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倍仲麻吕
日本遣唐学生阿倍仲麻吕长期留居中国、终生仕唐的事迹,一直传为佳话。当时,日本是向中国派遣留学生最多的国家之一。唐朝时期,来华留学的日本人约有二三百人。若以学习方式和年限长短来分类,日本留学生可分为一般生、请益生和还学生三类。一般生留学年限较长,有的动辄一二十年;请益生相当于今天的进修生;还学生相当于今天的访问学者,多是随遣唐使船同来同归。留学生入唐后,一般在国子监学习。国子监是当时最高学府,在洛阳设有东监,在长安设有西监。国子监下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六馆。前三馆培养通才,后三馆则培养专门人才。入国子学馆学习的须是三品以上显贵的子孙,外国学生不是皇子王孙是进不去的。所以外国留学生大都就学于供五品以上官僚子弟就读的太学馆。

日本送遣唐使仪式
唐朝政府对外国学生待遇十分优厚。国子监学生一律官费供给吃住,外国学生也不例外。留学生还可以娶中国姑娘做妻子,唐朝政府一般不加干涉。日本留学生学成后绝大多数都回国了,也有少数长期留居中国做事的。阿倍仲麻昌就是留在中国做事的日本留学生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日本遣唐船
阿倍仲麻吕的汉文名字叫晁衡(亦称朝衡),又名仲满。日本大和国(今奈良县)人。自幼“性聪明,好读书”。他在日本正元女帝灵龟二年(公元716年)被选为遣唐留学生,当时他19岁。第二年,跟随第9次遣唐使多治县守乘船来到中国。当时,正是唐玄宗在位的开元五年。入唐后,晁衡在国子监太学馆学习。因为学习成绩优秀,通过了唐朝的科举考试,被唐朝政府任命为司经局校书,属太子左春坊官员,掌管校理刊正经史子集等书籍。不久,又被授为左拾遗。公元731年,这位风度翩翩、品学兼优的异国人,又在唐朝京兆尹崔日知的推荐下,被提拔为左补阙。左拾遗和左补阙都是在皇帝身边掌管“供奉、讽谏、扈从、乘舆”的官员,只有才识很高的人才能荣膺这一职务的。晁衡忠于职守,办事认真,工作出色,因此赢得了同僚们的敬重,唐玄宗对他非常信任。晁衡在中国长期任职,结交了许多朋友,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王维等,都与他建立了深情厚谊,成了他的挚友。

公元734年,于前一年来华的日本第10次遣唐使准备回国。已经留唐17年之久的晁衡,以父母年老请求归国。这时,与晁衡同来中国留学的吉备真备等人都将从行,晁衡的许多中国朋友也纷纷赋诗为他送行。可是,唐玄宗舍不得晁衡离去,要他留下。晁衡不能归国,曾赋诗说:
“慕义名空在,输忠孝不全。
报恩无有日,皈国定何年?”
诗中抒发了他对大唐君主的忠心和对故国父母的孝心难尽两全的矛盾感情。他深切思念祖国和双亲。

阿倍仲麻吕诗碑
晁衡后来的官职不断提升。先是当了仪王友。仪王是唐玄宗第十二子。“友”的职责是为王陪游待居,规讽(劝)道义,实际上可以说是仪王的半个老师。接着,又升为卫尉少卿。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被提拔为秘书监兼卫尉卿。秘书监职掌国家经籍图书,卫尉卿负责管理朝廷军器,仪仗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官职。这一年,日本第11次遣唐使藤原清河来华访问,在长安受到唐玄宗热情款待。晁衡因任秘书监,还奉命陪同藤原清河一行参观了唐朝国家的藏书。遣唐使准备返国时,晁衡再次提出了回日申请,并终子得到唐玄宗的允许,同时还被任命为去日本的使节。晁衡这时既为能够回归故国而高兴,又为即将离别中国而留恋。他激动不已,于是赋诗一首: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中天恋明主,海外忆慈亲。伏奏违金阙,骏腓去玉津。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国林。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友人。”

晁衡启程别离长安时,他的许多诗友和朋友如王维、赵骅、包佶、储光羲等人都来送行,并且纷纷以诗相赠。王维在《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并序》中盛赞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彼以好来,废关弛禁。上敷文教,虚至实归。”还热切希望今后能够加强联系,时通音讯:“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向国唯着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包佶题咏的《送日本国聘贺使晁臣卿东归》一诗中,有“野情偏得礼,木性本含真。锦帆乘风转,金装照地新”等语。他们与晁衡依依不舍,挥泪而别。

离开长安后,晁衡陪同藤原清河大使来到扬州,到延光寺拜访了佛教律宗名僧鉴真,邀约他一同东渡日本。他们分乘四船出海,晁衡与藤原清河共乘第一艘航船。当船出长江口时,晁衡思念故乡之情益深,咏唱道:
“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
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航船穿过茫茫大海,顺利到达阿儿奈波(冲绳)岛。可是,当他们从这里向奄美岛进发时,途中晁衡、藤原清河等人乘坐的船在风暴中失去控制,一直漂流到骥州(今越南境内)。当时,中日两都都以为他们遇难而亡了。晁衡的中国友人们悲痛欲绝。大诗人李白闻讯后,立即写下了《哭晁卿衡》一诗,进行哀悼:
“日本晁卿辞帝都,“望尽苍穹是我家,
三签山头月正华。”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晁衡、藤原清河等人又辗转回到了长安。不久,晁衡官至左散骑常侍,做皇帝的顾问。唐玄宗死后,他继续得到唐肃宗的信任和重用,兼任了南方边陲的最高军事长官镇南都护。

阿倍仲麻吕
公元770年,晁衡以享年73岁高龄与世长辞。他死后,唐朝政府追封他为潞州大都督。日本政府和人民也都为他能够在具有高度文明的国度里获得巨大的成就而自豪,日本朝廷特意追封他为正二位官爵,并赐予了许多葬礼。在晁衡逝去世1200多年以后,中日两国人民分别在西安和奈良为他树立了纪念碑,表彰他为中日友好所做的历史贡献。

阿倍仲麻吕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