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沧州市及下辖的几个县,改回古称,会不会提高旅游经济和知名度?
熙来攘去

沧州市及其下辖各县市的古称及其由来,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沧州市(古称饶安、沧州)

沧州市,因濒临渤海而得名,意为“沧海之州”。据《魏书·地形志》记载,沧州之名始见于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分瀛、冀二州置,治饶安城”。《广韵下平十一唐》亦载:“沧,亦州名。后魏所置,盖取沧海为名”。

在历史上,沧州地名几经变迁。夏商时期,沧州为兖州地;周代为幽州地;春秋时期为燕、齐二国地;战国时期地属燕、齐、赵三国;秦时分属巨鹿、济北两郡;西汉高帝五年(前202年)置渤海郡(渤,《汉书》作勃)、浮阳县,郡治浮阳(今沧县东关)。

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分瀛、冀二州之地,置沧州,治饶安(今盐山县境)。此后,沧州历经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其治所和辖境也有所调整。至1993年,沧州地、市合并,成立沧州市,延续至今。

沧州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大运河沧州段全长215公里,约占京杭大运河总长的八分之一。这条运河最早开凿于三国时期,为曹魏平虏渠,隋代在此基础上进行疏浚,沧州境内的运河基础河段由此形成。唐宋以后,沧州段运河称为御河或卫河,清代以后,称为南运河。

下辖县市及古称由来

1. 运河区

运河区以境内的京杭大运河为名。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境,是运河区得名的重要原因。这条古老的运河见证了沧州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繁荣。

2. 新华区

新华区以境内的新华路为名。新华路的命名可能寓意着新时代的开始或新气象的展现,反映了城市发展的新面貌。

3. 泊头市(古称泊头镇)

泊头市以泊头镇为名。据《明史·地理志》记载,交河县东有泊头镇巡检司,故有泊头镇之名。泊头,有停船的码头之意,反映了其作为运河码头的重要地位。今市因泊头镇而得名,承袭了古老的历史记忆。

4. 任丘市(古称任丘)

任丘市因西汉年间巡海使中郎将任丘在此筑城以防海口而得名。据史书记载,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任丘筑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名为地名。这一命名方式体现了古代地名与人物命名的紧密联系。

5. 黄骅市(古称新青)

黄骅市得名于抗日英烈、共产党员黄骅。1945年,为纪念黄骅烈士,将新青县易名为黄骅县。这一命名方式彰显了英雄人物的历史功绩和民族精神。

6. 河间市(古称河间)

河间市因位于滹沱河、高河(或说滹沱别河)之间而得名。据《水经注》、《禹贡》所载,河间原系九河流域之间自然区域的泛称。据《汉书·地理志》注:“应劭曰:在两河之间。”故名河间。这一命名方式反映了古代地理环境的特征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

7. 沧县(古称沧州)

沧县因沧州而得名。作为沧州市下辖的一个县,沧县承袭了沧州市的命名传统,寓意着沧海之州的一部分。

8. 青县(古称清州)

青县原为清州,寓“黄河澄清”之意。据《宣和遗事》记载,大观元年(1107年),黄河清,诏改乾宁军为清州。明初降州为县,不久河决,故改清为青,称为青县。这一命名方式既体现了人们对黄河澄清的美好愿景,也反映了自然灾害对地名变迁的影响。

9. 东光县(古称东光)

东光县因地处原东阳侯封地而得名。西汉汉高祖四年(前203年),因此地原为东阳侯之封地,取“东阳”之义,始置东光县。这一命名方式体现了古代地名与封地制度的紧密联系。

10. 海兴县(古称海兴)

海兴县因地处渤海之滨而得名。据史书记载,海兴县因地处渤海之滨,渔、盐业颇盛,故名海兴,寓意着靠海而兴旺。

11. 盐山县(古称盐山)

盐山县以境内的盐山而得名。据《太平寰宇记》卷65沧州盐山县条记载:“以东南八十里盐山为名。”这一命名方式直接反映了当地自然资源的特征和地名与地理环境的紧密联系。

12. 肃宁县(古称平虏城,肃宁)

肃宁县北宋时建城,寓“宁靖地方”之意。据《宋会要辑稿·方域八》记载,瀛州肃宁城,雍熙中置,名平虏桥寨。淳化二年改平虏城。景德二年改今名。这一命名方式既体现了古代军事防御的需要,也反映了人们对和平安宁的向往。

13. 南皮县(古称南皮)

南皮县因春秋时期齐桓公救燕北伐山戎至此筑城而得名。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为齐国之域,齐桓公救燕北伐山戎至此,为缮修皮革而筑城。时章武有北皮亭,故称这里为南皮。这一命名方式反映了古代历史事件对地名的影响。

14. 吴桥县(古称吴桥)

吴桥县因县城南门外吴川上有桥而得名。一种说法是,古时这里有很多吴姓的人居住,且城外大河有一座桥,因此叫吴桥。这一命名方式既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也反映了人们对姓氏文化的传承。

15. 献县(古称献州)

献县因境内有西汉河间献王刘德的陵墓——献陵而得名。据史书记载,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封其子刘德为河间王,刘德卒,谥“河间郡王”,故有以后“献州”、“献县”之称。这一命名方式体现了古代帝王陵寝对地名的影响。

16. 孟村回族自治县

孟村回族自治县由县治设于孟村而得名。据史书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年),回民孟氏应诏迁此定居,以姓氏命名孟村。这一命名方式反映了古代民族迁徙和定居对地名的影响,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综上所述,沧州市及其下辖各县市的古称及其由来,既体现了古代地理环境的特征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也反映了历史事件、人物命名、军事防御、姓氏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古老的地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