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视频,在印度社交平台上炸了锅。
发布者是美国博主Harrison,话不多,一开口就盯上印度的短板:道路坑洼、电网失灵、港口效率低、制造业乏力。
他说这些问题让印度根本无法在产业链上接住中国留下的空位。结果评论区一片怒火。

Harrison不是唯一这么看的。从中美贸易战后到2023年,各种经济机构、智库、企业投资者都给出类似判断。
中国和印度的竞争,不靠口号,也不靠GDP对比,而看系统能力。
公路像月球,卡车跑不过蜗牛
2018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启动对华加征关税。3月22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正式宣布对500-6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税25%。4月,中国对106种美国产品做出反制。同年7月,美国公布2000亿美元商品征税清单。全球制造链开始震动。
印度国内反应极为兴奋。工业联合会、出口协会、政府智库纷纷发声,认为中国产能将部分腾出,印度有望接盘。但当年三季度结束,印度接收到的新增制造业转单不足4%,以低端服装、珠宝为主,完全未涉及机械、电器、化工等大宗商品领域。
原因写在路上。

2023年,美国博主Harrison在视频中直指,印度物流成本占GDP的14%,而中国为8%。他称印度的道路“像月球表面”,卡车在高速公路上平均时速不足30公里。工业区之间无现代化联通,企业货物平均运输周期是中国的两倍。
运输问题并未集中在偏远地区。Harrison以马哈拉施特拉邦为例,该邦是印度制造业核心地带,孟买至浦那工业带的公路干线上,卡车司机每日只能完成约180公里运输,而中国珠三角地区同期平均运输里程为450公里。

港口表现更为直观。2023年,孟买尼赫鲁港全年吞吐量为500万标箱,而同期中国上海港为4700万标箱,差距接近1:9。尼赫鲁港内集装箱堆积平均时间为9天,而上海港为36小时内即清关出港。
面对这样的基础设施,美资企业并未选择印度作为替代。2020至2022年,美国主要对华采购商如沃尔玛、戴尔、苹果,仅将部分终端组装环节分散至越南与马来西亚。印度几乎没有获得高技术零部件订单。
工业需要效率,供应链要节奏,卡车慢、港口堵的地方,就算喊得再响,也没人来排队。
发电靠仓鼠?这电网能撑工厂?
2019年,印度进入全球多国投资争抢制造业回流的战场。当时,“印度制造”成为外交活动高频词。2020年,印度政府发布“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计划引导电子、医药、机械制造等产业快速扩容。
但计划刚公布两个月,北印度突遇极端高温。6月,北方邦、比哈尔邦、拉贾斯坦邦等地区电力负荷飙升,超过40座大型城市出现连续停电。据印度电力部2022年报告,当月全国有3.2亿人遭遇不同程度电力中断。

这一事件不是孤例。印度电力系统常年缺口保持在4%左右。国家电网覆盖率虽超过90%,但供电质量极不稳定。电压频繁波动,部分工业园区每天停电3至4次。这使得多数中小制造企业需自备柴油发电系统,平均运行成本增加27%。
Harrison在视频中调侃,印度电网“像是靠仓鼠跑轮子发电”。虽带有夸张修辞,但问题真实存在。以泰米尔纳德邦Sriperumbudur工业园为例,2021年外资电子厂商美光(Micron)曾尝试设立生产线,最终因供电不稳定与行政审批周期过长撤回投资。

而中国的数据则展现出全然不同的图景。2022年中国煤电装机容量为110万兆瓦,印度仅为20万兆瓦,且多数机组设备服役超过15年。中国还通过水电与新能源配比,实现高峰负荷调度,电力缺口维持在0.3%以下。

基础工业的核心,是电。无论是机加工、化工、电子、服装,每一条生产线都要“稳压恒流”。而在印度,即使拿到订单,也可能在第四小时因断电被迫停机。
从政策优先级、电力投资规模到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印度与中国在同一产业环节中,根本不是同量级的参与者。
新闻稿比工厂多,十年口号换来啥?
2014年,莫迪提出“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战略,目标是到2024年让制造业占GDP比重超过25%。十年将满,统计数据显示,印度制造业占比仍停留在15%左右,几无明显提升。

美国博主Harrison在视频中指出,印度“印度制造”的宣传稿多于新工厂,实属现实写照。该战略下,印度曾提出建设“6大产业集群”,分别分布在马哈拉施特拉、古吉拉特、泰米尔纳德等南部地区。
但截至2022年,印度投资部公布数据,六大园区中仅有两个启动初期建设,其余四个仍处于“土地协调与立项阶段”。涉及的外国直接投资(FDI)转化率不到18%。大多数签约项目未能落地,原因集中于地方政策不确定、土地纠纷复杂、行政审批流程长。

根据桑亚尔(2021)统计,在印度设立一家外资制造工厂,平均需要28个月审批流程,涵盖建筑许可、环保评估、用水用电分配、劳工审批等26个环节。中国同期审批时间不超过6个月,工业用地预审制度已实现“清单式秒批”。
不仅如此,印度政策执行呈现显著的不连续性。2018年启动的“电子产业激励政策”,2020年因财政预算压力临时冻结,2021年又在美日合资电子项目申请时紧急重启。企业难以形成稳定预期。

而中国从2013年起布局“一带一路”,在全球范围投资超过1万亿美元,构建起陆海通道与境外工业园区,形成“出口—投资—基建—产能”四位一体体系。这种结构能力,是任何单一激励政策难以匹敌的。

十年喊出口号,地皮还在谈,审批还在绕。对外资而言,工厂不是讲给媒体听的故事,而是24小时转动的现实系统。而这套系统,需要一整块地、一根电缆、一条路,还有一个愿意三班倒干活的工业团队。
孙现朴,杨彬欣.莫迪政府第二任期以来印度的中国研究述评[J].南亚东南亚研究,2024,(01):92-104+
155-156.DOI:10.13848/j.cnki.dnynybjb.2024.01.001.
桑亚尔 A. 中美贸易战对印度对外贸易的影响[J]. EconStor Preprints,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