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李承乾是太子,为什么还要谋反?说实话:当时换谁来,都只能反
残墨的笔

太子谋反可以说是古代皇位传承中最大的笑话了,唐朝还就发生过这一件事情,当时被李世民立为太子的李承乾谋反,虽然被李世民迅速扑灭并将其废黜,但这件事也让李世民悲痛万分,有人说当时的李承乾他不已经是太子了么,为什么还要去谋反呢?

而对于李承乾谋反这一事,有人说是因为是李承乾患有足疾,行走艰难,而在注重仪表和形象的皇家里,这一身体缺陷被无限放大,所以当时的朝廷大臣以及李世民就压根没有考虑过让李承乾来继位。最后使得李承乾谋反。

这个原因,根本就没什么可信度,因为古代还有让智力低下的人当皇帝呢,比如“何不食肉糜”这句话的主人公晋惠帝司马衷,其智商就明显低于常人,在理政方面近乎痴愚,却依然稳坐皇位。

再者据史料记载,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这之后不久,李承乾的腿出现了问题,变成了残疾人,也就说李承乾是在贞观十年(636 年)左右患上残疾,而李承乾谋反是发生在贞观十七年(公元 643 年),这期间已经相隔七年,李世民都并有废太子,以及改立太子的想法,加上李世民还为李承乾配备了顶尖的师资团队,如李纲、房玄龄等名臣悉心教导,辅佐太子,这些都足以看当时李世民对李承乾所寄予的厚望。所以李承乾如果不谋反,他的太子,皇位,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的。

至于为何李承乾最后走上了谋反之路,我认为是当时的太子李承乾可以说除了谋反,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而造成此事的原因,也绝对与这件事情的主角之一的李世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李承乾谋反这一局面,就是李世民自己亲手酿成的。

而细究其原因呢,这里就要提到另一个当事人李世民的嫡次子魏王李泰了,李泰这个人自幼聪慧,才学出众,当时深得李世民的宠爱。贞观二年(628 年)年仅9 岁的李泰就被封为越王,并受封为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督管常、海、润、楚、舒、庐、濠、寿、歙、苏、杭、宣、东睦、南和等十六州军事,随后又督越、婺、泉、建、台、括六州,当时李泰封地多达22州,手中掌握了这22个州的军事大权。不懂的朋友可能对其没什么太大感觉,举个例子,一起受封的皇子还有李恪,他的封地只有8州。对比一下,大家就知道李世民有多宠爱李泰了。

而且重点来了,李泰随后又在贞观八年(634 年),李泰又被授予雍州牧与左武侯大将军的官职。而雍州是唐朝都城长安所在之州,所以地位不言而喻。并且李世民在之前也担任过雍州牧,这个直到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依然是雍州牧。你说这种情况下,身为太子的李承乾他慌不慌?

更有意思的是,我们都知道历史的李泰身材肥胖,李世民就担心李泰上朝趋走参拜困难,所以便特许李泰坐轿子到上朝的地方,这个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

并且因为李泰爱好文学,李世民还特令李泰在魏王府置文学馆,任其引召学士,后来与李泰共同编撰《括地志》的萧德言、顾胤、蒋亚卿、谢偃等人,便是在此时招纳的。这一看好像觉得没什么,可问题是李世民在武德时期所开设的文学馆也是当时李渊批准的。并且从里面走出了十八学士,其中就包括支持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房玄龄、杜如晦等人。

据史书记载,李世民当时为了让李泰更好的编撰书籍,还打算让李泰搬进武德殿,不熟悉的朋友,可能不太清楚,大概解释一下,古代皇宫以东的方向是有代表太子的含义,比如太子所居住的地方—东宫,而武德殿地理位置很特殊,位于皇帝所住的太极宫以东,再往东才是太子所住的东宫,所以也是有代表太子的含义,被视为 “第二东宫”。

资治通鉴

虽然此事在魏征等大臣极力劝谏下,指出此举不妥,李世民才收回了成命,但从以上都能看出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是已经超过了一般的父子之情,甚至到了溺爱的程度。所以李承乾的谋反很大程度上就是李世民一手造成的。

毕竟从当时李承乾的视角来看,老老实实当太子是并不见得就能获得皇位的,这个别说能不能获得皇位了,估计很可能连自己命都保不住,比如李承乾他的大伯,当时太子李建成被他爹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做掉,在往上是隋朝的太子杨勇就被自己弟弟隋炀帝杨广做掉。再往前太子顺利继承皇位那都是南朝陈的太子陈叔宝了。

而这些可都是血淋淋的例子啊,可见当时的太子就没有什么好结果的,这种情况下,你想想李承乾除了谋反还能有什么办法?所以说实话,这个时候别说是李承乾谋反了,你换做谁来,结果都是一样的,只能谋反。

引用一个电视剧的片段,不知道大家伙有没有看过,就是贞观之治电视剧中,李承乾谋反后,李世民就问李承乾,为什么要谋反,李承乾的回答是:“谋反是为了自救,自救必然冒犯根源”,虽然这是电视剧演绎,但确实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真实历史上李承乾的处境。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