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镜》第七季中的《联邦星舰卡里斯特:深入无际》
《黑镜》第七季你看了吗?这部暗黑神剧在经历了几季低谷之后,似乎又找到了感觉。这一季上线两个多月以来,豆瓣上已经有超过10万人打出了8.6分,IMDb上也有3万多人打出 了8.1分。
虽然和第一季(豆瓣上有43万多人打出9.4分,IMDb上有69万多人打出8.7分)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但和上一季(豆瓣上仅6.9万人打出7.1分,IMDb上4.4万人打出7.4分)相比还是有不小的进步。
你觉得这一季怎么样?这部暗黑神剧还有必要继续拍下去吗?请继续往下看:

《黑镜》第七季中的《普通人》
自2011年首播以来,《黑镜》凭借冷冽的科技寓言和对人性幽微之处的精准揭示,迅速在全球掀起热潮。它用一面面“黑色镜子”——手机、屏幕、虚拟现实,映照出我们无法逃避的现实与欲望。从最初的《国歌》、《白熊》,到后来的《圣朱尼佩罗》和《黑色博物馆》,这部剧以极具冲击力的短篇故事、一针见血的技术反思,成为许多观众心中的神作。
然而,进入第五、第六季,《黑镜》明显进入了争议期。越来越多观众发现,这部曾经犀利如刀的剧集,似乎陷入了重复与套路。明星的加入、类型的扩张,虽然拓宽了叙事维度,却也让部分剧集失去了早期那种让人后背发凉的深度。尤其是第五季的麦莉·赛勒斯篇章《瑞秋、杰克与小小阿什莉》,被普遍认为是该系列的低谷。
正因如此,第七季的回归,既令人期待,也让老观众心怀戒备。
当四月份第七季在网飞一上线,世界各地的老粉们就从各种渠道第一时间看了。《综艺》首席记者、剧评人丹尼尔·达达里奥第一时间发布了关于《黑镜》第七季的评论,作为一位从早期就一路追随《黑镜》的资深剧迷,我在阅读后深有同感,也从中重新发现了这部剧在挣扎与突破之间的价值。

《黑镜》第七季中的《眼中钉》
一个略显沉重的开场,和随后的惊喜反转
达达里奥在剧评中提到,刚进入第七季第二集时,他几乎失去了耐心。首集《普通人》节奏缓慢,讲述拉什达·琼斯饰演的女性在医疗事故后被高科技所“拯救”,但这项技术随后却彻底控制了她的生活。整集沉浸在无边的悲伤与痛苦中,科技在这里并非作为背景,而成为故事本身,令人窒息。更遗憾的是,这一集缺少了以往《黑镜》擅长的那种转折——观众无法从中找到“我们为什么要看这个故事”的终极意义,导致它显得冗长且直白。
不过,正当他以为整季可能都陷入这种悲观泥沼时,第二集《眼中钉》让他彻底改观。这一集讲述两位高中同学的命运交锋,曾经的边缘人(西耶娜·凯利饰)如今在昔日的社交女王(罗西·麦克尤恩饰)公司工作。剧情以辛辣、恶毒的黑色幽默展开,角色的冷酷、复仇心随着故事推进逐渐浮出水面,节奏紧凑,反转惊人。
这一集仿佛是在提醒观众:别急着给《黑镜》下结论,它还没失去锋芒。

《黑镜》第七季中的《玩物》
复杂的叙事尝试与明星效应的再考验
在这季中,另一集《玩物》也值得关注。彼得·卡帕尔迪饰演一位社会边缘人,被警方召唤协助调查一宗陈年旧案,随着剧情推进,一款电子游戏在他心理崩溃,或是在他重新理解人生中的关键事件中,扮演了神秘角色。这一集虽然稍逊于《眼中钉》,但依然保留了《黑镜》那种熟悉的阴郁与刺激。
达达里奥指出,《黑镜》往往在没有明星的剧集中表现更佳。当然,这并非绝对规则,这季也尝试了与明星合作的新方式。例如《白日梦饭店》,由伊萨·雷主演,讲述一位超级巨星参与AI辅助的经典电影重拍。然而,这一集的问题在于,行业细节处理不够精准,同时明星光环反而削弱了剧情的沉浸感。艾玛·科林饰演的电影女主,奥卡菲娜饰演的技术专家,在剧中都显得“咖位过大”,甚至让人怀疑她们的存在感是否超过了故事本身。
更有趣的是,这一集某种程度上致敬了《黑镜》历史上的经典篇章(为避免剧透,达达里奥没有点明),但整体更像是一场华丽的风格秀,而非一次必要的表达。
相较之下,令人意外的惊喜来自《联邦星舰卡里斯特:深入无际》。这集是2017年《卡利斯特号星舰》的续作,许多人认为原作结局已经完美封闭,没想到这次续集不仅没有重复自己,反而成功开辟了全新叙事路径。这一次,反派并非旧人,而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角色,剧情也跳脱了单纯的“续写”,展现出《黑镜》罕见的活力与想象力。

《黑镜》第七季中的《悼念》
在矛盾与转型中,《黑镜》仍在寻找自己
达达里奥认为,《黑镜》早期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始终用冷静、讽刺的口吻审视人性,通过科技这面“黑镜”,反映人类内心的脆弱。而如今,《黑镜》虽然偶尔会陷入情绪过剩(如《普通人》),或是自作聪明的类型游戏(如《白日梦饭店》),但它依然有能力带我们去新的故事疆域。
他特别提到,本季的《悼念》是整季表演上的高光时刻。保罗·吉亚玛提在这一集中,饰演一位中年男子,通过AI助手进入旧照片,试图重建一段重要的恋爱记忆。这集真正打动人的,从来不是科技本身,而是吉亚玛提在逐步拆除自我防御、剥去虚伪与自我欺骗时,呈现出的脆弱与真相。他一步步意识到,自己在这段感情破裂中的角色,以及他曾选择性忽视的真相。
这正是《黑镜》仍然值得被珍惜的原因。它或许已经成为一部高低不齐的“混合体”,但它依然能够制造惊喜,甚至连自己都未曾预料的惊喜。真正打动人的,不是它那些我们已经熟悉的套路,而是它在探索中依然可能偶遇的灵光时刻。
写在最后
当我重新审视《黑镜》第七季。它确实存在失手的片段,但也有足够令人惊艳的时刻。或许《黑镜》已经不再是那个精准洞察社会的“完美剧集”,但它仍然是那个敢于冒险、敢于失败的《黑镜》。在如今这个剧集类型日趋公式化的年代,这种敢于继续自我挑战、敢于推翻自己设定的姿态,值得我们继续陪它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