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宜昌至常德高铁、黔桂铁路贵州段增建二线两大重点项目环评报告进入最终审批阶段,标志着中西部铁路网补短板进入实操阶段。两条线路总投资超440亿元,覆盖湖北、湖南、贵州三省,不仅填补区域高铁空白,更肩负着打通"呼南通道"、激活沿线资源的战略使命。

备受瞩目的宜昌至常德高铁有了新进展,这条全长234公里、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北连宜昌北站,南接常益长铁路,途经湖北宜昌、荆州和湖南常德三地。值得注意的是,线路湖北段以桥隧为主,湖南段则需穿越洞庭湖冲积平原,地质条件复杂度国内罕见。

项目总投资达292亿元,其中国家铁路集团出资14.17%,剩余近86%由鄂湘两省及银行贷款分担。面对资金压力,地方政府创新采用"铁路+土地综合开发"模式,沿线站点周边将配套建设物流园区与文旅综合体。
黔桂铁路贵州段增建二线工程近日通过环评公示,正线全长176.8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总投资规模尚未完全披露,但仅桥梁隧道占比就高达85%。

值得关注的是,贵阳枢纽配套工程同步推进:既有贵阳南站将扩建为现代化编组站,新增机务段与车辆检修基地,同步整治沿线8处危岩落石隐患。项目建成后,黔桂铁路运能将提升1.5倍,贵阳至南宁货运时长缩短40%,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提供关键运力支撑。

尽管两条铁路被寄予厚望,但其建设进程仍面临多重考验:一方面,环评审批需兼顾生态保护红线,例如宜常高铁需避让长江宜昌段中华鲟保护区;另一方面,地方财政配套压力凸显,黔桂铁路贵州段沿线县域平均负债率已达68%。
从更大视野看,这两条铁路的落地恰逢其时。随着"十四五"规划进入收官阶段,成渝中线、西安至十堰等10余条重点高铁均有望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一张纵横交错的现代化铁路网正在神州大地加速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