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大凤”号航空母舰
微尘

“大凤”号航空母舰

“大凤”号于1944年3月7日完工。在日本内海进行了数周的服役测试后,它被部署到新加坡,并于4月5日抵达那里。随后,“大凤”号被转移到位于苏门答腊附近的林加锚地,在那里,它加入了第一机动部队第一航空战队的“翔鹤”号和“瑞鹤”号航母。这三艘航母都通过进行飞机的起降训练,并充当从新加坡机场起飞的己方飞机模拟空袭的目标,来训练新的航空队。4月15日,小泽治三郎中将正式将他的旗舰从“翔鹤”号转移到了“大凤”号上。此后不久,第一机动部队离开林加锚地,并于5月14日抵达婆罗洲附近的塔威塔威,在那里舰队可以直接用未经提炼的打拉根原油进行加油,并等待执行被称为“A-GO作战”的计划中的“决战”。

当美国航母对马里亚纳群岛的袭击表明那里即将遭到入侵时,日本联合舰队参谋部于6月11日启动了“A-GO作战”。“大凤”号和小泽治三郎的第一机动部队的其他舰艇于6月13日离开塔威塔威,穿过菲律宾群岛,向塞班岛方向航行,以攻击在附近活动的美国航母部队。

1944年6月19日,“大凤”号是参与菲律宾海海战的九艘日本航空母舰之一。当天上午7点45分,它迎风转向,派出了它所搭载的飞机(16架零式战斗机、17架“彗星”俯冲轰炸机和9架“天山”鱼雷轰炸机),加入小泽的第二攻击波。当“大凤”号的飞机在头顶上空盘旋编队时,美国潜艇“大青花鱼”号(SS-218)向这艘航母发射了六枚鱼雷。“大凤”号的一名攻击机飞行员,小松原尉,看到了鱼雷航迹,他脱离编队,故意驾驶飞机冲向一枚鱼雷的路径;这枚武器在距离目标较近处爆炸,剩下的五枚鱼雷中有四枚没有命中。然而,第六枚鱼雷击中了目标,爆炸在航母右舷舰岛前方的船体上炸开了一个洞。这次撞击还震裂了航空燃油箱,并使前部升降机卡在了飞行甲板和上层机库甲板之间。

由于进水,“大凤”号舰首下沉了5英尺(1.5米),前部升降机井里充满了海水、燃油和航空汽油的混合物。“大凤”号的舰长略微将航速降低了1.5节,以减缓海水从鱼雷击中的船体部位涌入的速度。由于没有起火,小泽中将命令飞行甲板的损管小组用木板盖住敞开的升降机井,以便恢复正常的飞行作业。到上午9点20分,利用士官和水兵餐厅的木凳和木桌,这项任务完成了。小泽随后又派出了两波飞机。

与此同时,积聚在前部升降机井里的泄漏的航空汽油开始汽化,并很快弥漫到了上下机库甲板。损管人员很清楚这对航母构成的危险,但不知是由于训练不足、缺乏实践经验(自该舰服役以来才过去了三个月),还是能力普遍不足,他们的应对措施最终被证明是致命的无效。他们笨拙地试图抽干受损的升降机井里的液体,却没有人想到要用机库的灭火系统喷出泡沫来覆盖这种越来越危险的混合物。

由于“大凤”号的机库是完全封闭的,机械通风是排出污浊空气并换入新鲜空气的唯一手段。第一和第二机库部分两侧的通风管道门被打开,有一段时间,航母的后部升降机被降下,试图增加通风量。但即使这样也没有明显效果,而且无论如何,大约中午时分恢复了空中作业,这就需要在飞机被运送到飞行甲板时定期升起升降机。绝望之下,损管小组用锤子砸开了船上舷窗的玻璃。

“大凤”号的首席损管军官最终命令将全舰的通风系统开到最大,并尽可能打开所有的门和舱口,试图清除舰上的烟雾。这导致了之前未接触到蒸汽的区域也充满了蒸汽,大大增加了意外或自燃的可能性。“大凤”号变成了一艘漂浮的定时炸弹。

那天下午大约14点30分,也就是在最初被鱼雷击中六个半小时后,“大凤”号被一次剧烈的爆炸震动。舰桥上的一名高级参谋人员看到飞行甲板向上隆起,舰体两侧被炸开。“大凤”号脱离了编队,开始下沉,显然已经注定沉没。尽管小泽中将想与舰同沉,但他的参谋人员说服他活下来,并将他的住处转移到“羽黑”号巡洋舰上。小泽带着天皇的画像,乘坐驱逐舰转移到了“羽黑”号上。在他离开后,“大凤”号又被第二次雷鸣般的爆炸撕裂,于16点28分舰尾先沉入水中,在2150名舰员中,有1650名军官和士兵随舰沉没。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