书的结构特点。同时,对传统草书章法有深刻领悟,作品整体布局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秩序感,体现了对传统草书章法的尊重。

马孟杰先生在书法方面的继承和创新是和他深厚的文化内涵密不可分,他尊崇诗、书、画三位一体,以诗为魂,书为骨,将自然万象、情怀思绪融入到书法创作中,传承了中国传统书法注重文化内涵和精神表达的特质。

本期承蒙马孟杰先生作品资料提供,我们进行了编辑、整理,以飨读者。敬请广大读者阅读欣赏。



(作品图为马孟杰书法作品)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