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一连串地产新政之后,无数人都在翘首以待一年一度的小阳春。
然而,在经过去年底十一十二月的成交狂飙后,今年的小阳春开局,并不乐观:
新房房价撑不住了。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2025年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一线城市新房销售价格环比继续上涨,其中上海和深圳分别上涨0.6%和0.2%,北京下降0.4%,广州持平。
二手房方面,上海和深圳环比都涨了0.4%,北京只涨了0.1%,广州则是下降了0.2%。
这说明什么?说明一线城市里,上海和深圳已经完全稳住,且价格开始反弹;
广州还在挣扎触底;
而北京,二手房虽然稳住,但新房还在踩踏。
对此,我在一线的体感也差不多。开年以来,各大新房降价潮汹涌而来。比如朝阳东五环金盏板块,低密洋房价格降到4万多,在此之前这里的报价是6、7万;
昌平北的清樾府,打出特价房,最低3.7万元/平米,而清樾府指导价5.6万元/平米。
事实上,如果把时间拉长,我们会发现,北京新政力度虽然很大,但北京新房也一直没有支棱起来。
不说较为偏远的金盏和昌平北,即使是城六区里的石景山、丰台,房价也一直处于调整当中。
比如石景山的元玺,去年石景山卖的最好的项目,目前去化率30%,网签均价也从最初的7.56万/平米,掉到了现在的7.22万/平米。
与元玺相对应,去年石景山卖得最差的寰宇天下天境,开盘一年去化率不足18%,网签跌幅也是最大的,从7.58w一路走低到目前的5.65w。
02
北京新房为何踩踏出货?
一方面,北京库存本来就积压十分严重,在北上深三个城市,北京的新房去化周期是最长的。

▲根据克而瑞数据,北京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的板块高达4个,去化周期达到20.7个月。
事实上,近期从土拍情况就可以看出,北京去库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最近出让的石景山地块,首钢托底首钢,尽管这宗地的楼面价比隔壁楼面价要低出1万多,但还是底价出让了。
土地市场的冷清,归根结底还是新房市场的冷清。截止2月19日,北京新房网签才刚过千套,这可是拥有两三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北京新房网签,至今还没有恢复到1月份的成交水平。然而,北京的新房库存,已然超过7.5万套!
第二,北京新房踩踏出货,还源于近期的“好房子”标准。
在《北京市平原多点地区“好房子”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要点(试行)》发布之后,存量新房“湘君一夜白发多”,危机意识更加强烈。
要知道,如今的地块大都不设指导价,且“好房子”更具竞争优势。还没有去化掉的“老新房”如果不赶紧出货的话,恐怕以后更难。
也正因为这种规划背刺,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滩上”,北京新房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抛售潮。
想一想,隔壁的新地块,允许建封闭或开敞阳台,允许设计架空层,允许设立风雨连廊,允许打造空中花园......这样的“第四代住宅”,让存量新盘里那些四四方方的水泥盒子如何竞争?
从本质而言,新的设计规则越来越宽松,未来的新房项目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暴打二手房卖家和存量新房的巨大优势。
然而,新房项目是一茬一茬的出现,既然规则能改,谁又能保证,下一届的新房不会比这一届的品质更好呢?
换句话说,现在的新房,经历的不只是降价踩踏,还有品质踩踏。
03
对比深圳、上海,近两年的北京新房,一直都缺少真正能打的大网红项目。
在过年之前,大家最寄予厚望的,莫过于海开的颐海澐颂项目。但是,由于规划和设计上的失误和缺陷,颐海澐颂迟迟不开盘,致使这个小阳春,整个北京楼市都没有好的发力点。
怪不得有人说,北京等等党,真的赢麻了。
而从二手房角度看,尽管二手房成交还算平稳,上周周末成交量两天破千套,但实时挂牌量也在飙升,当前北京二手房的成交,仍然是以价换量的逻辑。
由此,综合新房踩踏、二手房相对沉稳的现状,也许,北京还需要继续放松一波限购,才能真正实现“止跌回稳”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