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20年9月26日,紫禁城乾清宫里,38岁的泰昌帝朱常洛吞下一颗红色药丸,突然双目圆睁,抓着龙床帷幔大喊:“此药真乃仙丹!”12小时后,这位登基仅29天的皇帝七窍流血暴毙。四百年后,科学家对着“红丸”配方直呼:“这玩意儿吃下去,阎王都得加班!”

一、作死套餐:泻药+春药=皇帝の临终体验
泰昌帝的死亡流程,堪称史上最硬核“作死教程”:
- STEP1:八位美女榨干阳气
刚登基的朱常洛,收到老爹万历的“遗产”——郑贵妃进献的八位绝色宫女。憋屈了二十年的太子一朝翻身,直接开启“夜夜当新郎”模式。史书记载他“未十日,帝患病”,用现代话翻译:肾虚到ICU都救不回来。 - STEP2:太监开的泻药暴击
眼看老板要凉,郑贵妃派来的亲信太监崔文升献上“秘方”——大黄!这味药在现代药店售价5元/斤,主打功能是治便秘,但给腹泻患者用等于“火上浇油”。结果皇帝一夜狂泻30次,直接达成“脱水成就”。 - STEP3:三无红丸致命补刀
濒死之际,首辅方从哲推荐的江湖郎中李可灼,掏出一颗红丸。此药配方堪称“古代黑暗料理”:
- 主料:红铅(少女经血烘干研磨)
- 辅料:秋石(童子尿结晶)、人乳、人参、鹿茸
现代医学检测同类配方发现:经血含大量细菌,尿结晶富含尿酸,混上大补药——妥妥的“血栓制造机”!

二、法医报告:皇帝到底怎么死的?
现代医学复盘死亡现场:
- 第一阶段:急性肠胃炎
崔文升的大黄泻药,让皇帝电解质紊乱,肠道菌群团灭。按《国榷》记载“一昼夜泻三四十次”,这强度堪比窜稀版铁人三项。 - 第二阶段:虚不受补
红丸中的鹿茸、人参强行催发肾上腺素,让濒死的心脏玩命蹦迪。北京协和医院专家模拟实验发现:虚弱状态下服用此类补药,心梗风险飙升300%。 - 终极死因: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经血中的细菌毒素+大补药刺激,诱发全身血管内血栓。故宫档案馆藏的《泰昌起居注》记载“七窍有血渍”,正是内脏出血的典型症状。
实验室神吐槽:
“这配方放今天,李可灼够判10年非法行医罪!红铅是细菌培养皿,秋石是尿酸炸弹,再加补药当助燃剂——阎王爷看了都夸你会整活!”

三、宫廷狼人杀:谁是真凶?
嫌疑人名单:
- 郑贵妃(狼面最大)
万历的宠妃,多次想废太子朱常洛,扶持亲儿子上位。她派崔文升送泻药,又传红丸来自她的炼丹房。但史学家冷笑:“真要下毒,砒霜不比泻药香?” - 李可灼(背锅侠)
进献红丸的鸿胪寺丞,被流放时还坚称:“我是忠臣!”现代药理分析却为他翻案——红丸本身无毒,纯属“医学文盲害死人”。 - 朱由校(隐形玩家)
泰昌帝长子,后来的天启帝。野史爆料他曾在父皇暴毙前夜闯入寝宫,但《明实录》记载他“痛哭昏厥”。阴谋论者调侃:“魏忠贤都没他演技好!”
史家终极判决:
“皇帝自己作死占60%,庸医害人占30%,宫斗背锅占10%——大明版《绝命毒师》,全员菜鸡!”

四、古今对话:作死不分朝代
古代VS现代作死对比:
作死项目 |
泰昌帝版 |
现代人版 |
补肾秘方 |
红铅+秋石+人乳 |
六味地黄丸配威士忌 |
医疗选择 |
信太监不信太医 |
百度治病抖音开刀 |
临终遗言 |
“再来一颗仙丹!” |
“转发这条锦鲤…” |
养生专家锐评:
“从嘉靖嗑水银到泰昌吞红丸,明朝皇帝用生命证明:作死,才是最好的催命符!”
当现代人还在为“朋克养生”自嗨时,四百年前的大明CEO早已用生命写下《作死指南》。下次你端起枸杞啤酒时,别忘了乾清宫里那颗血淋淋的红丸——历史从不重复,但作死的人总是押着相同的韵脚。
写作声明:
本文参考《明史》《国榷》及现代医学研究,结合故宫档案馆史料重新解读。欲考据细节,推荐查阅《明实录·泰昌卷》及《中华医史杂志》2023年第4期《明代红丸毒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