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拿到欧盟1.8亿美元后,塔利班对中企翻脸,中阿油田合作被终止
会发光的暹罗

前言

刚把中国捧为座上宾,转头就掀了桌子!阿富汗塔利班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这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一份本该持续25年的石油大单,在签署后不到两年就成了一张废纸……

阿姆河流域油田

这事儿得从阿姆河流域那片油田说起,那底下埋着近亿桶石油,对百废待兴的阿富汗来说,这不就是雪中送炭的火把、久旱逢甘霖的希望吗?

当初,塔利班临时政府和中国企业签下这份协议,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中方三年内投资5.4亿美金,而且开采出的原油必须在阿富汗本地炼化,一滴都不能出口。

这明摆着是要给当地创造就业、拉动工业,是实打实的造血方案。中方在合资公司里占了75%的股份,决心不可谓不大。

可谁能想到,戏台刚搭好,主角还没唱几句,台主子自己就上来把台子给拆了。

塔利班矿产和石油部一纸公告,洋洋洒洒列出一堆“罪状”:说中方第一年承诺的1.5亿美金没到位,说勘探钻井有毛病,说没雇够本地人,连社会和环保责任的大帽子都扣上了。

蹊跷的是,他们既没拿出半点真凭实据,也没按商业规矩先沟通、再警告,直接就宣布“游戏结束”。这种不打招呼就掀桌子的做法,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诡异。

欧盟介入

撕毁合同的时间点,实在是太巧了,巧得像一出精心编排的戏。

就在中企项目被冻结的消息传开时,欧盟那边大手一挥,宣布给阿富汗送来超过1.8亿美金的人道主义援助。与此同时,俄罗斯也放出话来,说会在“合适时机”承认塔利班政权。

更耐人寻味的是阿富汗和邻国巴基斯坦的关系,前脚刚给中企吃了闭门羹,后脚就和巴基斯坦好得像穿一条裤子。

巴基斯坦政府又是临时豁免阿富汗进口商品的产地证,又是取消贸易银行担保,改用更方便的保险担保。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两国间的贸易通道瞬间打通,给塔利班的出口生意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一边是冰冻三尺,一边是烈火烹油,这对比也太鲜明了。

塔利班一边忙着和中国“分手”,另一边似乎也没闲着,放出风声说要找“有经验的国际公司”来接盘阿姆河油田。

“有经验的国际公司”?这话说得可太有水平了。

要知道,这块油田早就被美国公司盯上过。再加上最近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会见巴基斯坦军方代表,塔利班外长和美国代表频繁会面,还公开示好,希望能和美国开启“双边关系新篇章”。

这一连串的动作串起来,难免不让人浮想联翩:这是不是某些“老朋友”想重返阿富汗的能源牌局,而塔利班则是在主动递上投名状?

欧盟那笔慷慨的援助,也被一些人解读为对塔利班“干得漂亮”的一次奖励。毕竟,在外交棋盘上,欧盟和美国向来步调一致。

塔利班的算盘

塔利班这个组织,从崛起到两次掌权,背后从来都少不了大国博弈的影子。他们和美军周旋了二十年,如今再次坐拥江山,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

经济要崩溃,民生要凋敝,手里没钱,这江山怎么坐得稳?阿姆河的石油,就是他们为数不多的救命稻草。

可放眼全球,除了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大部分国家对塔利班政权依旧是封锁和观望。国际承认遥遥无期,经济援助更是杯水车薪

这种困境下,塔利班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这次撕毁合同,更像是一次精心计算的政治试探,想在各大国之间玩一出“左右逢源”的戏码。

他们或许觉得,对西方世界展现出开放甚至谄媚的姿态,就能换来更多的援助和国际承认。把中国企业踢出局,腾出位置来吸引新的投资方,还能避免对任何一方产生过度依赖。

但这招“吃着中国的饭,还想去砸中国的锅”的险棋,在中亚这片复杂的地缘政治棋盘上,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

中国对阿富汗的态度,一向很务实。塔利班上台后,我们既没急着去承认,也没把门关死,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经贸合作和人道主义援助,小心地维持着接触。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对阿富汗避之不及时,中国是少数真心愿意伸手拉一把的国家。

但这份善意和耐心,不代表可以容忍这种背信弃义、翻脸不认人的行为。中国对塔利班的期望其实很低:别沦为西方反华的棋子,别给恐怖分子提供庇护所,守好边境,维护好最基本的商业契约精神。这次单方面撕毁合同,无疑是对中阿关系的一次重创,也结结实实地踩在了中国维护海外企业利益的底线上。

结语

如果塔利班一门心思地想要重投西方怀抱,那很可能会重蹈“靠美国养、被美国甩”的覆辙。

毕竟,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在机会主义的棋盘上,最先被牺牲的,往往是棋子本身。

中国新闻网2025年06月18日关于“欧盟向阿富汗提供逾1.6亿欧元人道主义援助”。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