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观点认为半导体制造业开始回流美国,特朗普时期的关税政策成果逐渐浮现,但实际情况更为复杂,并非完全是关税政策单方面的作用。

特朗普执政期间推行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其中提高关税是重要手段之一。他试图通过加征关税来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推动制造业回流,增强美国本土产业的竞争力,半导体行业便是其重点关注领域。
从一些现象来看,似乎有半导体制造业回流美国的趋势。以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为例,这被视为美国半导体制造回流的“风向标”,拜登也曾表示台积电对美国的再投资尤其是其在亚利桑那州的承诺,标志着美国半导体制造业的复兴。这一突破性的成就可谓是美国政府为重振美国本土的芯片制造业,以及推动“芯片制造回流美国”所做努力取得进展的历史性标志。

然而,将半导体制造业的这一现象完全归结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成果,是有失偏颇的。美国政府为了吸引半导体企业回流,采取了多种手段。除了关税政策,还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政策和产业扶持措施。通过提供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降低企业在美国设厂的成本和风险,增强美国对半导体企业的吸引力。例如,政府可能为企业提供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减轻企业的前期投入压力。
另外,从全球半导体市场的角度来看,美国的关税政策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半导体市场研究机构TechInsights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如果当前美国高关税政策持续,全球半导体市场或将受到显著影响。

若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进口关税维持超过100%的高水准,全球半导体市场在2025年将萎缩10%,市场规模降至6960亿美元;2026年则降至5570亿美元,相较于10%全球关税的基本情况预测的8440亿美元市场规模,下跌约34%。这说明美国的关税政策虽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部分企业考虑在美国设厂,但也破坏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稳定和平衡。
而且,半导体企业选择在美国设厂,也有地缘政治和市场因素的考量。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一些企业为了避免贸易摩擦带来的风险,以及更接近美国这个重要的消费市场和科研资源,会选择在美国建立生产基地。

半导体制造业回流美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只是其中之一。虽然目前有企业在美国布局半导体制造,但这一趋势能否持续以及美国能否真正实现半导体制造业的全面复兴,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比如美国劳动力成本较高、供应链配套不够完善等问题,都需要逐步解决。同时,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的做法可能会在一定时期内打乱全球产业格局,但从长远来看,合作与共赢依然是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