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不要轻言放弃!伊朗对中国究竟有多重要,战略格局是关键
癫剑狂刀

这两天伊朗和以色列的对战,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兵国大事】也连续写了两篇文章分析。尤其是第一篇文章《一夜被打爆!为何伊朗不堪一击,还有得救吗?》获得了广泛讨论,仅在公众号的阅读量就有近30万。

但我发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表现出对伊朗的看法比较“情绪化”:比如软弱、怂货、扶不起来等等。其实,我个人也理解和承认网友们的说法,大家都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想法吧。不过,我们还是要冷静和理性的思考问题。伊朗再不争气也罢,对中东局势和世界格局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中国也很关键,我们绝不能轻言放弃。

由于我要在6月16号晚上参加国际战略智库的视频会议,研讨目前的中东局势以及中国的中东经略议题。本文就是我发言稿的主题内容,供大家参阅。

在全球地缘政治的宏大棋盘上,中东地区犹如一颗璀璨却布满荆棘的 “宝石”,牢牢占据着核心枢纽的关键位置,长期以来都是大国激烈博弈的前沿阵地。对于美国而言,这里不仅是其自二战后精心经营、深度渗透的传统势力范围,更是维系其全球霸主地位的核心支柱。

美国凭借对中东石油资源的绝对掌控,以沙特阿拉伯构建能源同盟、以色列打造军事堡垒为两大核心战略支点,如同扼住了全球能源供应链的咽喉,再通过石油美元体系的精妙设计,将美元与石油交易深度绑定,使得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坚如磐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尚处于逐步拓展阶段,但随着中国从区域性大国稳步迈向全球性强国,中东地区的战略布局已然成为中国崛起进程中无法回避且必须精准落子的关键棋局。

回溯历史长河,任何一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之路,中东战略布局都是其中浓墨重彩、无法绕过的关键篇章。冷战时期,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在中东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激烈角逐,从代理人战争到军备竞赛,中东成为了意识形态对抗的重要战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以叙利亚为战略支点,凭借塔尔图斯海军基地等关键设施,持续与美国在这一地区展开力量博弈,力图维持其在中东的战略存在与影响力。

早期西方学者普遍认为,中国在中东的核心利益主要聚焦于自身经济发展,中东丰富且稳定的能源供应,以及庞大的商品和服务出口市场,构成了这一核心利益的坚实基础。然而时过境迁,随着中国与中东国家经贸往来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双边贸易早已突破传统的能源与商品交易框架,呈现出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多元化发展态势,中东地区也正逐步成为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突破口。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与资金实力,积极投身于中东地区的承包工程与投资合作项目。从沙特阿拉伯的高铁建设到阿联酋的清洁能源项目,从伊拉克的油田开发到卡塔尔的基础设施升级,大量资金与先进技术如潮水般涌入中东,使得双方经济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而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大力推广,更是如同投入国际金融领域的一颗 “重磅炸弹”,重塑了传统的国际结算格局。

越来越多的中东国家开始尝试摒弃长期依赖的美元结算体系,转而采用人民币或本国货币进行贸易结算,这一转变无疑对美国的金融霸权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此外,中东地区的安全稳定与中国息息相关,中国西北部超过两千万的穆斯林群体,以及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肩负的国际责任,都促使中国必须深度参与中东事务,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巴基斯坦作为中国的 “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其瓜达尔港的全面运营为中国嵌入中东地区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撑点。然而,受地理位置的限制,瓜达尔港虽意义重大,但仅凭其自身难以承载中国在中东的宏伟战略规划。此时,“一带一路” 倡议的推进如同一场及时雨,为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合作开辟了全新局面。

中东地区作为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与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交汇之处,与中国的 “一带一路” 倡议在战略方向、发展需求上高度契合,双方自然成为共建新丝绸之路的天然伙伴。从经济合作的互利共赢,到政治互信的不断深化,再到安全领域的协同合作,中国都必须从多个维度全面考量,高度重视在中东的战略布局,而这一进程也必然会与美国霸权展开新一轮的激烈碰撞。

当下,中东局势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依旧取决于大国的战略抉择。尽管部分观点认为美国已将战略重心从中东转移,全力应对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崛起,但这一判断显然忽视了中东地区对于美国的核心战略价值。中东作为美元霸权的根基所在,美国绝不会轻易舍弃。特朗普政府时期针对伊朗的一系列战略布局,便是其维护中东霸权的重要手段。

全面遏制伊朗,一方面可以切断中国在中东的陆上战略通道,迟滞中国 “一带一路” 倡议在中东地区的推进,阻碍中国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能够抑制中国在中东影响力的扩张,稳固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确保其能源与金融利益不受威胁。

中国与伊朗的合作蕴含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将伊朗打造为 “一带一路” 建设的关键节点,绝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贸易往来与能源安全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借此规避美国在海上通道安全方面的绝对优势,实现 “以陆制海” 的战略构想。相较于耗费数十年时间、投入巨额资源打造一支能够与美军在远洋抗衡的海军力量,这一战略选择在时间成本与性价比上优势显著,充分彰显了中国在战略规划上的智慧与远见。

这次伊以爆发冲突以后,特朗普多次表态,美国和伊朗所受到的打击无关,如果伊朗以任何方式对美国发动攻击,那么美国将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对伊朗进行打击。特朗普还警告,让伊朗不要轻举妄动。

不过,美国对伊朗动武绝非易事,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战略考量与现实困境。从战争规模来看,无论是小规模冲突还是全面战争,都面临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小打” 虽然在战后处理上相对容易,但难以达成根本性的战略目标,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伊朗的战略态势;“大打” 则意味着全面开战,而伊朗拥有诸多令美国投鼠忌器的战略优势。

伊朗扼守着霍尔木兹海峡这一世界石油运输的咽喉要道,全球约30%的海运石油出口量都要通过这条狭窄的水道,一旦封锁,将对全球能源市场造成毁灭性打击。此外,伊朗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天然限制了美国海空力量的发挥,使其强大的海空立体降维打击能力难以充分施展;而伊朗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尤其是在导弹研发、军工制造等领域的发展,更赋予了伊朗不对称反击的能力。而且,经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惨痛教训后,美国国内反战情绪高涨,“以弱胜强” 的游击战模式让美国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与经济代价,这使得美国民众对战争的容忍度大幅降低。

从美国近年来在国际冲突中的表现也能清晰看出,其军事介入态度愈发谨慎。在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中,美国将打头阵的机会拱手让给法国,自身仅以情报信息支援为主,避免大规模军事介入;在叙利亚内战中,面对巴沙尔政权和俄罗斯联军的反攻,美国更多地选择在背后搞小动作,仅维持象征性的军事存在;在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中,同样是以非直接军事干预的方式参与。

这一系列行动表明,美国在军事行动决策时,更加注重利益权衡,犹太财阀主导的美国决策层,若无足够的经济利益驱动,很难推动对伊战争的决策。除非伊朗突破美国设定的核武底线,否则美国不会轻易发动战争。

此外,美国在历次战争中都高度依赖盟友体系 “协同作战”,但如今欧洲因俄罗斯问题自顾不暇,内部面临能源危机、经济衰退等多重困境,难以再跟随美国参与对伊战争。一旦美伊开战,伊朗不仅能凭借自身的战略纵深与军事力量将美国牢牢牵制在中东,甚至可能利用导弹、无人机等武器对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盟友目标造成重创。

这将为中俄等反霸权国家创造难得的战略契机,中俄可以支持伊朗拖住美国,同时俄罗斯在欧洲采取军事或政治行动,中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加强军事部署、推进区域合作,南美国家予以配合响应,进而从多个方向对美国形成战略压力,动摇美国的军事与美元霸权根基。

这并不是【兵国大事】凭空臆想出来的,可以从军事战略设想上来给大家推演一下。

美国坐落于北美,陆上邻国仅加拿大、墨西哥,离欧亚主要国家较远。为此,美军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盟友体系,把日韩、沙特阿联酋、波兰德国等全给囊括进去,中俄伊则被圈在了该体系内。因此,对于反霸权主义国家来讲,主要危险不是游荡在海面、水下和空中的美军武器,而是家门口的美军基地。仔细研究美军基地分布会发现,超过一半在被美国视为竞争对手的中俄伊火力覆盖范围内。

以中国周边为例,美军有嘉手纳空军基地、横须贺海军基地、龙山卫戍区和菲律宾新增对美开放的几个基地。只要先发制人将这些基地全部打掉,美军前沿部署力量便会遭受重大损失,无法组织起大规模攻击。只是,其中存在一个难点,美军在全球有几百个军事基地,只打掉家门口的,不排除其他地区的军事基地会填补力量空缺。所以,跟美军周旋,不能把视线定在某一地区,要从整个战略布局来看。

如果中俄伊铁三角能够实现,可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合围中间地带的美军基地。跟着,对包围圈以外的美军基地同时发力,使其自顾不暇。

许多年来,很多事情已证明中国才是战略大师。现在回头看看,中国早已在中东的布局:上海合作组织不断扩大影响力,为地区安全与合作提供了坚实平台;“一带一路” 倡议稳步推进,众多基础设施项目落地生根;亚洲投资银行助力中东国家经济发展,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

这些举措围绕陆权利益构建起强大的地缘政治优势,而中俄伊在地理上形成的 “铁三角”,更是对美国在中东的霸权地位形成有力制约。如果美国试图同时维护中东霸权与遏制中国在亚太的发展,最终只会陷入顾此失彼、疲于奔命的困境。

对伊朗而言,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实现 “涅槃重生” 迫在眉睫。对内,伊朗需借力打力,整合国内政治力量,坚决清除亲美势力,消除内部隐患;对外,要积极寻求可靠大国支持,借鉴巴基斯坦与中国成功合作的经验,加强与中国在军工科技、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提升自身军事实力与综合国力。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以色列空军对中东地区具有技术压制优势,而伊朗目前没法轻易对以色列空军造成重创。主要是美国帮助以色列打造了完善的远程预警体系,奥伦雷达站的AN/TPY-2预警雷达不仅探距达到2000公里以上,而且还能以中部、北部上空的卫星通联,再辅助以军的费尔康预警机等。这就保证了以空军应对中远程导弹攻击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因此很难有力量能对以空军造成实质性的重创。

另外,在战时得到美国的加强补充,能够拦截绝大部分的来袭弹药,导致伊朗等国的中远程导弹不对称战力威慑下降。故而,以色列空军在历次战争中都能得到完整保存。其实,印巴空战已经给全世界上了一课,为什么伊朗还不赶紧学习一下呢?

所以唯有通过内外兼修、双管齐下,伊朗才能在中东的动荡局势中站稳脚跟,避免沦为美国霸权扩张的牺牲品。而对中国来说,支持伊朗的稳定与发展,不仅关乎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更是维护自身战略利益、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的关键所在,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否则,让美国和以色列在中东横行霸道的话,不仅对中东地区人民是灾难,对全世界也是灾难!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