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名罗马尼亚男子因右眼球的撕裂伤前往急诊眼科就诊。尽管医生建议手术干预,但他坚持药物治疗。
一个月后,他健康的左眼突然出现视力下降和视网膜脱落的症状。医生诊断这是由自身免疫系统攻击导致的交感性眼炎。最终,患者不得不摘除右眼以保住左眼的视力。

这一案例引发了人们对免疫系统如何区分敌我的疑问:为什么免疫系统会攻击健康的眼球?

免疫系统如何区分“自我”与“非我”?
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外来病原体的重要防线,它的主要任务是识别并清除入侵的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系统并非完美无缺,有时它会错误地攻击人体自身的健康组织,这种现象被称为“自身免疫反应”。
那么,为什么免疫系统会敌我不分?这背后有哪些复杂的机制?本文将从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免疫赦免、以及自身免疫疾病的成因等方面进行探讨。
免疫系统的核心功能是区分“自我”与“非我”。在胚胎发育和出生后的早期阶段,免疫系统会通过一个称为“中枢耐受”的过程,将人体自身的细胞和蛋白质标记为“自我”,而将外来物质标记为“非我”。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胸腺和骨髓中,未成熟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和B细胞)会经历严格的筛选:能够识别“自我”的细胞会被清除或失活,而能够识别“非我”的细胞则被保留下来,成为成熟的免疫细胞。
这一筛选过程并非绝对。某些自身组织(如眼球、大脑、睾丸等)在胚胎发育期间与免疫系统接触较少,因此未被纳入“自我”名单。
这些部位被称为“免疫赦免区”,免疫系统通常不会主动攻击它们。但当这些组织因外伤或疾病暴露于免疫系统时,就可能引发自身免疫反应。


免疫赦免与免疫系统的局限性
免疫赦免是免疫系统的一种特殊机制,旨在保护那些不适合发生炎症反应的器官。例如,眼球内部的晶状体和玻璃体一旦受到免疫攻击,可能会导致永久性视力损伤。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眼球内部形成了“血眼屏障”,将免疫细胞与眼球组织隔离。
然而免疫赦免并非绝对。当免疫赦免区受到严重损伤(如眼球穿孔或手术创伤)时,原本被隔离的自身抗原(如晶状体蛋白)可能进入血液循环,被免疫系统识别为“非我”。
此时,免疫系统会启动攻击,不仅针对受伤的组织,还可能波及健康的组织,导致自身免疫疾病。例如,交感性眼炎就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疾病,健康眼球因免疫系统的错误攻击而受损。

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感染和免疫系统失调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免疫系统“敌我不分”的原因:
遗传因素: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增加个体患自身免疫疾病的风险。例如,HLA基因的特定变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密切相关。
环境触发:感染、毒素或紫外线辐射等环境因素可能破坏免疫系统的平衡。例如,链球菌感染可能引发风湿热,导致免疫系统攻击心脏和关节。
分子模拟:某些病原体的抗原与人体自身组织的抗原结构相似,免疫系统在攻击病原体的同时,也可能误伤自身组织。例如,某些病毒蛋白与胰岛β细胞相似,可能导致1型糖尿病。
免疫系统失调:随着年龄增长或由于疾病(如艾滋病),免疫系统的调节功能可能减弱,导致自身反应性免疫细胞逃避免疫耐受,攻击健康组织。

如何预防和应对免疫系统的“敌我不分”?
免疫系统的“敌我不分”现象虽然可能导致疾病,但从进化角度来看,这种机制也有其合理性。免疫系统的核心任务是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侵害,即使这意味着偶尔会误伤自身组织。在进化过程中,这种“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策略帮助人类在充满病原体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然而,现代医学的进步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干预免疫系统的错误行为。例如,通过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控制自身免疫疾病的进展。此外,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通过基因编辑、干细胞疗法等技术,修复免疫系统的缺陷,从根本上解决自身免疫问题。

早期干预:对于可能引发自身免疫反应的创伤(如眼球穿孔),应及时就医处理,避免自身抗原暴露于免疫系统。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
定期体检:对于有自身免疫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早期发现并干预潜在问题。
科学治疗:一旦确诊自身免疫疾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免疫系统的“敌我不分”现象既是其强大防御能力的体现,也是其局限性的反映。尽管这种机制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疾病,但它也在亿万年的进化中帮助人类抵御了无数病原体的侵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有望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免疫系统的行为,从而在保护健康的同时,避免其误伤自身。
免疫系统的复杂性提醒我们,生命的奥秘远未完全揭开,而探索这些奥秘的过程,正是医学和科学不断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