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70岁以后是否具备长寿体质,不看眉毛和耳朵,主要看六个特征
开闻资讯间

上周,阳光正好,我踏上了回乡下老家的路,满心欢喜地去看望我那 91 岁高龄的爷爷。一进家门,就瞧见爷爷正坐在院子里的老藤椅上,晒着太阳,手里还慢悠悠地摇着一把旧蒲扇,那模样,惬意得很。

我快步走到爷爷身边,挨着他坐下。阳光洒在爷爷脸上,我这才注意到,他的眉毛又浓又密,像两丛茂盛的小灌木,几乎都快把眼睛给遮住了。我心里一紧,想着这要是走路,得多影响视线啊,万一不小心摔着可不得了。这么想着,我便起身回屋,翻出了家里的小剪刀,又轻手轻脚地回到爷爷身边。

“爷爷,我给您把眉毛修一修,太长啦,挡眼睛。” 我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拿起剪刀,一点一点地修剪着。爷爷眯着眼,笑着任由我摆弄,嘴里还念叨着:“好嘞,乖孩子,随你弄。” 没一会儿,爷爷那过长的眉毛就被我修剪得整整齐齐,看上去清爽多了。

可谁能想到,这一剪,竟惹出了 “大祸”。晚上,妈妈从外面忙完回来,一跨进家门,目光就落在了爷爷的眉毛上。刹那间,妈妈的脸色骤变,原本带着笑意的脸瞬间沉了下来。她几步走到我身边,一把将我拉进厨房,压低声音,却难掩怒火地训斥道:“你怎么能把爷爷的眉毛剪了呢?你知不知道,这眉毛可关系着你爷爷的寿命啊!”

我一下子就愣住了,手里还握着那把剪刀,心里既委屈又满是疑惑。眉毛长短和寿命能有啥关系?这说法也太离谱了吧。我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可看着妈妈严肃的模样,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晚饭桌上,我偷偷地瞧着爷爷。他依旧精神得很,那笑声爽朗得很,饭菜也吃得香,比我这年轻人的饭量还大。饭后,爷爷兴致勃勃地讲起了他年轻时的事儿,从村里的老井,到村头那棵老槐树,再到他和奶奶年轻时的点点滴滴,讲得绘声绘色,眼里闪烁着光芒。看着爷爷那明亮的眼睛,我心里直犯嘀咕:这长寿的秘密,难道真在眉毛里?还是说,这只是老一辈人的美好期许罢了?

一、眉毛变长,真能和长寿画等号?

咱们先来好好琢磨琢磨这眉毛。眉毛长在眼睛上方,平日里看似不起眼,可它的作用却不小。出汗的时候,它就像个小卫士,把汗水拦住,不让它们一股脑儿地冲进眼睛里,而是乖乖地顺着两端,从鼻子和脸颊滑落。而且,眉毛在我们日常交流里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个挑眉、皱眉,就能传达出不同的情绪。

但很多老年人都坚信,眉毛越长,寿命就越长。可这说法,真的站得住脚吗?其实,人的寿命受太多因素影响了,像生活习惯、遗传基因、医疗条件等等,和眉毛长度压根儿没有必然联系。

随着年龄增长,眉毛变长,主要是因为身体新陈代谢变慢了。就好比机器用久了,运转速度就慢了。眉毛的更新换代也跟着慢下来,原本该脱落的眉毛没那么快掉,新长出来的又慢悠悠,一来二去,眉毛就显得长了。

还有啊,中年男性体内雄性激素分泌比较旺盛,这激素可是毛发生长的 “催化剂”,胡须、眉毛这些毛发,自然就长得快些。这也就是为啥我们常能看到长着长长眉毛的老爷爷,却很少见到长眉老奶奶的原因。

另外,基因的力量也不可小觑。要是家族里长辈的眉毛又浓又长,那后代的眉毛大概率也不会短,这都是遗传在起作用。

二、眉毛出现这些状况,可得警惕了!

虽说眉毛长短和寿命没啥关系,但要是眉毛出现下面这几种异常变化,那可就得赶紧重视起来,说不定是身体在给我们发出健康警报呢。

眉毛变白:要是年纪轻轻,眉毛却突然变白,而且白得很明显,那可得小心白癜风了。这是一种色素性皮肤病,刚开始可能只是眉毛变白,要是不及时干预,病情发展下去,毛发还会脱落,对生活和外貌都会有不小的影响。

眉毛脱落:眉毛脱落的情况也分好几种。要是眉毛变得稀疏、淡得快看不见了,很可能是气血不足。这类人平时还容易感觉胸闷气短,皮肤也比较粗糙,整个人没什么精气神。要是眉毛外侧三分之一的部分脱落,那就要考虑是不是内分泌失调,或者甲状腺功能减退、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这些问题了。这些疾病不仅会影响眉毛,还会对身体的其他机能造成影响。

眉毛下垂:要是一侧眉毛突然耷拉下来,怎么也抬不起来,这时候就得怀疑是不是面神经麻痹了。要是因为上眼睑下垂,导致另一侧眉毛异常变高,那肌无力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不能掉以轻心,得尽快去医院检查。

眉毛黄枯:眉毛颜色发黄,还干枯得像枯草一样,这多半和肺气不足有关。现在很多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肺气不足,会影响气血运行,人还会经常气喘吁吁、咳嗽,稍微活动一下就乏力、出汗,浑身不得劲。

三、医生眼中真正的长寿特征,你符合几个?

民间一直流传着 “长寿眉”“大耳垂” 是长寿标志的说法,可从科学角度来看,长寿可不是靠一两个外貌特征就能决定的,它和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紧密相连。特别是 70 岁以后,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长寿体质,主要得看下面这几个关键特征。

牙齿状态好:广东省中医院脑病内科主任医师郭建文就提醒过,牙齿好不好,和脑血管健康息息相关。牙齿不好的人,脑血管往往也不太好。这类人最好早点去检查脑血管,别等到中风发生了才追悔莫及。因为牙齿不好,会影响咀嚼,食物不能充分嚼碎,消化吸收就受影响,进而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心脑血管也容易变得狭窄,中风等疾病的发病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握力大:研究发现,握力可是衡量人体肌肉量的重要指标。对于老年人来说,肌肉量少可不是个好信号,它意味着 10 年内的死亡风险会明显上升。要是确诊为肌少症,那 10 年内全因死亡风险更是会增加 93%;就算只是疑似肌少症,风险也会增加 29%。所以,平时不妨多练练握力,像握握健身球、做做简单的抓举动作,都能锻炼手部肌肉,提升握力。

步速快:《通讯生物学》上的研究表明,走路快、步速快的人,不仅更有希望长寿,生物学年龄也比走路慢的人要年轻。这是因为步行速度和白细胞端粒长度有关。年纪越大,端粒长度越短,而走路快的人,端粒长度明显更长,也就意味着他们的细胞更有活力,衰老速度更慢,自然就更容易长寿。

心肺功能好:心肺功能好不好,直接影响着生活质量。心肺功能差的人,稍微爬几层楼梯、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感觉喘不上气。长期这样,不仅日常活动受限,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也会显著上升。所以,平时多参加些有氧运动,像慢跑、游泳、骑自行车,都能有效锻炼心肺功能。

规律排便:中老年人里,便秘的情况可不少见。但长期便秘可不是小事,它会诱发各种健康问题,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要是 50 岁之后,还能每天规律排便,那说明消化系统功能正常,肠道能及时把身体里的废物排出体外,身体的内环境稳定,长寿的几率自然也就更大。

乐观心态:心态对寿命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PNAS》上发表的研究指出,不管男女,只要心态乐观,活到 85 岁以上的几率就更大。乐观的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更能积极应对,心理负担小,身体的应激反应也没那么强烈,对健康自然大有益处。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