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从商周到明清古人说的“七尺男儿”到底有多高?
有趣的知识

现在看古装剧经常听人自称“七尺男儿”,说白了就是成年男子。但古代的一尺到底多长,换成现在的身高到底多少,其实每个朝代都不一样。

商周时期一尺大概16厘米上下,战国到汉朝变成23厘米左右,唐朝又涨到30厘米,到明清才接近现在33厘米的标准。秦始皇虽然统一过度量衡,但后来各朝各代还是不断改尺子的长度,这跟现代人用米和厘米标准差远了。

举个例子,《周礼》里提到“七尺”其实是说20岁的成年男子,和身高关系不大。东汉时期也明确七尺就是20岁。那时候用身高当年龄符号,就像现在拿身份证证明身份一样。

考古学家根据古人骨头测算,秦汉时期普通男子平均身高约1.65米到1.7米。要是按战国的23厘米算,七尺刚好是1.61米左右。汉朝的项羽号称八尺二寸,换算下来有1.89米,这在当时算高个子了。

《汉书》里记载的项羽身高如果用唐朝的30厘米一尺算,直接变成2.1米,这明显不合理。后来朝代虽然沿用“七尺男儿”的说法,实际身高标准早就变了。比如《三国演义》里的关羽说身长九尺,按汉朝标准算2.07米已经很高,但按唐朝尺子就变成2.7米,这明显是夸张描写。

唐朝以后的文献中,七尺更多是象征成人身份,而不是真实身高。考古发现的汉代陶俑和壁画里的人物比例,也印证了这点。古代人对身高的记录常掺杂美化的成分,不能全当真实数据。

现在中国男人平均身高1.7米左右,比古代的“七尺”标准要高一些。但那时候的七尺本就不是科学测量,更多是文化符号。比如周代男子20岁行冠礼,七尺就代表成年,和能否当兵服役挂钩。

明清时期一尺接近现代长度,这时候说七尺男儿,实际身高已经快两米。但现实中明朝人平均也就1.6米出头,说明这时候的七尺只是沿用老说法。

总之,“七尺男儿”这个称呼主要反映古代社会对成年的定义,具体身高要看哪个朝代。古代人的真实身高比现在矮,而且文献记录经常夹杂艺术加工,得结合考古数据才能看清真相。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