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民航局只认3C标识充电宝,合理吗?有更好选择,却选了一刀切处理
王五说说看

最近,与充电宝有关的话题很热门,除了部分品牌的产品因质量问题被召回和一些高校禁止使用相关品牌的充电宝外,民航局发布的一则新规为这把熊熊烈火添上了一堆柴火。

根据规定,自6月28日起禁止乘客携带无3C标识或标识不清及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这几天网上已曝出不少机场“拦截”大量充电宝的图片和视频了。

我能够理解民航局颁布这项规定的初衷,安全无小事,尤其是飞机,一旦出事便是无法挽回的极其严重事件,将一切潜在风险扼杀在摇篮里是无可厚非的,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不过,这种处理方式是否合理值得讨论。

在我看来 ,以3C认证标识作为充电宝安全登机的唯一标准不太合理。

3C认证的全称是“中国强制认证”。根据百度百科介绍,它是中国政府按照WTO有关协议和国际通用规则,为维护广大消费者人身和动植物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国家安全,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

毫无疑问拥有3C认证的充电宝在质量和安全性方面更有优势,但这不意味着没有3C认证的产品一定有问题。

2024年以前生产的大部分充电宝由于制度原因不可能标上3C标识,可这些产品长期在市场上售卖,市场监管部门允许卖说明绝大部分是安全的。与此同时,不少充电宝通过了CE认证,这是欧盟市场的强制性认证标志。

欧盟向来以严格监管著称,很多标准属于全球最高,觉得通过CE认证的充电宝安全性不够,这个逻辑很难讲通。

另一方面,有3C认证标识的充电宝就一定不会燃烧、爆炸吗?肯定不是这样的,要不然罗马仕的充电宝就不会被召回了。

我觉得3C认证能够被当作是判断充电宝是否安全以及能不能带上飞机的辅助标准之一,但不能是唯一的标准,尤其是关于充电宝的3C认证标准出台前就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将他们全部认定为登机领域的“不合格品”,民航局疑似超范围用权。

实质审查比形式审查更重要,应筛选出真正有安全隐患的充电宝,不是说有3C标识就不用注意了。从诸多媒体报道可以发现充电宝燃烧、爆炸的主要原因同电芯有关,这玩意才是罪魁祸首。

根据某召回充电宝发布的公告显示,在质量安全检查中发现某供应商部分批次的电芯存在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导致极少数产品在长期使用后隔膜绝缘失效。

问题其实已经很清楚了,充电宝自燃事故是偷工减料导致的,这意味着哪怕通过了3C认证也可能出问题。标准定得再高,不执行到位相当于无标准“裸奔”。

基于以上事实,我们的管理重点是不是应该放在日常的检查上?包括充电宝公司对电芯供应商的管理、检查,以及监管部门的突击检测。

当然,这两种类型的防范都不是民航局能做的,是整个充电宝行业和监管部门的职责所在。作为民用航空事业的主管部门,民航局可以设置更加精细的筛选方式。

比如,建立充电宝黑名单,把不能带上飞机的充电宝品牌、型号详细罗列在名单里,并公布在网上供乘客查询;也可以反过来做,列出能带上飞机的充电宝白名单,让乘客提前准备,携带能带上飞机的充电宝,减少无谓的浪费。

具体操作时可借助AI技术,安检时利用AI识图判断充电宝是不是在黑名单或白名单里,或者先查是不是有3C认证标识,没有的话再用AI识别并与名单进行比对,不会花费太多的安检时间。

我相信监管部门比我聪明,只要愿意一定能够想出更多、更好、更合理的方式,至少比现在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更能获得乘客的支持与理解。我们一直讲政府部门要提高精细化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充电宝这事说明在这方面还有不少可以进步的地方。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说看,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