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资料与个人观点撰写,参考文献已在文末标明,请查阅。
在本月16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一位日本记者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发布的最新全球核力量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现有600枚核弹,并且核弹数量以年均约100枚的速度增长。这一增长速度显著高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对此,中方有何评论?
郭嘉昆沉着冷静地回应道:“我们不做评论。中国始终坚持自卫防御核战略,拒绝参与军备竞赛,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且不会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实际上,中国的核战略一贯秉持着这一方针。我们将核武器视为捍卫国家正当权益的最后手段,并始终保持着自我克制。而在全球核武力量格局中,最为危险的核大国并非中国。
回顾历史,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两地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揭开了核武时代的序幕。尽管毛主席当年就提出“原子弹不能解决战争,唯武器论是完全错误的”这一观点,实际上,这种对核武器的轻视是中国在内战前夕面临现实困境下的必要策略。
1957年,毛主席在莫斯科会议上再次强调:“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一指示明确了加速核武器研发的目标,意图将中国的核战略力量提升至与美苏两国的水平。
1955年,中国开始接受苏联的原子能技术援助,踏上了核武研发的道路。1956年,中央八大提出了将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型为现代化工业国的目标,并将原子弹的研制视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1963年,核武器的研发进入关键阶段,国际社会纷纷关注中国何时能够成功研制出“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武的国家。至今,中国核弹数量已经达到至少600枚,位居世界第三。
过去60年,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具有强大威慑力的海陆空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其中,东风41洲际导弹成为陆基核威慑的巅峰代表。它首次亮相于中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式,并具有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载具(MIRV)能力,能够携带多达10枚分导式核弹头,每枚弹头的爆炸威力相当于20颗广岛原子弹的总和。其射程可覆盖全球,最长可达1.5万公里,具备全球打击能力,同时搭载先进的弹道变轨技术,使其能够轻松突破全球反导系统。
东风41的运载发射车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高机动性战略运输车,具备强大的越野能力。外界普遍认为东风41的有效射程在1.2万至1.5万公里之间,载荷可在1.4吨至9吨之间变动,甚至有美国智库的研究报告给出了2.5吨这一较为保守的估算。
东风系列弹道导弹作为中国的自主研发成果,已经历三代的不断更新换代。第一代包括东风1、东风2、东风3等型号,第二代则有东风21、东风31以及东风25等型号。至于第三代,主要是对核弹头的技术进行了更为精细的改进与优化。
海基核威慑的核心力量则是巨浪2/3潜射导弹。巨浪2被誉为中国海基核力量的“定海神针”,其三级动力系统使得导弹末端速度可达到10马赫,射程最长可达1万公里。它能够搭载8枚核弹头,单枚弹头的威力可达到15万吨TNT当量,并且精度相当高,误差仅为150米以内。此外,巨浪2采用了末端机动变轨技术,使得其能轻松突破敌方反导系统的防御。
作为巨浪2的完全体升级版,巨浪3的射程延伸至1.2万公里,足以覆盖北美全境。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战略核潜艇能够在本国领海范围内对美国首都华盛顿进行核打击。
此外,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长期储存氢弹的国家。中国的“于敏构型”氢弹技术设计成功解决了氢弹成本高、存储期短的问题。如今,我国的氢弹不仅能够长期保持战备状态,而且其爆炸威力已达到数百万吨TNT当量,远远超过原子弹。一枚氢弹的投放便可摧毁一个超大城市群,因此它成为中国核威慑体系中的“终极底牌”。
在过去的60年中,中国共进行了45次核试验,并于1996年宣布暂停所有核试验。中国并未遵循美苏的核武发展路径,反而在全球核武外交上采取了更加低调的态度,这也是中国独特核战略的重要体现。
数十年来,中国始终恪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并主张全世界各国应当彻底销毁核武器,实现无核世界。中国坚持核自卫防御战略,拒绝参与任何形式的核军备竞赛,其目的在于防止他国以核威慑来威胁中国,降低核战争的风险。
1995年、2003年和2005年,中国相继发布三份军控白皮书,明确了中国核武器的战略定位、使用原则以及指挥控制体系,意在与世界各国建立互信。在核武问题上,中国的立场一贯清晰且坚定。
近年来,有人提问:既然中国始终宣扬核不扩散的理念,为什么近年来中国的核储备却持续增长?实际上,关于中国具体核弹数量的问题,至今没有任何来自中国政府的官方公开数据。关于中国核武数量的各种猜测都只是基于外界的不完全了解,瑞典报告中的数据也只是推测,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西方国家最终仍然对中国核力量的扩张负有误解。
然而,最具威胁的核大国并非中国,而是美国和俄罗斯。根据瑞典最新的全球核力量年度报告,当前美国拥有超过5000枚核弹头,其中1770枚处于部署状态,1938枚存储待用,1336枚已经退役。俄罗斯的核弹头数量与之相当,约为5000枚。因此,美俄两国掌握了全球约88%的核武器,并经常通过军演增强核威慑力,以展示其核战略的可靠性。
2017年10月,俄罗斯举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海陆空核演习,动用了包括图-160、图-95MS和图-22M3在内的战略轰炸机,对多个目标实施了精确打击。同年,美国也举行了环球雷霆核演习,几乎动用了战略司令部的所有核武力量,作为回应。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对其核政策进行了调整,宣布在领土主权遭到威胁时可先发制人地使用核武器。如果美俄全面爆发核战,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幸免,地球表面将会成为一片废墟。
根据美国方面的最新核战模拟,假如美俄爆发核战,短短几个小时内至少会有3410万人死亡、5740万人受重伤,最终可能会有超过3.6亿人丧命。虽然这一预测基于假设,但即便在当前,核武器的存在对全球人类依然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美国在核武器上的投资也是惊人的。自1940年至1996年,美国在核武器研发和维护上花费了约5.5万亿美元,此外还需承担大量的放射性废物处置费用。这些巨额开支对国家财政造成了极大压力,尤其是在苏联时期,尽管苏联的重工业位居世界前列,但轻工业和民生领域却显著落后。
因此,期待一个无核世界的到来,或许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望。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中国核弹头以每年约百枚速度递增?外交部:中国一直坚持自卫防御核战略
华夏经纬网:新中国国防75周年:大国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