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尼在2025年的军购大戏,堪称一出国际博弈的肥皂剧。先是高调点赞中国歼-10CE,摆出一副要下单的架势,转头却和土耳其签下48架“可汗”五代机的百亿合同。这背后是精明的算计,还是短视的冒险?从香格里拉对话会的热捧,到雅加达防务展的惊天反转,印尼的“两面派”操作让人瞠目结舌。
印尼2025年的国防决策,离不开几位核心人物的推动。副国防部长赫林德拉·多凡托是技术派代表,出身军旅,专攻战略研究,长期为空军现代化出谋划策。他多次提到印尼空军的装备短板,比如老旧的F-5和苏-27,强调采购要兼顾性能和成本。多凡托的风格是数据说话,喜欢拿战机的航程、载弹量这些硬指标做文章。2025年,他公开推崇歼-10CE的性价比,背后是希望用有限预算换最大战力。
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安托则是战略主导者。作为前将军,他带着浓厚的民族主义情怀,上台后主推国防自主,目标是通过军购带动本土工业。苏比安托不只想要战机,更想要技术转让,梦想让印尼成为区域军工中心。他的政治手腕强硬,善于在国际舞台上左右逢源,试图在中美博弈中保持平衡。空军司令马利安托上将则是技术执行者,痴迷于五代机,认为只有跨代升级才能让印尼空军不被周边国家甩开。
他们既想抓住中国战机的实惠,又不愿在中美之间彻底站队,土耳其的“可汗”项目恰好成了一个看似完美的折中选择。但这选择背后,藏着多少算计和风险?

2025年上半年,国际军贸市场热闹非凡,中国的歼-10CE成了香饽饽。5月7日的印巴空战中,歼-10CE大出风头,搭配PL-15导弹和电子战吊舱,成功压制印度“阵风”战机。据公开数据,歼-10CE让“阵风”的雷达目标丢失率超60%,展现了四代半战机的硬核实力。这场空战让歼-10CE名声鹊起,吸引了包括印尼在内的多个国家关注。单机价格约5000万美元,远低于西方同类战机,性价比优势明显。
6月初,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成了印尼“表演”的舞台。多凡托在会上高调称赞歼-10CE,称其“性能先进、价格合理”,还说这款战机已列入印尼空军的采购清单。印尼代表团甚至散发宣传材料,歼-10CE的名字排在显眼位置。这些动作让外界以为,印尼和中国的大单近在咫尺。中国军工企业也信心满满,觉得歼-10CE的实战表现和价格能打动印尼,巩固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但剧情急转直下。6月11日,雅加达的印尼防务展上,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宣布了一则重磅消息:印尼与土耳其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签下采购48架“可汗”五代机的协议,总额100亿美元,计划10年内交付。合同还包括技术转让,允许印尼参与部分生产。埃尔多安在社交媒体上大肆宣扬,称这是土耳其军工的历史性突破。印尼这边,总统苏比安托也难掩得意,称这是空军现代化的关键一步。

这反转让国际观察家傻眼。几天前还在热捧歼-10CE的印尼,怎么突然投向土耳其的怀抱?更让人费解的是,“可汗”战机的成熟度远不如歼-10CE。2024年2月21日,“可汗”首飞时就问题频出,水平尾翼异常摆动,暴露了飞控系统的缺陷。土耳其没有风洞设施,气动设计模仿F-22,却重现了YF-22试飞时的老毛病:外侧副翼固定,无法提供升力,高攻角下容易失控。这种“人机耦合振荡”在现代战机设计中是大忌,短期内难解决。
土耳其的航空工业基础也薄弱。此前他们只组装过F-16,从未独立研发现代战机。“可汗”标榜五代机,但隐身性能、航电系统和发动机技术都缺乏验证,连土耳其空军都没装备,却先拿来出口,靠谱程度可想而知。相比之下,歼-10CE经过实战检验,技术成熟,交付周期短。印尼的选择让人摸不着头脑,背后却有深层次的算计。
土耳其的条件确实诱人。100亿美元的合同不仅包括战机,还承诺开放源代码、共享维护体系,并让印尼参与生产。这对苏比安托的本土工业梦是精准打击。中国虽然价格占优,但技术转让向来谨慎,核心技术几乎不外流。土耳其的慷慨让印尼看到了发展航空工业的希望,哪怕这希望有点虚无缥缈。
政治因素也至关重要。印尼地处中美博弈前沿,买中国战机容易被贴上“亲华”标签,招来美国制裁风险。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却常与美国对着干,某种程度上和印尼的非对齐政策契合。选“可汗”能避开中美之间的站队压力,展示印尼的“独立性”。这对苏比安托的民族主义叙事是个加分项。
但最让人不爽的是印尼的操作手法。香格里拉对话会对歼-10CE的热捧,现在看更像是“放烟雾弹”。有分析指出,印尼故意抬高对中国战机的兴趣,可能是想压中国在其他领域让步,比如“一带一路”项目的优惠条款,或南海问题上的外交支持。等到土耳其条件到位,印尼立马掉头,毫不犹豫。这种“两头吃”的策略短期内得了便宜,却让印尼的信誉蒙上阴影。北京的分析师们气得牙痒,但也只能暗自摇头。
“可汗”订单看似风光,执行起来却一地鸡毛。2025年6月,土耳其的试飞进度频频受阻。供应链瓶颈、飞控优化迟缓、发动机研发滞后,让“可汗”的量产时间表一推再推。印尼空军原盼2026年接收首批战机,但土耳其很快承认,首批交付可能拖到2028年甚至更晚。技术转让的承诺也缩水,印尼只拿到次要零部件的生产许可,核心技术依然被土耳其牢牢攥着。
印尼自身的问题更大。现代空战靠体系,五代机需要预警机、电子战机和数据链配合。印尼空军的现状却惨不忍睹:预警机只有几架老旧的波音737改装型号,数据链系统几乎为零,电子战能力空白。光买48架“可汗”就能翻身?纯属想多了。空军司令马利安托曾私下承认,体系建设至少需要10年,远超战机交付周期。
财政压力更是雪上加霜。印尼2025年国防预算约90亿美元,48架“可汗”的100亿合同相当于预算的1.1倍,分摊10年每年10亿。这还不算五代机的维护成本。参考F-35,每小时飞行成本超3.5万美元,是四代机的3倍多。印尼的空军基地缺乏精密设备,技术人才奇缺,这些隐性投入可能比买战机还贵。2024年印尼外债已达4000亿美元,财政吃紧,哪来钱烧这笔账?
国内质疑声四起。印尼国会国防委员会炮轰苏比安托政府“盲目追五代机”,称采购“可汗”缺乏可行性评估。议员们认为,歼-10CE或法国的“阵风”更适合印尼,价格低,维护成本可控。多凡托在听证会上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强调“长期战略”,但底气不足。民间舆论也不买账,社交媒体上嘲讽苏比安托“买了个PPT战机”。
国际反应耐人寻味。中国对印尼的“反水”保持克制,外交部仅表示“尊重采购选择”。

印尼的军购风波,不只是装备选择问题,更是中小国家在全球军贸中的尴尬写照。像印尼这样的国家,地处敏感区域,经济实力有限,却野心不小,总想在国际舞台刷存在感。他们既想从大国占便宜,又不想被绑死。这种心态可以理解,但操作不当就容易翻车。
对中国来说,印尼的“耍花招”确实膈应,但没必要太当回事。歼-10CE的实战表现摆在那儿,国际买家多得是。印尼错过实惠选择,未必是中国损失。这事倒提醒中国军工,推销装备时除了价格性能,技术转让和政治考量也得更灵活。
对印尼而言,教训更深刻。苏比安托和多凡托想提升国防和工业,却低估了五代机的复杂性,高估了土耳其的交付能力。结果空军现代化遥遥无期,财政却背上重担。未来几年,印尼空军还得靠老旧F-16和苏-27撑场面,“五代机时代”只是空想。
放眼全球,军贸市场从来是政治、经济、外交的角力场。土耳其靠“可汗”拿下订单,短期风光,长期却可能透支信誉。如果项目继续拉胯,其军工出口前景堪忧。印尼的冒险,短期给苏比安托挣了面子,长期代价却远超预期。
这场风波,热闹又讽刺。印尼想在中美间玩平衡,借土耳其五代机上位,结果把自己绕进技术、财政、信誉的死胡同。歼-10CE的失单,只是小插曲,真正的输家,是高估自己、忽视现实的决策者。
印尼的军购反转,是一场算计与短视的博弈。你怎么看印尼的操作?是精明的外交手腕,还是自掘坟墓的冒险?土耳其的“可汗”真能让印尼空军翻身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聊聊这场风波背后的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