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并不激烈的,且外界早已有所预料的俄美沙特会谈在2月18日结束后,特朗普提出的“乌克兰和平计划”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尽管俄美双方没有透露谈了什么,谈的怎么样。但从事后双方的表态来看,情况对俄罗斯非常有利。
会谈结束后,俄罗斯投资委负责人说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说俄美双方已开始相互倾听、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则在随后接连表态称不会在土地问题上让步,也不会接受北约国家在乌克兰部署部队的计划。
而在此之前,外界盛传乌克兰对和谈的条件是俄军撤回到2022年2.24日之前的战线(乌东四州不可能给俄),西方国家给乌克兰停火的安全保障,这个保障要么是乌克兰加入北约,要么是北约国家派遣10万人以上的维和部队进入乌克兰。
拉夫罗夫是亲自参加了沙特会谈的,他能在事后大谈这两个要求,显然是美国在这两个问题上很可能对俄罗斯让利了。

而美国在沙特会谈举行之前,特朗普和他的国防部长赫格赛斯就已经表示不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也不会向乌克兰派兵维和。
对于沙特会谈,之前一些媒体还认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一定会参加,即便他嘴上没怎么说。尤其是在会谈的一两天前,泽连斯基访问了沙特的邻国阿联酋。但事实上,泽连斯基并没有去沙特,而是立即去土耳其见了埃尔多安,得到了土耳其承诺的支持。
泽连斯基本人也多次在特朗普提出的“乌立即总统大选”,“向美国开放矿产开采权”,“土地让步”的事情上唱反调。
显然,泽连斯基不大可能答应美国的方案。沙特峰会对乌克兰的影响有限。
但摆在泽连斯基眼前的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如果这样的态势持续下去,乌克兰的确有最终战败的风险,普京会付出很多,但他最终会赢。
1,场外博弈至关重要
乌克兰本身是一个中等体量的欧洲国家,战前人口4000多万,GDP约2000亿美元,国力,军力均远逊于俄罗斯。因此,乌克兰要想抵挡俄罗斯,就必须依靠外部力量持续不断的援助。
而这些援助,主要来自于美国,西欧国家,澳新加,日本这些西方国家。

这其中,美国和西欧国家显然是最重要的两个援手。美国在拜登政府的领导下,虽然武器装备给的抠搜,“租赁法案”签署后效果也不大,但终究还是在重大问题上坚定支持泽连斯基作战,对俄罗斯态度极不友好,对俄罗斯实行了极限制裁。
乌克兰也的确从美国手里得到了包括“海马斯”火箭炮,M1A2主战坦克,AGM-88反辐射导弹,F-16战斗机使用权等大量先进装备。还有大量的炮弹,财政援助,这些钱加起来一共有1770亿美元。
但等到特朗普上台后,这种情况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就是要全面否定拜登,而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又掌握了国会参议院,众议院的大多数席位,他的内阁成员几乎对他言听计从的亲信,共和党人也都争相讨好他。(共和党建制派完全被压制了)
这种情况下,特朗普的权力极大,完全可以按他自己的想法决定外交政策。
在上台之前,特朗普就多次质疑了援乌,还说自己能完全摆平俄乌问题,带来和平。上台不久之后,特朗普便立即发力,他至少干了这么几件事。
第一,他称援助乌克兰的钱白花了,是浪费。因此他要求乌克兰同意签署美国优先开采乌矿产的协议。

第二,他说泽连斯基当总统太久了,乌克兰应该大选,暗示要把泽连斯基换了不阻碍谈判。甚至他还在2月18日称泽连斯基的民调支持率不足4%。
第三,他的谈判方案对乌克兰极为不利。俄罗斯提出的停战四大要求是:乌克兰去军事化,泽连斯基政府下台,乌东四州+克里米亚归俄罗斯,乌克兰保证不加入北约。
这四个条件,美国已经同意了不支持乌入北约,其它三个从现在透露的信息分析来看,大概也是同意的。甚至于,美国可能还同意了俄军进驻敖德萨的要求。
第四,特朗普多次说要恢复美俄关系,甚至邀请普京访美,还称未来要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
第五,特朗普团队声称要断绝对乌援助。
这些行为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美国不想支持乌克兰打下去了,美国希望乌克兰赶紧向俄罗斯投了算了,不投他就要断援助,而且美国还要带头恢复对俄罗斯的关系,让俄罗斯经济重归于旧。

乌克兰仅凭自己的力量,实在是和俄罗斯差太多了,美国一旦断绝援助,许多困难都会接踵而至。俄罗斯在得到美国一边倒的态度后,胃口和进攻性明显会进一步加强,普京的顾虑也会减少很多。
而欧洲国家的援助也很难满足乌克兰继续维持抵抗的需要。
欧洲国家的军援仅次于美国,在1500亿美元左右。他们比美国更靠近冲突前沿,也有更强的反俄情绪,他们也给了包括“风暴阴影”巡航导弹,“凯撒”自行火炮,F-16战斗机这些先进武器,但欧洲国家的总体实力,要逊色于美国。
且,欧洲国家是数十个国家,而不像美国一样,一个说了算。每个欧盟成员国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希望别人多出力,各国之间的协调就需要耗费大量精力。
更重要的是,欧盟国家对提高军费的态度一直都很敷衍,俄乌大战都打了三年了,欧盟大多数国家的军费占GDP比例都没有达到2%,而乌克兰和美国此前席位他们至少达到3%,甚至是5%。

没有充足的军费,欧盟国家的战争机器就没办法高效率启动。再加上欧盟国家大多已经在冷战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他们的军队数量,武器装备数量,军工产能都大不如从前,效率极低,连为乌克兰提供炮弹的要求都不能满足。
这样下去,即便欧洲国家能提供先进的武器,但这些武器数量根本不够消耗,最终也难以影响战局。更何况,欧洲国家已经在二战后习惯了由美国为他们提供保护,想让他们再武装,以满足乌克兰的需求,是很难的。
从大战的场外局来看,乌克兰确实已经输定了。
2,战争已成定局?
如果按照旅级单位的野战力量来看,目前,俄罗斯手中有至少210个野战旅,乌克兰有至少100多个,欧盟国家只有56个左右。

这其中,欧盟国家参战的可能性不大。乌克兰的这100多个旅,已经是把国内青壮年男性征的差不多了,泽连斯基不得不在今年伊始把征兵年龄下调到17岁,这足以表明乌军的人力紧缺状况刻不容缓,而乌军要想获胜,需要的人力是以数十万,甚至百万计。
但乌克兰的人力满足不了,海外招募雇佣军也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个需求。除非有另一个大国也愿意动员下场。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人力资源太雄厚了,俄罗斯人口在1.4亿以上,从以往的动员经验来看,俄罗斯的极限动员是1000万人左右。
俄罗斯许多欧洲部分的大城市,如圣彼得堡,莫斯科的城市居民依然灯红酒绿,没有感受到战争的影响,只要前线的苦难不蔓延到他们身上,他们根本就不会有什么触动,也不可能像乌克兰和欧洲国家设想的那样去反对打仗。
更何况,俄罗斯的战争机器,尤其是军工产能在2023年以后逐渐开动了起来,基本能够满足前线俄军的需求,俄自己也不用从海外进口武器。

具体到前线,在俄乌绵延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俄军在战线北段尽管推进速度非常慢,伤亡不小,但他们总归还是在缓慢推进,是进攻方,已经陆续拿下了巴赫穆特,阿瓦迪夫卡,大诺沃希尔卡等地区,目前他们在红军城一带的进攻也很正常,只要时间足够,他们终究是有能力推到第聂伯河沿岸的。
在战线南段,双方隔第聂伯河对峙,俄军尽管是防守方,但乌军也始终无法在河东岸建立稳固的桥头堡,没办法组织有效进攻。2023年失败的夏季攻势就证明了这一点。
在这种情况下,乌军能打的,就是无休无止的消耗战,并逐渐在这种无法掌握主动权的消耗战中把自己的本钱越打越少,最终输给俄罗斯。

总的来说,俄乌大战对俄罗斯来说是一个U形曲线,一开始,如果俄军能用短时间尽快结束战斗,拿下基辅和乌东,是最好的情况,但他们失败了,越拖越陷入了泥潭。但在时间达到一个足够漫长的地步后,俄罗斯凭借更大的体量,终究还是能获得优势,笑到最后,再加上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助攻,俄罗斯最终还是会赢。
当年的苏芬战争,苏德战争,实际上也是这种情况。
1,2025.2.18-北京日报-历时四个多小时,俄美代表团在沙特会谈结束
2,2025.2.20-观察者网-泽连斯基一句“活在信息茧房”,特朗普整个破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