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珊瑚海海战,太平洋战争7
江南以西可可和一一


7.珊瑚海海战

莫尔斯比港,是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以欧文·斯坦利山脉为屏障,两面环水。

一面是天然良港费尔法克斯湾,

另一面是珊瑚丛生的大海,山水相依,港湾套港湾,美不胜收。

谁也没想到,82年前在风景如画的莫尔斯比港珊瑚湾,美日爆发了战争史上,首次航母大战。

1942年初,日军联合舰队还沉浸在胜利中。

第一阶段的任务已超额完成:偷袭珍珠港,占领东南亚。

世界上相当一部分的稻米,半数以上的天然橡胶,四分之三的稀土以及大量的石油资源,都成了日本帝国的战利品。

但第二阶段的任务,还没有最终确定。

在日本看来,美国的经济潜力虽大,但转入战时状态还需要一个过程。

预计美国1943年夏季,才可能组织反攻,而日本完全有时间进一步推进战线,扩大防御圈。

控制澳大利亚的计划,就是这一战略的反映。

日本陆、海军一致认为:

澳大利亚,将是英美借以反攻的最大据点。

但由于日本大部分陆军,深陷于中国,根本无力出兵,登陆澳大利亚,可行的选择切断澳大利亚与珍珠港的联系。

就是把麦克阿瑟率领的西南太平洋,孤立起来。

1942年2月初,日军占领了澳大利亚东北的俾斯麦群岛的拉包尔基地。

3月初,先后占领了新几内亚的莱城、萨拉莫阿。

按计划随即对图拉吉和新几内亚东部的莫尔兹比港实施登陆。

由于美国航母的活动,加之日本舰队在不同地方执行配合陆军攻占岛屿,实力不全,这一计划就被推迟了。

直到4月底,第5航空战队(翔鹤号和瑞鹤号)、第5巡洋舰队(妙高号和羽黑号)从印度洋归来,回到特鲁克。

进攻图拉吉和莫尔兹比港的计划,随即开始。

1942年4月30日,第5航空战队、第5巡洋舰队和6艘驱逐舰作为机动部队从特鲁克出发南下,横于夏威夷和新几内亚群岛之间,伺机消灭盟军水面舰只。

登陆掩护编队由祥凤号轻型航母、8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组成。

作为攻占莫尔比兹港的先头行动,4月28日从拉包尔出发的先遣登陆部队,在祥凤号舰载机的掩护下,于5月3日未遇到抵抗占领了小岛图拉吉。

随后,5月4日,登陆部队主力从拉包尔乘14艘运兵船在6艘驱逐舰和1艘巡洋舰的掩护下,浩浩荡荡驶向莫尔比兹港。

完成图拉吉登陆掩护的祥凤号及掩护舰只,向西航行准备与登陆部队汇合,同时机动部队第5航空战队,进驻珊瑚海。

但实际上,前来迎击的美第17和8特混舰队,已先于日机动编队进入珊瑚海,于是就发生了海战史上有名的珊瑚海海战。

日本方面,由井上成美(日军历史上最后一位海军大将,与米内光政、山本五十六为海军铁三角)海军中将指挥。

第一支舰队作为直接掩护部队:

由轻型航空母舰“祥凤”号航母,4艘重巡洋舰“青叶”、“加古”、“衣笠”、“古鹰”号,及驱逐舰“涟”号组成,由后藤有公海军少将指挥。

其目的是:

于4月28日搭载着陆军南海支队从拉包尔出发,首先支援图拉吉登陆作战,尔后转而西进,前去支援莫尔兹比的登陆作战;

第二支舰队是机动部队:

由第5航空母舰战队的2艘大型航空母舰瑞鹤号、翔鹤号;第5战队的2艘重巡洋舰“妙高”号、“羽黑”号;6艘驱逐舰“有明”、“夕暮”、“白露”、“时雨”、“曙”、“潮”号组成。

由高木武雄海军中将指挥,航空母舰的航空兵作战由原忠一海军少将指挥。

其目的是:分别于4月30日和5月1日从特鲁克岛出发,支援莫尔兹比港登陆作战。

此外,还有驻在拉包尔的90余架"1"式陆上攻击机。

美国方面,由法兰克·杰克·弗莱彻海军少将指挥。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海军也已放弃以战列舰作为舰队主力,改而组编航空母舰特混舰队。

主力是第17特混编队。

突击大队,编成由5艘巡洋舰(明尼阿波利斯号号、新奥尔良号、阿斯托尼亚号、切斯特号、波特兰号)和5艘驱逐舰(费尔普斯号、杜威号、法拉格特号、艾尔温号、莫纳根号)组成,由金凯德海军少将指挥。

支援大队,编成由3艘巡洋舰(澳大利亚、芝加哥号、霍巴特号)和2艘驱逐舰(帕金斯号、沃尓克号)组成,由格雷斯海军少将指挥。

航空母舰特混大队,由2艘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号舰长弗雷德里克·谢尔曼海军上校、 约克城号舰长艾略特·布克马斯特海军上校)和4艘驱逐舰(莫里斯号、安德森号、哈曼号、拉塞尔号)编成,由奥布里菲奇海军少将指挥。

突击大队和支援大队的巡洋舰和驱逐舰为两艘航空母舰组成环形警戒幕。

1942年初,太平洋对于盟军是一片黯淡的景象。

1942年1月20日,日本伊124号潜艇在达尔文港布雷时被击沉,美军随后用潜水作业船从伊124号上捞出了密码本。

之后的几个月中,随情报的积累,尤其是空袭东京后,日本帝国做出了过分的反应,几乎把联合舰队都派了出去了。

珍珠港的情报处开始逐渐破译日本的电码,并用分散的情报逐渐绘制出联合舰队的进攻矛头。

美国通过破译密码,已知日军即将对莫尔兹比港实施登陆,同时其先遣队将先占领图拉吉,并基本掌握了日方投入的兵力。

尼米兹已决心阻止日军登陆莫尔兹比港的行动,这并不是一个能够轻易作出的决定,因为对盟军来说,集结必要的兵力对付来敌并不容易。

萨拉托加号被日潜艇击伤,在西海岸修理,企业号和大黄蜂号在袭击东京的返航途中。

可供使用的就是第8特混舰队列克星顿号和第17特混舰队约克城号航母,另有8艘巡洋舰和13艘驱逐舰。

由弗莱彻统一指挥,两支舰队5月1日进驻珊瑚海。

这次战役,日军出动了70艘各种舰艇。

总指挥为第四舰队司令长官井上成美中将,坐镇拉包尔。

攻略部队司令为五藤存知少将,“MO”机动部队的司令为高木武雄中将。

原忠一海军少将指挥第5航空战队,其中包括大型航母“瑞鹤号”和“翔鹤号”、120余架舰载机。

另外还有两支舰队,由后藤海军少将指挥,拥有4艘重巡洋舰、1艘轻型航母、一支运兵船队。

日军的作战计划是:由后藤舰队掩护登陆部队,占领西南太平洋要地莫尔兹比港,第5航空战队则在空中机动作战,寻机消灭美军航母,夺取珊瑚海制海权。

这时,美日舰队的基本力量对比是:

美国人有两艘航母,日本人则有3艘;

美军航母甲板上有143架飞机,日本有147架;

日军飞行员的经验丰富,而美军舰艇则装有雷达;

美军的俯冲轰炸机多于日军,而日军的鱼雷攻击机多于美军,而且日军的鱼雷也比美军的性能更佳。

从总体上看,两军舰队的实力旗鼓相当。

日军航母“瑞鹤”号和“翔鹤”号经常一起行动,两舰的合作比较默契,而“祥凤”号的作战能力则不强。

弗莱彻

美军航母“列克星敦”号和“约克城”号,只有一次合作经历。从这方面看,美军舰队的联合作战能力比日本人相差不少。

历史上第一次,日美两军的四艘重型航母就要展开历史性对决了。

双方的航母都汇集到了珊瑚海附近游弋,双方都派出大批侦察机对周围150—200海里的水域进行搜索,双方都在寻找对方。

同日,日军开始攻击莫尔兹比港。高木部队得知图拉吉港遭到美军舰载机的攻击,便南下寻找敌军。

此时,“约克城”号和“列克星顿”号两个航母战斗群会合,编为第17特混舰队。

5月8日早晨,在珊瑚海两百海里内,日美两军各两艘航母都是虎视眈眈。

日出前,两军的侦察机都已起飞,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

8时15分,在最北边飞行的美军侦察机发回报告:

日军航母编队在“列克星敦”号东北约175英里的海面上,正以每小时25海里的速度向南行驶。

几分钟后,美军航母的无线电台截获到日本人兴奋的报告,表明美军也已被日军发现。

随后,“约克城”号和“列克星敦”号起飞15架战斗机、46架轰炸机和21架鱼雷机,共82架飞机扑向日本舰队。

1小时3刻钟后,美军机群发现日军航母“翔鹤”号和“瑞鹤”号正向东南方向行驶,两艘航母相距8英里,各由两艘重型巡洋舰和驱逐舰护航。

正当美军机群在厚厚积云里组织进攻的时候,日军航母“翔鹤”号出动了更多战斗机,“瑞鹤”号则躲进下着暴雨的附近海面。

美军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被日军零式战斗机冲散,而且缺乏配合,发射的鱼雷偏离目标而入海,只有两颗炸弹击中“翔鹤”号,致其甲板上因燃油泄漏而起火。

十多分钟以后,“列克星敦”号上的飞机赶到,但很难发现厚厚云层底下的敌舰,只有15架轰炸机好不容易发现了一个目标。

但它们只有6架F4F“野猫”战斗机护航,很快就被零式战斗机冲散,这一轮鱼雷攻击也失败,美军轰炸机再次只投中一枚炸弹。

美军的43架飞机在返航时却发现了日军飞机。

由于有雷达,“列克星敦”号的战斗机指挥官在日军战机还在东北方向70多英里时就已获知它们的到来,并放出战斗机进行截击。

日军第5航空战队的69架舰载机在被拦截之前就已分为3个攻击队,其鱼雷机队首先飞临“约克城”号上空。

但因该舰灵活地进行规避,日机的攻击未能成功。

但是,由于两艘航母都在进行规避,美军两艘航母之间的距离迅速拉大,警戒舰艇也分为两队,对空防御随之削弱。

日机对“约克城”号左舷投射8条鱼雷,均被该舰避开。

随后,日军轰炸机队开始对“约克城”号俯冲投弹。

约克城

有一颗800磅炸弹击中该舰舰桥附近的飞行甲板。

日军鱼雷机队对“列克星敦”号实施了夹击进攻,其投射的13条鱼雷中有2条击中该舰左舷,使其锅炉舱有3处进水。

“列克星敦”号拼命规避鱼雷,但又被2颗炸弹命中。

这场遭遇战持续了13分钟。

日军战机返航时报告:已为“祥凤”号报了仇,击沉1艘大型航母和一艘中型航母。

实际上,“列克星敦”号虽然被鱼雷和炸弹击中而产生7度横倾,但调整燃油后恢复了平衡,继续接纳返航飞机着舰,同时为战斗机加油。

但由于燃油泄漏,“列克星敦”号舰内突然发生爆炸,火势迅速蔓延。

下午15时左右,舰长下令全体舰员离舰。

17时许,“费尔普斯”号驱逐舰奉命对“列克星敦”号发射了5条鱼雷。

17时56分,“列克星敦”号航母沉没,已经降落到该舰的36架飞机也随之沉入大海。

美军航母“约克城”号上虽然尚有轰炸机和鱼雷机27架、战斗机12架,但已入夜,弗莱彻无意再战,遂率队撤离战场。

在这一天的珊瑚海海战中,美国的两艘航母都被击中。

日军“翔鹤”号被3枚炸弹击中,但仍能自力航行。

“瑞鹤”号本身虽然没有受损,但舰上飞行大队损失严重。

“列克星顿”号因舰内油气聚集引起数次严重爆炸而被放弃,最后由驱逐舰将之击沉。

第二天,日军航母“瑞鹤”号的飞行员为追击美舰再次进行侦察巡逻时,海上只有“列克星敦”号的残骸了。

列克星敦

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战是战争史上航母编队在远距离以舰载机形式首次实施交战。

众所周知,以往的近代海战,都是双方军舰接近到较近距离之内,而后用舰炮解决问题。

珊瑚海海战则全然不同,双方的军舰,没有开炮或者发射鱼雷,也没有进入对方的视线之内,而是从上百海里以外的远距离用所携带的舰载机来取胜。

对于这样的交战,在世界海战史上尚属首次,可是并不是偶然,而是航空技术与兵器发展的必然结果。

美方被击沉一艘大型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号、一艘油轮、一艘驱逐舰、65架飞机、死亡543人,另一艘航母约克城号受伤。

日本损失一艘轻型航母、69架飞机、死亡1074人、另一艘航母受伤。

从数字的角度,日本海军显然取得了珊瑚海海战的战术上的胜利。

但是,再看远一点,假若把1942年5月第一周周末发生的珊瑚海海战的后果同后续的事件联系起来,那么美国毫无疑问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弗莱切海军少将的部队成功地挫败了日本南下控制珊瑚海和澳大利亚的海上通道的战略计划。

战后,尼米兹曾打算让弗莱彻舰队留在珊瑚海,因为哈尔西正在迅速赶往珊瑚海,可以把“约克城”号及其护卫舰并入第6特混舰队,以寻找新的战机。

但是,他最终放弃了这一想法。

尼米兹预测美日即将开展的中太平洋遭遇战,命令“约克城”号必须尽快得到修缮,以便以较完整的阵容投入新的决战。

同时,尼米兹命令潜艇部队对受伤返航的日航空母舰发动袭击,又向普吉特海峡海军船厂发报,敦促他们加速修复“萨拉托加”号,以备急需。

5月10日,日军采取了一次军事示威行动,意在挽回珊瑚海战中,丢失的面子。

他们派一支部队占领了大洋岛和瑙鲁岛这两个岛屿。

尼米兹将计就计,电令哈尔西赶赴东所罗门群岛500海里内的海域。

让“大黄蜂”号和“企业”号及第16特混舰队摆开阵势,意在迷惑对方,使日军相信太平洋舰队的所有航空母舰,都已抵达南太平洋,从而牵制日军北上进攻的兵力。

此招果然奏效,日进攻部队发现美航空母舰之后,慌忙撤出了所占岛屿,并在南太平洋海域排兵布阵。

至此,有关珊瑚海海战的烟云完全消散,日美双方开始在表面的平静中酝酿新的攻势。

珊瑚海海战是海战史上第一次航母之间的较量,也几乎是太平洋战争中最公平的一役,其中基本反映出双方的战斗力。

“祥凤”号航母

它可以说是太平洋史诗最恰到好处的一个引子。

如果日本联合舰队是第一或第二航空战队参加珊瑚海海战,那么约克城号很有可能就回不到珍珠港,这样中途岛战役后美国会有很大压力;

如果美军没有自作聪明地去袭击东京,那么美国就可以有四艘航母参加珊瑚海。

虽然不能保证完胜,但损失也不至于失去一艘航母,那么在中途岛中也就多了一份胜利的希望。

从战术上看,珊瑚海海战可以说是日军略胜一筹。

虽然日军飞机和伤亡人数多于美国,但他们以损失1.2万吨“祥凤”号和在图拉吉岛外围被击沉几艘小舰的较小代价,换取了击沉“尼奥肖”号、“西姆斯”号和3.3万吨大型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号的胜利。

然而从战略上看,则是美国赢得了胜利。

开战以来,日军的武力扩张第一次遭到遏制,进攻莫尔兹比港的作战计划只得向后推迟。

更为重要的是,被击伤的“翔鹤”号航空母舰需要修理,损伤惨重的“祥凤”号需要重建,大大削弱了日方在即将举行的中途岛海战中的实力。

自从珍珠港事件以来,日本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第一次遭到沉重的心理打击,这是一个使战略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的事件。

美国海军从中深刻地感受到航空母舰编队作战将是未来海战的主要模式,于是开始大力在随后的实战中进行推行,并最终赢得了太平洋战场上的胜利。

尼米兹

尼米兹宣布这是“一个具有决定性深远意义的胜利”。

珊瑚海海战是太平洋战场上战局发生逆转,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标志。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