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娱人乐己”,“星标或置顶公众号”精彩内容,第一时间送达
熟悉中国历史的都知道,中国古代有四大阳谋;分别是二桃杀三士、围魏救赵、挟天子以令诸侯、推恩令,但其实,虽然说是四大阳谋,但真正无解的只有围魏救赵,为什么这样说?
二桃杀三士
先来说说二桃杀三士,事情发生在春秋时期,当时齐景公手下有三位大将,分别是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这三位大将可以说是战功赫赫,晏子就担心他们功高震主,于是建议齐景公把他仨给除掉。
而齐景公采纳了晏子的意见,晏子设了一个局,请这三位倒霉催的来,说要赏赐他们珍贵的桃子,但只有两颗,谁的功劳大谁有资格拿,三人一番争辩后分别自刎。
晏子看似成功了,但其实是极其失败的,不会真有人认为这三个大傻子因为俩桃就自刎吧。
事实上,晏子拿出这俩桃子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分化三人背后的三大家族,就是为了挑拨这三大家族,结果,三人相继自刎完美破解了这个看似无解的难题。
这样一来晏子的目的不仅没有达到,反而激化了三大家族与国君之间的矛盾,后来发生了什么?田氏代齐,三士中的田开疆就是田氏。
而推恩令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本质上都是谁的拳头硬谁说的算,并不存在无解这一说。
推恩令
推恩令看起来是西汉朝廷担心诸侯尾大不掉,对自己产生威胁,但其实诸侯只是没到那么强的地步,所以担心朝廷会拿自己开刀,推恩令也就这么把所有诸侯给“平推”了。
但是,话说回来,但凡有诸侯实力够强悍,那就是另一个场面了,比如大明王朝朱允炆削藩,虽然表面上是朱允炆太狠,但说白了还是实力不够,要是在位的是朱标,朱棣敢掀桌子?
挟天子以令诸侯
所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是同样的道理,曹操实力最强而已,但凡有个实力强的,也学着周瑜来一句“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曹操还拿什么令诸侯?
围魏救赵
而围魏救赵就是真的无解了,我预判了你,你预判了我的预判,我也预判了你的预判,可仍然没有一点办法。
魏国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派田忌为帅,孙膑为军师,带着齐军浩浩荡荡前去救援。田忌想率大军直接杀往邯郸战场,而孙膑则建议率军直逼魏国的国都大梁,逼魏军回师自救。最终,齐军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路上以逸待劳,大败魏军。
这个阳谋的妙处在于孙膑选择了明牌,庞涓当然看出了孙膑的目的,知道会途中遭遇埋伏,但还是不得不中计。
为什么?因为摆在庞涓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第一条路就是死磕邯郸,最终有可能会把邯郸给啃下来,毕竟倾全国之力了,但大梁呢?如果大梁没了,家都被偷了,打下邯郸还有什么用?
如果大梁很幸运的还在,那庞涓即使打下邯郸也没用,回去就要被魏王收拾,毕竟你这个老小子连我魏王的命都不管了,即使你军功再大,我留你何用?
第二条路就是放弃邯郸,回去救魏王,但既然孙膑敢明牌,那就说明回去的路上必然有埋伏,毕竟就古代的道路水平,回大梁的路选择很有限,不埋伏还等着干嘛?就等着你庞涓跳进来,到时候免不了要被一顿摩擦。
庞涓不知道孙膑的想法吗?他当然知道,但毕竟这是回大梁勤王,即使损失兵力,我也是为了救魏王,救了魏王,这就是大功一件,军功等以后再立。
但庞涓毕竟不是等闲之辈,他选择了第三条路,自己带着部分精锐轻装上阵,火速往大梁赶,结果自然是遭遇惨败,庞涓自己也被俘,这便是桂陵之战。
但庞涓这一手却保全了魏国主力大军,因此,魏国的实力并未受到大的影响,可以说是将伤害降到了最小。
不过,围魏救赵能发生,庞涓确实也要负一定的责任,毕竟哪有像庞涓这样带着兵倾巢而出打别人的,连个守家的都不留,这不是明摆着要被人摆一道?
但说到底,围魏救赵这个局,真的是无解,哪怕庞涓给出了最优解,孙膑依然达到了目的,可以说,围魏救赵就是最无解的阳谋。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