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社部2025年养老金调整政策导向及各省份历史调整规律,定额调整是否可能增加10-20元需结合以下关键点综合分析:
一、政策导向:明确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
1. 人社部2025年新重点
人社部在2025年一季度发布会中强调,调整将重点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这一提法首次明确“公平性”优先于“激励性”,意味着定额调整(普惠性部分)可能强化,而挂钩调整(与工龄、养老金水平挂钩)比例或降低。例如,北京2024年对养老金低于6813元者定额增加30元,高于者仅15元,2025年此类差异化政策可能扩大。
2. 控高补低机制
多地通过提高定额调整、降低高养老金挂钩比例(如江苏养老金挂钩仅0.4%)缩小差距。若延续此趋势,定额部分涨幅可能高于挂钩部分。

二、历史调整规律:定额增幅与地区差异
1. 2024年基准参考
高定额地区:上海(61元)、西藏(51元)、宁夏(45元)等已处于高位,进一步大幅上调空间有限。
低定额地区:黑龙江(25元)、四川(27元)等省份因基数低,更可能显著提高。例如,江苏2024年定额从26元增至31元(+5元),广东从22元增至30元(+8元),若按此比例,2025年低定额地区增加10-20元具备可行性。
2. 涨幅与财政平衡
2025年全国养老金涨幅预计2.5%-3.8%,若总涨幅不变,定额增加10-20元需通过压缩挂钩比例实现。例如,山东2024年定额32元,若2025年增至42元(+10元),需同步降低挂钩系数约0.5%。

三、2025年定额调整预测
1. 可能性较高地区:
四川(27元→37元)、黑龙江(25元→35元)等低定额省份,结合政策倾斜与历史调整,增幅或达10-20元。
2. 可能性较低地区:
上海、西藏等已高定额地区,增幅可能控制在10元以内,以平衡财政压力。

四、结论:10-20元增幅的可能性
综合来看,2025年定额调整在低基数地区增加10-20元具备政策与实操基础,但需以挂钩比例适度降低为代价,整体仍以“提低控高”为核心目标。高定额地区则可能维持温和增长,确保政策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