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年汽车市场趋势及行业分析,以下五类车型面临严重的贬值风险,具体原因如下:
**1. 豪华燃油车(如奔驰、宝马、奥迪)**
**理由**:
- **新能源品牌冲击**:以比亚迪、理想、蔚来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快速崛起,销量持续增长,蚕食了传统豪华燃油车的市场份额。例如,理想汽车2024年销量突破50万辆,问界同比增长近100%,导致豪华燃油车终端价格大幅跳水(奔驰C级降价超10万元)。

- **政策与技术压力**:各国加速碳中和进程,“双积分”政策及排放法规限制燃油车发展,车企被迫转向新能源领域,燃油车研发投入减少,市场竞争力下降。
- **保值率崩盘**:二手豪华燃油车因技术迭代缓慢、使用成本高(如油耗、维保费用),叠加新能源替代效应,保值率持续走低,部分二线豪华品牌(如英菲尼迪、林肯)甚至面临退市风险。
**2. 低续航增程式电动车**
**理由**:
- **技术迭代降维打击**:2025年增程车纯电续航普遍提升至400公里以上(如宁德时代“骁遥”电池技术),而老款低续航(200公里以下)车型因充电效率低、电池衰减快(4年后健康度仅剩75%)迅速被市场淘汰。

- **消费者需求升级**:用户更倾向选择兼具长续航与快充技术(如800V高压平台,12分钟充至80%)的车型,低续航增程车因实用性不足沦为“鸡肋”。
- **成本与环保压力**:低续航车型电池循环寿命短,更换成本高,叠加政策对高能效技术的倾斜,加速其贬值。
**3. 无智能驾驶功能的新能源车**
**理由**:
- **智能化成为核心竞争力**:2025年智能驾驶(如L3+级自动驾驶)从“附加功能”转变为购车刚需。理想、小鹏等品牌凭借智驾技术领先市场,而无智驾的车型销量低迷,直接拖累保值率。

- **技术投入差距**:比亚迪计划投入千亿研发智驾技术,其他车企若不跟进,其车型将因技术落后被边缘化。消费者对无智驾车型的接受度骤降,二手市场流通性极差。
- **用户需求分化**:高端市场依赖智驾溢价,低端市场靠性价比,中端无智驾车型两头不占,成为市场弃子。
**4. 中端纯电动车(15-30万元区间)**
**理由**:
- **市场夹缝求生**:该区间车型既无法与10-15万元的经济型纯电车(如五菱宏光MINI EV)比拼价格,也难以抗衡30万元以上高端车型(如特斯拉Model Y)的品牌溢价,同时受插混车型(如比亚迪DM-i)挤压,市场份额持续萎缩。

- **充电设施短板**:中端用户对充电便利性敏感,但公共充电桩增速(2024年仅15%)远低于需求,续航焦虑未解,间接削弱纯电车吸引力。
- **成本与保值矛盾**:电池成本下降速度不及降价需求,导致中端纯电车性价比劣势明显,二手市场保值率低于混动车型。
**5. 老旧燃油车(国四标准及以下)**
**理由**:
- **政策加速淘汰**:2025年以旧换新补贴范围扩大,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车被纳入报废补贴范畴(最高1.5万元),直接刺激车主置换新能源或低排量燃油车,老旧车型流通价值骤降。

- **使用成本攀升**:燃油车维保费用高、油耗经济性差,对比混动车型(如丰田THS系统)无优势,且部分城市限行政策趋严,进一步打压需求。
- **市场认知转变**:消费者普遍认为燃油车是“过渡技术”,购车预算向新能源倾斜,导致老旧燃油车二手交易量萎缩,价格断崖式下跌。
---
### **总结**
2025年汽车市场的贬值逻辑已从单一价格战转向技术、政策、用户需求的多维博弈。**智能化、长续航、混动技术**成为保值关键,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车型将加速退出市场。消费者购车时需结合长期使用成本、技术前瞻性及政策导向,避免落入“贬值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