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土面积广袤无垠,横跨亚欧大陆的大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然而,令人颇感诧异的是,俄罗斯的GDP总量在全球排名中,竟不及中国的广东省和江苏省。
但与此同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俄罗斯却以强硬姿态示人,敢于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针锋相对。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缘由呢?


俄罗斯发展为何不如广东、江苏
上世纪70年代,苏联处于巅峰时期,GDP规模位列世界第二,约占美国的70%。但随后因石油价格下降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苏联经济下滑,直至解体。俄罗斯在经历解体后,虽在普京的领导下有所起色,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以2019年数据为例,俄罗斯经济总量为1.7万亿美元,广东省为1.56万亿美元,俄罗斯稍高于广东,但差距不大。人口方面,俄罗斯有1.46亿人,广东省有1.15亿人,广东人均GDP为1.35万美元,超过俄罗斯的1.16万美元。
到2020年,受西方制裁和疫情影响,俄罗斯GDP同比萎缩3.1%,约为1.4万亿美元,而广东省GDP约合1.6万亿美元,实现反超。并且,广东省在农业总产值、进出口贸易上也超过俄罗斯,还有广州和深圳两个世界级超级城市带动珠三角城市群发展。

若与江苏省相比,2021年俄罗斯的GDP体量若放在中国省级排名中,可能排到第三,稍落后于江苏。中国的GDP总量约为俄罗斯的十倍,美国则约为俄罗斯的13倍,这与人们以往对俄罗斯作为发达国家的印象大相径庭,实际上俄罗斯在经济发展程度上更接近发展中国家。

俄罗斯为什么敢这么强硬
绝无仅有的地缘政治条件
俄罗斯拥有1710万平方千米的庞大版图,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八分之一。其横亘在亚欧大陆北部,东西绵延1万多千米,横跨11个时区。
俄罗斯传统上是欧洲国家,人口、经济、政治和战略重心都在欧洲,欧洲是其生命线,因此对欧洲事务极为重视,坚决捍卫自身在欧洲的核心利益。
同时,俄罗斯的高加索地区靠近中东,凭借在叙利亚的影响力以及与伊朗的紧密关系,能够在中东地区与美国周旋,对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布局构成挑战。
在东亚地区,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临近经济活力十足的中国、日本和韩国,无论是北方四岛问题还是朝鲜半岛问题,俄罗斯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以海参崴为基地的俄太平洋舰队对日韩及驻地美军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
资源超级大国
俄罗斯拥有世界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其森林储备世界最大,森林面积几乎与中国全部国土面积相当,还拥有世界最丰富的淡水资源,仅贝加尔湖的淡水储量就占世界的20%。

俄罗斯的矿产资源丰富,煤、石油、天然气、铁、锰、铜、铅、锌等均居世界前列。石油探明储量82亿吨,占世界探明储量的4-5%,居世界第八位;天然气已探明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强,居世界首位。
此外,俄罗斯还发现了储量超万亿克拉的巨大钻石矿,能满足全球宝石市场3000年的需求。
强大的军事尤其是核实力
俄罗斯是传统军事强国,历史上战功赫赫,曾击败拿破仑、希特勒等强敌。冷战时期,苏联凭借强大军事实力与美国展开巅峰对决,其陆军装甲洪流令西方胆寒。
苏联解体后,尽管俄罗斯军工因经济拖累发展缓慢,但凭借苏联时期的良好底蕴,在军事实力尤其是战略核实力方面进步显著。

俄罗斯优先发展核武器,近年来陆续发展了“萨尔马特”洲际导弹、“先锋”高超音速弹道导弹、“亚尔斯”陆基发射系统以及“锆石”“匕首”等多款高超音速武器系统,将核威慑作为国家战略安全的基石,这使得俄罗斯国家战略安全得以巩固,整体军事力量恢复到世界第二的位置。
独特的战略纵深与战斗民族意志
俄罗斯广袤的国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战略纵深,任何企图侵略俄罗斯的国家都会面临巨大挑战。无论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即便纠集几乎全欧洲的力量,也只能打到莫斯科,而莫斯科背后还有一万千米的土地。
同时,俄罗斯的严寒也是入侵者难以逾越的障碍,历史上,“冬将军”多次帮助俄罗斯抵御外敌,拿破仑和德军都在俄罗斯的冬天遭受重创。
此外,俄罗斯人被称为战斗民族,具有顽强的战斗意志,能够在承受敌人前几波打击后,利用自身丰富的人力和物质资源进行反击。这种战略纵深、严寒气候和民族意志的组合,让西方国家在面对俄罗斯时有所忌惮。

俄罗斯经济发展历程及面临的问题
苏联时期,经济政策对俄罗斯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列宁推行的新经济政策具有一定的西化和市场经济成分,但斯大林上台后,全面推行计划经济,这一模式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长达近70年。

计划经济在苏联前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斯大林用十几二十年时间使苏联从落后农业国转变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工业大国。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弊端逐渐显现,生产效率低、经济活力不足、产业结构不科学等问题日益突出。
例如,百事可乐在苏联建立灌装厂时就遇到了诸多因计划经济导致的问题,如糖浆质量问题因计划体制难以解决,最终只能通过进口法国糖浆来提高产品质量,而可口可乐由于缺乏类似的高层推动,在苏联的发展则遭遇挫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叶利钦执政时期,推行了一系列激进的经济改革政策,其中“休克疗法”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
俄罗斯彻底放开市场价格,导致生活必需品价格在解除价格管制的一个月内飙升5倍,几个月后,国内消费品价格上涨65倍,工业品价格上涨14倍,经济陷入死循环。
同时,对公有制进行改革,将全国约1/3的国企资产分成1.48亿份,以现金或凭证形式分给老百姓,但由于本币贬值、小企业濒临倒闭、大企业股票难买等问题,老百姓纷纷低价抛售手中的私有化债券。
这些资产最终大多被寡头以极低价格收购,据测算,寡头收购价格仅为原来价格的1%。这一过程导致俄罗斯经济衰退,GDP减少50%,总量仅为美国的1/10,经济倒退10年,人均寿命也减少了10岁。
普京上台后,致力于解决俄罗斯面临的诸多问题。他首先对寡头势力进行打击,通过法律手段,对一些违法乱纪、干预政治的寡头展开诉讼。
例如,传媒大亨古辛斯基因在普京大选期间利用媒体攻击普京,被俄联邦总检察院以涉嫌侵吞巨额国家资产为由逮捕,尽管在外界压力下四天后被释放,但古辛斯基随后流亡海外。
其他一些寡头也纷纷受到制裁,只有选择与政府合作的弗里德曼躲过起诉,至今仍是俄罗斯的大富翁。在经济政策方面,普京重视经济增长、改善营商环境和突出人口问题。

然而,俄罗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投资不足、营商环境不佳、人口总量少且持续下降、出生率低、老龄化严重等。
此外,俄罗斯产业结构单一,出口前十大产品中,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炭、钢铁等资源类产品占比较大,油气产业是其经济支柱和贸易支柱,外贸依存度维持在50%上下,国际油价的变化对其经济影响巨大。
同时,俄罗斯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在互联网、汽车、电器等行业,俄罗斯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尽管俄罗斯在经济总量上不及广东和江苏等地区,但其在国际舞台上凭借地缘政治优势、丰富的资源、强大的军事尤其是核实力以及独特的民族特性,拥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文章来源:半拿铁 | 商业沉浮录