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数据来反映出民富水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是最客观的,也是最让大家认可的。
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区域,近年来各市民富水平呈现出梯度化特征。根据2024年最新数据,唐山以44,798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居榜首,廊坊、石家庄分别以43,908元和39,871元紧随其后。

秦皇岛(36,290元)、邯郸(34,908元)、沧州(34,399元)构成第二梯队,而保定(33,508元)、张家口(33,169元)、承德(30,936元)、衡水(30,754元)及邢台(29,952元)则处于末段。从增速看,承德以6.1%领跑全省,但绝对数值仍处低位,这种增速与基数的反差揭示出省内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
廊坊领先石家庄
廊坊以43,908元人均收入超越省会石家庄近4,000元,折射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实效应。作为北京"半小时经济圈"的核心成员,廊坊依托临空经济区、固安产业新城等载体,已形成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端产业集群,2024年仅固安高新区就贡献了全市23%的税收增量。

这种地理优势转化为人才吸引力,近三年累计吸纳北京外溢科技人才4.2万人,带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68%。相较之下,石家庄虽坐拥省级行政资源,但传统产业占比仍达58%,钢铁、纺织业转型升级压力明显。
石家庄39,871元的人均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72%,显著高于廊坊的资本性收入35%的结构,反映出发展模式的本质差异。不过石家庄5.7%的增速略高于廊坊,生物医药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崛起或成破局关键。

保定第七
保定以33,508元位列第七,与其"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重要节点"的定位形成落差。数据显示,其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达2.35,高于全省平均的2.18,暴露出城乡失衡的结构性问题。
虽然坐拥长城汽车等龙头企业,但制造业占GDP比重达41%,服务业发展滞后。备受期待的雄安新区辐射效应尚未充分显现,2024年保定承接北京疏解项目仅占全省的12%,不及廊坊的37%。5.2%的增速在省内排名靠后,财产净收入增速仅3.8%,反映出资本活跃度不足。随着保定国际医疗基地、中关村创新中心等94个重点项目落地,未来三年或将迎来转折机遇期。

邢台垫底
邢台以29,952元人均收入居末位,凸显资源依赖型城市的发展困境。其钢铁、煤化工产业贡献了46%的税收,但单位GDP能耗高于全省均值28%。
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差持续扩大至1.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中经营净收入占比高达61%,抗风险能力薄弱。值得关注的是,邢台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达21%,数字产业园已入驻企业37家,沙河玻璃产业通过技改实现附加值提升32%。
这些转型努力与5.0%的整体增速形成反差,说明新旧动能转换仍需时间。随着邢东新区数字经济带建设加速,这座"华北粮仓"正在寻找突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